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數據報告,老闆還是不買單?專家:讓數字有「說服力」需2大元素

采實文化
2025.03.05
1270次觀看

雖然提交了精準的數據報告來說服老闆,但最終老闆仍選擇保留態度,這樣的報告究竟缺少了什麼呢?作者指出,要讓數字真正具有說服力,必須同時具備兩個要素:「邏輯」和「合理」,本文節錄自《解決問題快10倍的數字工作法》,傳授增加說服力的數字溝通法!

文/盧泫兌

這個月我們又達成銷售目標了!次長,按照這個成長趨勢,用不了多久,全韓國國民都會成為我們新產品的用戶了吧!

你是不是想得太樂觀了?


從數據來看,目前累計銷售量已經突破2,000萬件,每月平均銷量達200萬件,這樣推算的話,1年3個月後,應該就能達到這個數字了吧?

雖然按這個算法是沒錯,但最近銷售成長率已經開始趨緩了。要達到5,200萬,也就是和韓國總人口數相等的銷量,還很難說。而且考慮到未來可能會有更換需求,要讓全韓國國民都使用我們的產品,應該沒那麼容易吧?

在職場上,要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往往是件不易的事。這是因為在涉及利害關係時,每個人的想法、觀點和價值取向都可能不同。因此,我們需要運用數字來整理和說明複雜的情況。然而,只靠數字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以A麵包店為例,該店擁有2台烤箱,每台烤箱每小時能烤5個麵包。在正常情況下,烤箱每天運行10小時,能製作並銷售100個麵包。某天,原本穩定的訂單量突然增加到500個,老闆只能通知顧客麵包已經提早賣完。但這種情況並未結束,第二天、第三天的訂單量仍維持在500個左右。

起初以為這只是暫時現象,但一個月後發現,雖然訂單量有些許波動,平均仍穩定在500個左右。為了應對這樣的成長需求,店長決定說服老闆增購烤箱。那麼,應該增購幾台烤箱才合適呢?店長熟練運用數字,整理出以下分析並向老闆匯報,為決策提供依據。

烤箱增購提案
●隨著訂單增加,生產量也會增加
1. 每台烤箱生產量:50個
(每小時生產量運作時間=5個x10小時)
2. 麵包生產量現況:100個
(每台烤箱生產量機器2台)
3. 麵包需求量現況:500個
4. 需要增加的生產量:400個

請酌參前述內容後,增購烤箱。

如果要額外製作400個麵包,需要增購8台烤箱。從計算的角度來看,這個結論是正確的,因為每台烤箱每天可以製作50個麵包。然而,老闆依然猶豫不決,遲遲無法做決策。

  • 如果訂單量減少了怎麼辦?
  • 延長現有烤箱的運作時間,會不會更有效率呢?
  • 延長運作時間的話,可能還需要增聘人力……
  • 採購費用該怎麼辦?
  • 如果是貸款,還得考慮利息問題,就算貸款,一次增購8台烤箱真的合適嗎?
  • 即使烤箱增購到位,其他原料的供應就能完全跟得上嗎?

店長雖然提交了精準的數據報告來說服老闆,但最終老闆仍選擇保留態度。那麼,店長的報告究竟缺少了什麼呢?

要讓數字真正具有說服力,必須同時具備兩個要素:「邏輯」和「合理」,數字背後的依據是否合乎邏輯,以及檢視這些數字在現實中是否具有可行性。店長的提案雖然具備邏輯,但缺乏合理性,這正是無法說服老闆的關鍵。

即便在報告中已經善用數字來表達,卻仍無法說服對方時,就需要檢視這些數字是否缺乏邏輯或合理。接下來,我們深入探討這兩個要素的具體含義。

增加說服力的數字溝通法

邏輯烤箱一天運作10小時可以生產50個麵包,但若要增加400個麵包產量,就需要增購8台烤箱。
合理就現實狀況而言,增購8台烤箱真的是最佳方案嗎?

