明明很想培養興趣,當成下班後舒緩壓力的調劑,卻總是跨不出第一步?找不到喜好、提不起動力該怎麼辦?本篇將分享上班族面對興趣培養的挑戰,提供簡單易行的探索及養成方法,幫你重新點燃熱情,打破枯燥的生活模式!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你是否也這樣呢?認同下班後應該「培養興趣、投資自己」,幫助釋放工作壓力、擴展社交圈、增強身心健康,甚至習得第二專長等;明知道有諸多好處,下班後卻還是感到疲憊無力,難以提起興致探索新事物,最後選擇躺在家滑手機(還不小心熬夜),於是日復一日,焦慮感逐漸加深,形成一道無法逃脫的沮喪輪迴。
延伸閱讀:你下班後忙什麼?挑件「不為了錢,而是有興趣、可以發展」的事情去做吧!|觀點
還記得自己上次動力滿滿是什麼時候嗎?為什麼熱情、衝勁和學習力都隨著踏入社會而消失了?這段我們來聊聊上班族共同面臨的挑戰。
扣掉上班、通勤、加班、On Call的狀態,時間的匱乏讓許多上班族難以找到足夠的空檔,如果有家庭的重擔就更難騰出時間規劃興趣活動;其次,長時間專注於工作、會議,導致腦力疲憊、身體疲勞,也讓人下班後難以聚焦於新事物的學習與探索,即使對某些活動有熱情,最後往往選擇簡單的娛樂來消磨時間。
由於工作環境中的壓力已經消耗了大量精力,因此當人們「撥出休息時間進行活動」時,往往會提高對自身的期待值,渴望從中獲得成就感或專業技能。不過這種迫切的需求,有時反而使培養興趣的過程變得更加緊迫、有壓力,難以真正實現輕鬆的探索,也更容易中途放棄。
延伸閱讀:下班後還是壓力很大?四個讓你過好生活的紓壓提案|V編日常
持續的疲憊和焦慮會讓專注力下降,在面對新知或技能時,理解吸收的能力減弱,導致學習或體驗效果不佳。此外,興趣的培養需要付出時間金錢,會打破過往固定的生活模式,這些都提高了上班族投入興趣的成本。
這些困難點不僅讓上班族無法挖掘興趣,甚至可能還會放棄原本喜愛的事物,變成一個無情的工作機器。想突破這些關卡,除了管理時間(利用零碎或假日時段)、調整心態(放下必須收穫滿滿的心理預期)、做好財務規劃(生活和興趣兼顧)之外,還能怎麼做呢?
跳脫舒適圈太辛苦?但如果只是把舒適圈慢慢往外推,是不是感受上好像就沒這麼累了!但要怎麼找到「輕鬆、可持續」的方式打開自己的觸角,找到興趣和動力開關呢?
別緊張,不用「專程抽出零碎時間做某件事」,而是只要每天在「既定行為」上做一點改變,例如:
透過這些簡單的行為,在接收新刺激和交流的過程中,或許能點燃內心動力、釐清自己想做什麼。
「喜歡」是很高的能量,追星族各個多才多藝不是沒原因的,不妨好好利用,把它變成探索的動力,例如:
如果還是毫無頭緒,最簡單的方式是查看社區大學/救國團DM,裡面有琳瑯滿目的課程跟活動,可幫助快速辨別自己對何種才藝感興趣。另外,里民舉辦的社區活動不僅便宜還離家近,通常會舉辦大眾喜歡的活動課程,既然受歡迎想必有趣味之處,也可以納入體驗參考。
當選定幾樣可能有興趣的活動或課程後,該怎麼確認那是自己願意長期投入的項目呢?
每個人的感知、喜好不同,所以培養新興趣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回頭檢視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以下幾個步驟提供大家參考:
興趣培養的初期一定會比較辛苦,因為不熟悉、沒概念,挫折感會比較大,這時請給自己多一點耐心,至少多試個幾次,不要遇到困難就放棄。
如果是課程通常會有比較明確的時間範圍(如5堂、3個月或1學期等),而對於需要長時間養成習慣的興趣,比如每天繪畫、運動或閱讀,可以選擇分批進行(例如每天30分鐘),無論進展如何,務必給自己一些鼓勵。
每次上完課或參加活動後,記錄你的感受和體驗,包括喜歡哪個環節、不喜歡的部分、有什麼想調整,原因以及整體所學等,例如:
不必寫完整的文章,隨手筆記即可(避免變成另一種壓力),每次的記錄都可以幫助你沉澱,並在回顧時發現自己的成長與變化。
延伸閱讀:子彈筆記怎麼開始?入門教學、範例與9大實用數位工具統整!
