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費城中餐大亨魏明光在2023年11月15日,捐贈母校政治大學1000萬美元,不僅創下紀錄,更是少數強調以新聞教育和媒體環境為目的的捐贈者,而這一切都是出自半世紀前,窮留學生對師長的深深愧疚。當年以第一名考入政大新聞,畢業後赴美深造,卻在某次打工看到美國中餐商機而創業,從此當了半世紀的新聞系「逃兵」,不過,魏明光心中仍有滿滿的新聞魂。
文/吳靜芳 攝影/王建棟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魏明光走進政治大學半山腰上的傳播學院,剛裝修落成的新講堂外,整面牆密密麻麻,印滿新聞教育泰斗李瞻的名言。
「新聞自由的維護,有賴報人素質的提高」、「新聞事業應是教育及公益事業,而不應是營利事業」、「新聞事業應由智慧最高、道德最好的人主持,而不應由市儈主持」......。
李瞻在政大,創辦亞洲第一所新聞學博士班,是台灣新聞教育的拓荒者;而眼前的八旬老人,是他的學生。
魏明光不發一語盯著,好似懞住了。也許,50多年前,他在政大新聞系上報業史課程時,曾聽過老師這樣一字一句諄諄教誨。他回過神來,朝小他半世紀、同系畢業的記者尋找共同記憶,問及「你也……上過他的課嗎?」
可惜記者沒有。政大已變得太多,人也是。
景美溪旁的農田長出水泥大樓,身處的院館教室,是他畢業後才建成。老教授去年以98歲高壽仙逝;當年坐在講台下、一心想當記者的小伙子,現今是美國費城的中餐館大王,從一盤菜、一棟房子開始,發家致富。
(2023年)11月15日,魏明光捐贈1000萬美元(約3.2億台幣)給母校政大,是政大10年來,個人以現金捐贈獎學金金額最高,也是近年少數以推廣新聞專業為目的大筆捐款。
這筆錢,除了用於國內外遊學、競賽、實習、就業、志工獎助外,還將籌組傑出新聞媒體工作者專業獎及創新奬,並舉辦卓越新聞工作者講座。
這筆錢,更是魏明光揣在懷裡半世紀的愧疚。
魏明光是新竹寶山人,少時家裡務農並不富裕,他用公費讀完新竹師範學校(現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教了政府規定的3年書,憂天下的年輕人,覺得這樣太慢了。
那是1960年代,美援後台灣經濟起飛的序幕,接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口增加,對於社會問題和風氣開始形塑輿論,不僅自我批判,也把眼光看向國家大事。
20出頭歲的魏明光,認為社會風氣亟待提升,比起十年樹人,不如直接用新聞媒體改變成年人。他再次考大學,聯考總分能進台灣大學文、法、商任何科系,卻以第一志願第一名考入政大新聞系。
在那個狀元會被報紙大書特書的年代,魏明光入學前就備受關注,入學後更是風雲人物,能讀書又活躍於課外活動,獲頒近十個獎學金。畢業後在師長大力推薦下,赴美就讀美國老牌新聞人才培育之地: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
當年,台灣到美國的窮留學生,幾乎多少都有在中餐館打工,魏明光也不例外,暑假在皇后(Empress)餐廳端盤子。
在皇后,要吃鮑魚燉湯、大蝦鍋巴、蠔油燒鴨,「這不是一個可以點炒麵的地方,你會被笑的,」當年的美食評論家,如此盛讚有別於唐人街廉價中餐館的皇后。
皇后名流匯聚,開創美國高檔中餐的朝代,連前美國總統的尼克森(Richard Milhous Nixon)都是常客。自承是老饕的魏明光,從皇后看到了商機,他還曾問同班同學、前教育部長鄭瑞城「要不要一起開餐館?」
那個年代,中餐菜單幾乎千篇一律,除了迎合美國口味的甜和酸之外,沒有其他層次,魏明光從開在費城一間購物中心的平價中餐館開始,請專業廚師、一間一間地做出價格和菜色差異,前後一共開了6家餐廳,從餐飲做到房地產,白手起家累積財富。
費城是美國搖籃,當地富有家族不少,魏明光名下的餐廳就像當年華府的皇后,在異鄉富人名流圈子裡吃出口碑。
