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距課VS微課】企業內訓要怎麼選擇,訓練中心執行長告訴你

文:羅亦耀|麥巨卡索訓練中心 執行長

原文標題:遠距與微課的比較分析_分析角度九:企業應用

「微課」與「遠距」,這兩項手法是數位培訓的兩個碁石面向,各自有不同的角色與優缺點,我也運用了十個不同的指標來進行分析,就讓我們一一與您分享吧!承接上一個主題「分析角度八:天生缺陷」,本次以「企業應用」的角度來進行比較。

分析角度九:企業應用

當我們去分析「遠距」與「微課」的差異性時,我們所採取的角度,以及比較的應用背景,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同的應用背景,各自的優劣勢就差得很大。

假若,我們是以講師的角度,去思考「知識變現」的角度而言,那麼「微課」將佔有極大的優勢,也只有微課,才能做到知識變現最喜歡強調的:被動收入。(有人說:遠距也可以錄下來啊,但是那其實就是微課的概念了)。
再假若,我們是以大師的角度,當我擁有足夠的知名度,足夠大的粉絲或信徒,而我期待能讓我的影響力更無遠弗屆的話,那麼,「遠距」就更加的勝出;因為那會讓我的影響力,透過遠距的模式與平台,真正做到讓更多的地區、更多的學員,受到我的影響。

而在這一篇文章中,甚至可以說,是這套系列的文章中,我們所採取的角度是「企業內訓」的應用背景;也就是說,我們的比較背景,必須專注在企業訓練上面,同仁都是有目的被企業指定進行的訓練,而這些主題都不一定是個人需要的,而是企業需要的;相同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同仁剛開始的學習動機是較弱的。
在這樣的背景假設下,就讓我們針對這兩項數位培訓手法,對於企業的最適合應用狀況進行分析。

就企業內訓的角度而言,「遠距」的手法大抵上有三項主要用途:

一、海外大師講座:

若是我們希望能邀請到遠在美國的一位大師指導我們,但是,這位大師是很難為了一次三小時就來到我們的城市(如:比爾蓋茲),那麼,遠距的教學方式對於大家,是最好的選擇。

二、跨城市集合訓練:

當我們公司的訓練,必須結合了不同的城市以上的同仁共同上課,但是學員並不方便共同集合到一起時,如同時有台北、上海、胡志明市三地的同仁,共同要上同一堂課,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運用遠距的方式來進行。

三、緊急取代方案:


原本約定好的一場實體訓練,當發生了人力不可預期的因素,而導致了課程無法順利群聚開課時,遠距就可以立刻做為取代方案。像這次的疫情就是這樣的案例。

當我們知道了遠距的企業應用場景後,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企業端在微課的應用場景;同樣的,因為這樣的手法不同

企業端可以在三種主要的應用場景下,使用到「微課」:

一、混成學習:

當企業端期待我們對於一項主題的訓練,採取的方式不只是一場實體訓練而已,更期待能拉長大家投入在這個主題的時間,那麼,就會走向混成的方式;也就是前面先以微課來傳遞知識面,再以實體訓練補強行為面的轉化。在這樣的概念下,前端需要的就是微課,而不是遠距,這樣才是混成訓練最佳的組合(因為遠距與實體的模式有其重覆感)。

二、開課重覆性高的培訓:

有許多企業,可能人員一進來,我們就要先輔導同仁取得一張證照(如保險業、房仲業、營建業);又或者,許多新人一進來,我們就要先針對機器的操作進行訓練(如科技業、製造業);又或者,所有的業務在真正面對客戶前,都要先接受過一定的產品訓(如:通路業、精品業)。
這樣有著大量固定且重覆的開課需求時,微課可以提供的效益、方便、時間與成本,都是很棒的選擇
三、企業知識管理:
KM(Knowledge Management)是許多企業,在邁向更大更茁壯時,必需投入的討論方向;將我們的知識,轉化成一般的書面說明,這是廿年前的作法;將它們轉化為訓練簡報、講義等教材,這是十年前的作法;而在數位時代,最適合的方式,就是轉化為微課的型式。

當我們仔細評估這兩項型式的應用場景,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巨觀的概念,「遠距」對於企業的應用端而言,是屬於短期的,是屬於偶爾發生的,比較沒有「完整的解決方案」的感覺。
相反的,「微課」在企業應用而言,是屬於長期的,是屬於策略規劃的,也是屬於比較完整的解決方案與應用模式。
因此,在第九個指標:企業應用,兩者各自得到的分數是:
遠距:★★☆☆☆
微課:★★★★★

在「企業應用」上,「微課」更優於「遠距」!(9/10)

推動「遠距教育訓練」,你該知道的事情 >>

要怎麼開始規劃教育訓練?歡迎報名、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