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最後的提問環節,可以請面試官給予本次面試的建議嗎?求職者常會認為此問題能夠表現積極並判斷錄取機率,然而本文作者同時也是多年人資以自身經驗指出,並不建議在面試後問企業這樣的問題。若想自我判斷面試表現,有5個問題可以自我評估。
文/涂維玲(職涯顧問)
那天來了一位面試者,對自己的介紹非常有自信,也對自己的原則等描述非常清楚。在面試的最後,他提出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屬於公司內部問題,已經給予回答,重點在第二個問題,他請面試主管給予他本次面試後的建議。
為什麼我想把「請面試官給予本次面試建議」這件事提出來討論?
因為曾經的我也會這樣做,例如在面試時問面試主管能否給我建議,或是在面試後去信詢問,在面談中有哪些部分不符合職務需求,或是要求給予個人面試意見等等。
當時我認為,這樣一方面可以表現出自己很積極、願意修正缺失,另一方面可以從片段訊息中大概判斷自己是否會被錄取。但是等我坐在面試主管的位子的時候,我發現其實不盡然。
因為這裡是企業,不是學校、也不是學校辦的面試演練。這是真實的戰場,同時也是真實的面談對話。
對於企業而言,面談就是要找到合適的對象,企業本身沒有義務告訴面試者還有那些地方要加強。另外每間企業有不同需要,看待求職者的角度和層面自然不同。這個問題也可以反問求職者:當企業給你面談建議時,你要如何去評斷哪些部分真的需要調整、哪些不是?你得到答案後會不會想要回應或是辯駁?我想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點。
以文章開頭的面試者為例,其實他的條件比較適合面試業務工作,但是由於他並非應徵業務,所以與我們面試主管看的面向、問的問題,以及職位需要特質都是不同方向,但是對於他個人而言這算是「錯」的嗎?真的不是。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不建議在面試後問企業這樣的問題,因為不僅是上述提到的職務相關面向,還包括企業獨有的文化和價值觀,其實沒有絕對的對錯和好壞,只是你是否適合。就算企業明白告訴你,你的個人特色或價值觀與企業文化價值不相符,那也不表示你個人的價值觀和特色、特質是一定需要調整的。
一場面試的表現好壞,求職者自己心裡也要有底、要心裡有數。只要你能真實面對自己,自問下列5個問題,可以幫助判斷自己的面試表現,:
這幾個重點都是可以了解你在這場面試中,是否有表現異常或是正常的依據。如果你自己對自己都沒有感覺,或是自我感覺良好,其實問企業得到的答案你也不見得接受甚至也會有自己的解釋。
面試者到了面試現場就是進入戰場,若連對於面對的問題、挑戰,以及自己的表現都不清楚,如何打贏一場仗?
(原文標題:這裡不是學校,你應該有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