可以每兩週或一個月進行一次回顧,總結這段時間的感受和收穫,例如:
無論初期是什麼想法,除非對身心造成嚴重影響,否則不必急於下結論,正如前面所提:「你需要花時間去慢慢適應和享受這項新活動」,保持開放的心態持續探索和體驗、允許自己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學之間的熟悉,以及克服初期的不安,或許會驚喜地發現自己其實對此有熱情。
無論是線上、實體活動,個人或團體,和有同樣興趣的人聊聊,聆聽他們的感受和經歷,這有助於判斷自己當下的狀態,從別人錯誤的經驗中學習也能消弭挫折感,以及避免走冤枉路。
開啟談話不僅能自我對照,也是對外拓展人脈的起點。
當結束設定的時間段(例如3個月後),已經有足夠的歷程可以總結自己的喜好,就可以評估是否繼續,此時不必刻意顧慮該興趣對職涯或成長的幫助,只要能帶給你平靜愉悅就是一項好興趣(例如冥想、禪繞畫等)。
如果評估後真的不適合,比如身體緣故無法長期激烈運動,不用氣餒,探索本就有各種可能性(因懶惰而放棄的不在此限)。
雖然要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可能會需要一些耐心、時間和金錢,但請確保自己用輕鬆的心態享受過程,至少嘗試過的經歷都將成為你的養分,也沒準哪一天能意外派上用場。
延伸閱讀:
當傳統朝九晚五不再是唯一選擇,「時間游牧」成為新時代職涯趨勢。104《時間游牧族趨勢白皮書》指出,越來越多工作者選擇擺脫固定工時與地點,尋求自由與自主。而「Uber」與「Uber Eats」正是這波零工經濟新浪潮的推手,不論是合作車隊職業駕駛還是外送合作夥伴,都能透過平台自由掌握時間、靈活接單,兼顧收入與生活。從真實故事出發,探索零工經濟如何帶來職涯選擇權,打造屬於自己的理想生活。
從卡債纏身的年輕人,到打造無債一身輕、享受第二段童年的財務自由人生,Humble Dollar創辦人喬納森.克雷蒙用自己40年來的理財實踐與人生轉折,寫下最誠實的金錢告白。他靠三個原則:壓低生活成本、堅持指數投資、提前還清房貸,讓退休不是夢,而是一種選擇。這篇長文,是一份給認真過生活也想自由的人,最真實的財務備忘錄。
曾經熱愛手上的工作,但卻覺得工作已經不再讓你感到熟悉,甚至不知道繼續做會變成什麼樣子……如果你也是這類型「與工作漸行漸遠」的人,並且決定轉職,該如何找到一份熱愛的工作呢?心理學家提供3個面試建議,精準對齊企業的需求、展示自己的真實專長,幫助確保你的能力與徵才需求一致。本文節錄自《有問題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工作》。
離職程序怎麼跑?跟主管開口前須先做好哪些規劃?離職預告前間的內外交接、當天的離職流程有什麼要注意的細節?本篇詳解特休與預告期算法,並提供交接的步驟範例,以及公司財產、離職證明書重點,助你優雅告別,安心展開新篇章。
當企業每天篩選超過 30 份履歷,卻仍需花上 77.9 天才能招到一位主管級人才,問題往往不在於 HR 不夠努力,而是招募策略已經跟不上時代變化。本篇文章節錄《2025 年人資 F.B.I 調查》重點觀察,深入解析企業面對人才招募時的三大轉變:履歷質量與人才匹配失衡、多元招募管道錯配、HR 角色正向策略夥伴演進。面對「工程師找不到人」、「招不到主管」、「小公司請不到人」等實務痛點,本文也將提供如何找對獵頭公司、判斷獵人頭公司推薦與收費模式,幫助企業善用獵才平台、提升招募效率,真正找到適合的高階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