1991年,魏明光買下200年歷史的地標老建築,耗時一年整修,有400個座位的陽明軒,開張就一炮而紅,客單價約35美元,以當年物價水準,是很高檔的餐廳。
2011年,陽明軒被美國《中餐通訊》雜誌選為全美百佳中餐廳全優店的第一名,魏明光也獲選十二大美國中餐界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
「開餐館也是挺有樂趣的,可以看到這些形形色色的人,」魏明光曾接待尼克森的女兒茱莉・尼克森・艾森豪(Julie Nixon Eisenhower),也記得美國前駐英大使安納伯格(Walter Annenberg)和好萊塢影星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都是座上賓。
「美國雖然很多人很有錢,可是很節省、謙虛,」他細數,史密斯親自上門拿外帶、安納伯格即使因出版事業財富萬貫,點菜從不鋪張。
然而,中餐大亨心裡還有新聞魂,他定期在餐廳舉辦慈善餐會,請美國新聞台主播到場交流;還發揮在台灣編學生雜誌的功力,發行餐館新聞信,塑造品牌形象。
2020年疫情前,陽明軒結束營業,當地報紙在頭版頭條惋惜:「一個時代的結束!」魏明光對記者說,想退休去旅遊,但一個念頭已經在他心裡醞釀,最親的家人都不知道。
當年他在密蘇里新聞學院畢業,擔任《中央日報》總主筆的老師姚朋,曾捎來訊息問得意門生願不願意回台,到《中央日報》工作。
「結果我沒有,」剛在華盛頓的律師事務所找到工作的魏明光,掙扎很久,想著,「先賺點錢再說吧。」和眾師長一樣,本來以為有天會回台灣跑新聞的少年,不知不覺長途跋涉,上了另一個山頭攻頂。
但再多的盛讚肯定,都沒辦法讓他放下當年棄所學從商的不安。
「很愧對師長對我的期望,」今年回台,是他50多年來再見到姚朋,老師已然97歲高齡。
「中間我不敢跟他接觸,好像無顏見江東父老,」魏明光回饋的動力隨年歲愈高漲,「台灣是我的根,是我心中永遠的原鄉,所以我決定要捐錢回饋母校。」
老先生言詞平緩,話中盡是長情念舊。他這次返台,不僅拜訪幫他寫介紹信的恩師,也向老同學鄭瑞城唸著,要找到當年在密蘇里大學念書時,請他吃一份豬排漢堡的學長。
這50多年來,老同學並非一直頻繁聯繫。「他很穩定、內心平和,」在鄭瑞城來看,魏明光的樸實真性情,一點都沒變,「感覺好像是從古畫裡面,走出來的一個古人。」
前政大傳播學院院長林元輝十餘年來和魏明光偶有通訊,信裡魏明光常自責為新聞系「逃兵」。「新聞系逃兵者多了,卻少有像魏明光這樣心心念念,」林元輝觀察。
13年前,魏明光返台參加同學會,聽著大學同學你一言我一語,講著台灣媒體環境和聲望的崩壞,因此上了心。
當年課堂的學習,或許歷經歲月而模糊,「但是新聞倫理、新聞專業,要查證、要求真,每個老師都會提到,基本的靈魂跟精神深植在我們這一代心裡,」鄭瑞城說。
魏明光先陸續捐了約500萬台幣給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用於監督新聞品質計劃。在陽明軒和數個餐館陸續結束營業後,他更心繫著要回饋更多。去年,魏明光開始聯繫鄭瑞城尋求意見,「台灣的媒體環境和新聞教育,到底需要什麼幫助?」
「他其實是非常、非常想要國際化,」政大傳播學院院長陳憶寧觀察,魏明光想藉新聞人的交流提升整體環境,也提到希望邀請國外重要媒體人來台開設講座。
林元輝則建議,新獎項立意良善,但眼下台灣新聞獎項繁多,仍無法改善人才流失問題,產業結構才是需要對症下藥之處,需要各方深思。
在李瞻講堂內拍照時,81歲的魏明光坐在大學生中,在年輕人的笑鬧中略顯侷促,老學長的微笑卻分外真心。「今天看到你們,讓我有機會重新回味我當年的日子。」
愧疚的裂痕,將因餽贈的湧泉,在新聞惡地開出新生的花來。
(原文標題:端盤子窮學生成美國中餐大亨 慨捐政大3.2億只為一件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