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行銷工作,最好不要在新創|觀點

文/Tien-Yu Lee 原文出處

第一份行銷工作,最好不要在start-up(新創)
因為你很可能沒有辦法得到新鮮人所需要的框架

加入start-up(新創)有很多好處:歷練多、空間多、扁平式管理、影響力直達天聽、工作容易看到成效…等,這些都能夠給予一個人極大的成長空間。有人說在start-up磨練一年可以抵得上在大公司經歷三年,這句話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你今天第一份工作或實習就是從創業公司開始,有很高的機率你會浪費時間。

大部分的人,尤其是幹行銷的,都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方法論是自己做事的一套邏輯、一套系統,能夠讓你在自己的熟悉崗位上所向披靡,在陌生的領域也知道如何臨陣磨槍,就算幹不到完美但也有個七八十分,並且知道下一次該怎麼優化。更重要的是這個方法論能夠時時幫助自己深化自己的強項,或者是橫向拓展自己的才幹,讓自己越來越無可取代。

形成自己的方法論需要經驗的積累,而對於一個從零開始的新鮮人來說,更需要一個框架、一個參考,才有辦法去形成自己的方法論。

舉個例子,假如今天上面指派一個宣傳單的設計,負責賣熱狗,你會怎麼做?

新鮮人A:
第一時間找設計師,並且跟他們說我要一個畫熱狗的海報。美觀?視覺要求?deadline?不知道,好看就好了。結果到最後變成只會傳遞老闆和設計師之間的訊息,跟個傳聲筒無異。

老鳥B:
先確認老闆想要的是什麼,決定受眾族群、價格、deadline、張貼的地點場合…等,開始去參考其他競品的作品,找出可借鑑的內容後和設計師討論,並且將所有必要的元素給設計師,然後從初稿、二搞到完稿一路和設計師保持溝通。

看出來A和B的差別在哪裡了嗎?絕對不只是一個傳聲筒的不同而已。老鳥已經具備了了解客戶需求、市場分析、資料搜集、專案管理、資訊整合等能力,並且知道該怎麼樣使用這些技巧去完成被賦予的任務。更重要的是,這些能力在陌生領域也一樣適用,讓老鳥能夠充分地應對不熟悉的領域。

從新鮮人進化到老鳥,是不可能從書本裡,或者是自己東摸摸西摸摸就可以學到的,一定是有一個框架、範本去學習、去觀摩而來的。而取得框架的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個前輩指點,可以是透過公司的成熟制度、培訓課程、做事流程裡學習,可以是同事之前彼此互相交流等,但start-up中這些東西通常都相對缺乏。

或許有人會質疑,在start-up裡都會有各種神人,在他們身邊學習觀摩可以成長得非常快,還不加入start-up嗎?理論上如此,但是現實通常差很遠。start-up人少,每人必須身兼多職,加上重視的是通才,所以有的時候你的老闆可能也只是個通才:很多事情雖然有概念,實際操作經驗卻非常少,沒辦法給你具體又實際的建議;又或者是他真的是個專才,但是他並沒有太多時間花在你身上,所以你很難得到特別的指點,又或者建立一個feedback loop去建立自己的一個參考點。

另外在start-up,你可能也必須身兼多職,很多事情都摸了個邊,但是卻不怎麼專精。我認識個實習生,以下是他的工作內容:影片剪輯、project協調、海報設計、社交媒體內容運營、網站內容設計等,很多時候我看他都只能把事情做完,但是沒有做透,因為他也沒有太多時間去鑽研,他老闆也沒時間教他。

相反的,在大公司的行銷部門一定是各司其職。雖然任務單一、偏執行性,但是部門人員配置完善,容易讓人可以看到彼此之間是怎麼協調,將來離開這個環境去到start-up,你可以明顯的知道什麼東西缺少了,以及該怎麼去準備;但是在創業公司,你大概知道哪些東西可以做得更好,但是卻不知道該怎麼具體去改善。


整體而言,加入start-up不是件壞事,start-up給人的成長空間也不容否定。但是進入start-up這種沒有邊界、自由奔放的環境,需要事先有自己的一套做事邏輯才能更快的把事情做好,並且從中學習到東西。毫無經驗就直接跳入start-up一定會學到東西,但是冤枉路一定會走得不少。

當然,如果要加入的創業公司確定有前輩願意花時間特地帶你,這樣自然是最好的。


延伸閱讀:
非本科系又沒經驗,我如何進入數位行銷產業? (求職準備分享、104應徵)|觀點
新鮮人喜愛的3種行銷工作,沒經驗可以做嗎?|觀點
工作心得|在新創公司上班是什麼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