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課VS微課】你知道線上的普遍缺陷嗎?該如何避免

文:羅亦耀|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執行長

原文標題:遠距與微課的比較分析_分析角度八:天生缺陷

「微課」與「遠距」,這兩項手法是數位培訓的兩個碁石面向,各自有不同的角色與優缺點,我也運用了十個不同的指標來進行分析,就讓我們一一與您分享吧!承接上一個主題「分析角度七:授課操作」,本次以「天生缺陷」的角度來進行比較。

分析角度七:天生缺陷

自從 2017 年開始,我就不斷為許多企業去探討數位培訓的內核,不敢說是專家,但是,大多數企業該如何有限的資源來進行,我也大致有所涉獵。
雖然我都可以進行建議與分析,也可以提出該如何做比較好的方案規劃,但是,我也毫不掩飾,數位培訓再如何進行也很難完全取代實體培訓的觀點,其中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我個人偏好實體訓練,而是數位培訓,它本身就自帶著天生的缺陷,而是,是很致命且難克服的。

當我們把眼光放在「遠距」與「微課」上時

兩者共同的缺點有三:

一、沒有溫度:那種人與人接觸的溫度,那種老師可以直視學員的溫度,完全沒有。
二、極難互動:別再提遠距可以分組討論這樣的事,事實上,學員如若不是「百分百自發性的學習紀律」,還是很難做到互動。
三、團隊共識:團隊中的每一位,即使都參與了同樣的遠距課程,或者,都觀看了同樣的微課,但是,因為大家沒有現場的討論與凝聚,許多共識,是很難形成的。

以上三項缺陷是兩種數位培訓型式的天生罩門,很難被彌補,我們所努力的,僅是在背負著這樣的缺陷下,負重前行,盡量做到最好而已。
這一篇文章要比較的,就不是上述的三項缺陷(因為兩者都有),我們將列舉出這兩種型式的其它各自天生缺陷,並針對這些缺陷的修正可能性進行比較。

就「遠距」而言,它還具有以下的問題:

一、連線速度:大家如果有參加遠距課程,應該對於「講師講到一半,突然就定格了,然後再過個幾秒鐘又有訊號」的畫面,很有印象吧!遠距的方式很需要雙邊都良好的連絡速度與信號,但是,變數太多,也許,在 6G 之前,這將是很難完全克服的缺陷。
二、解析度:原理大家都知道,在目前的 3C 配備中,大多是以 720p(高畫質) 做為視訊鏡頭的標配,因此,除非講師特地去買了一台專業相機做為視訊的來源,不然,在所有標準尚未上升到配備 1080p(FHD)之前,這也是難以克服的缺陷。

就「微課」而言,它還具有以下的問題:

一、企業應用環境:事實上,微課它並不能單獨運作的,也就是說,就算一位講師擁有自己的微課影片,但是,它還必須放在一定的平台上,企業必須發布予同仁,同仁必須上線去看,這一連串的動作,都必須發生在一個企業內部平台上,這就是應用環境。當然,目前有許多企業已經在著手建立這樣的環境,但是,它終究是一項必須完成才能發揮效果的罩門(相較於此,微距的平台是可以利用現有的外置 app 來完成)。
二、前置拍攝:與其說微課是一堂課,不如說它是一套課程產品;因此,在課程發生前,講師必須經歷過錄影,作品也必須經過後製的階段,這是逃不了的問題。

當我們仔細看這兩項型式的缺陷,可以發現,微課的罩門是「必須多花點心思才能達到成效」,而遠距的缺陷則是「現實技術上的不足」,老實說,半斤八兩。
因此,在第八個指標:天生缺陷,兩者各自得到的分數是:
遠距:★★☆☆☆
微課:★★☆☆☆

在「天生缺陷」上,「遠距」與「微課」可謂是各有所短!(8/10)

推動「遠距教育訓練」,你該知道的事情 >>

要怎麼開始規劃教育訓練?歡迎報名、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