邏輯:數字運算的依據

邏輯的核心在於「數字產出的基礎」。例如,為了製作額外的400個麵包,需要增購8台烤箱。如果主張需要9台或10台烤箱,那麼這樣的計算顯然就不符合邏輯。

邏輯建立在以下3個要素之上:

  1. 依據:如每台烤箱每小時可生產50個麵包。
  2. 推論:設備需求=需求量 ÷ 單台設備生產量。
  3. 正確的運算:計算過程無誤。

只要上述任何一項出現問題,數字就會缺乏邏輯,因此需要仔細檢查。

合理:是否符合現實

即使數字的邏輯無懈可擊,若不合理,仍然難以說服他人。合理指的是「數字是否適合用於現實情境,並具有可行性」。A麵包店的店長之所以無法說服老闆,正是因為他無法解答「增購8台烤箱是否是最現實可行的解決方案」這個疑問。

有邏輯,但不合理

B分店認為,因為今年人手不足,導致銷售表現不佳,最終未能達成目標。假設每名員工的年均銷售貢獻為5,000萬韓元,理論上只要新增10名員工,營業額便能增加5億韓元;新增20名員工,營業額則可增加10億韓元。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因為產出的結果不會隨著新增的無限增加而無限提升。

人們常誤以為,邏輯正確的計算結果必然可信,進而認為這些數字能有效說服他人。然而,邏輯正確並不意味著數字就合理。如果數字不合理,往往會引來各種質疑;若無法妥善回答,還可能被認為準備不足,甚至導致負面評價。

檢查數字是否合理的最佳方法是,向自己不斷提問,先說服自己。在實際使用這些數字之前,應確認數字的計算依據,並評估其是否能在現實中實現。即便是推測數字,也應從最壞情境出發,檢視其是否華而不實,或是否可能帶來損失。這樣一來,當主管針對數字提出質疑時,就能自信從容地應對。

建議在使用數字之前,參考下表進行自我檢查。

數字自我審查表

Q1怎麼算出這個數字的?
Q2這個數字是最佳解答嗎?
Q3這個數字是現實中可以達成的數字嗎?
Q4這個數字會不會太過浮誇呢?
Q5這個數字比預期還小,這樣真的夠嗎?
Q6這個數字與之前討論過的有何差別呢?

在使用數字之前,找到同時符合邏輯且合理的數字,對於說服他人至關重要。接下來,回到前文的案例,假如我是A麵包店的店長,我可能會這樣撰寫提案:

老闆,目前增加的麵包需求量只要增購8台烤箱就可以應付,但這個方案還是有幾點需要討論。首先,安裝烤箱的空間不足,即便進行空間拓展,最多也只能容納5台烤箱。此外,以現有的人力,是否能承擔增產的麵包數量也是一個問題,因此可能需要增聘人員。

既然每日麵包訂單已穩定達到500個,是否可以考慮先增購3台烤箱,以5台烤箱的規模嘗試每日生產250個麵包?如果能穩定生產250個,希望您也能同步考慮是否進一步擴展製作空間,或者在附近開設分店等追加增產方案。

如果你是老闆,會因為我的建議而決定添購烤箱嗎?請試著站在店長的立場,運用邏輯與合理性,想像自己該如何說服老闆。透過這樣的練習,相信在下一次報告時,會看到更進步的自己。

節錄自:采實文化《解決問題快10倍的數字工作法:韓國三星經理教你4步驟用數據思考,從企劃、分析、決策到報告都事半功倍,獲得賞識和成就感》/盧泫兌 著

節錄自:采實文化《解決問題快10倍的數字工作法:韓國三星經理教你4步驟用數據思考,從企劃、分析、決策到報告都事半功倍,獲得賞識和成就感》/盧泫兌 著


推薦閱讀:

「與時俱進,做讀者需要的書。」是我們持續不變的追求。

我們相信,微小但美好的初衷,只要發揮到極致,就能散發照亮世界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