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60

2023.06.28 | 32616次觀看

部屬出包不要只問原因,優秀主管會花時間在「這件事」上

當部屬工作出包了,你會怎麼處理?責問他原因?其實就算找出「失敗的原因」,也只是「解釋」了問題,並非「解決」問題。專家建議,放棄追問「為什麼」,不要表現怒氣、而是展現期待,引導部屬思考「接下來怎麼做」才能達到目標。

團隊成員們一起朝目標前進時,部屬也會有停下腳步或表現消極的時候。甚至做出「偷懶」或「扯後腿」等非建設性的行為。站在領導者的立場,必須糾正部屬,指出部屬的缺失。

這時,希望各位能注意一件事。很多領導者會用這種方式責問犯下失誤的部屬:

「你為什麼做不到?」
「為什麼失誤了?」

可是,我實在不建議各位用「為什麼」或「追問原因」的方式追究部屬的失敗。因為即使「找出過去失敗的原因」,那也只是「解釋」了問題,而無法「解決」問題。

以前,我曾聽人說過某個經營策略顧問的事。那是公司高層為了改善公司體制,特地聘請來的顧問。只要公司一有什麼問題,顧問就會發動「為什麼攻擊」,不斷反覆地問「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為什麼沒注意到失誤?」、「為什麼放任部屬這麼做?」不只如此,即使被問「為什麼」的人說了理由,顧問也會繼續罵「這種想法太天真了」、「沒有想像力」。

其實,就算問在第一線工作的員工「為什麼」,他們也很難給出一個好答案。因為工作上的失誤和失敗,經常沒有明確的因果關係。「因為我那時這麼想」、「因為我那時忍不住這麼做了」。為了回答「為什麼」,往往只會流於解釋過去自己的行動。這些解釋的話,聽在某些人耳中就像藉口。

結果,顧問的「為什麼攻擊」只是讓第一線的員工累得筋疲力盡。聽說最後也沒有為公司帶來什麼改善。

當然,無法達到目標或工作發生失誤時,思考原因確實很重要。只是,在思考原因的同時,最好也一起思考「今後該怎麼辦」的解決對策。光是追究原因,對下一次沒有太大幫助。只問「為什麼」,問到的往往也只是「對過去的解釋」。

比起用「為什麼」追究原因,倒不如一起思考「接下來怎麼做」才能達到目標。這樣對彼此而言,才是健全又有建設性的做法。問「為什麼」只會得到「對過去發生的事的解釋」,很難獲得「接下來該怎麼做」的解決對策。

具有建設性思維的人會從「怎麼做」的角度思考

不考慮「目的」,只問「為什麼」來追究過去的失誤或失常,這種做法還有另一個弊端。

有時,「為什麼」聽起來很像「責備對方的話」。

「為什麼失誤了?」、「為什麼遲到了?」、「為什麼工作做不好?」聽到人家這麼說時,多數人都會感到受指責了吧。更何況,包括失誤或失敗在內,失誤的地方愈被追究就愈做不好,這是人之常情。一天到晚追究失誤的職場,氣氛無論如何都好不起來。

因為害怕被追究失誤,擔心影響自己在公司內的評價,每個人神經緊繃,為了不犯錯,超乎必要地小心翼翼。這麼一來,這個職場也會出現愈來愈多「是某某不好」、「是某某沒有好好工作」等指責別人的話語。

如果不希望職場變成這樣,請試著放棄對失誤或失敗追問「為什麼」。

更重要的是,問「為了什麼」來引導部屬想起原本的目的,或是用「怎麼做」來引導部屬思考接下來的做法。

「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必須減少遲到呢?」
「該怎麼做才能減少遲到呢?」
「該怎麼做,工作才會進展得更順利呢?」

與其用「為什麼」追問做不到的原因,不如問「怎麼做」才做得到,或問「為了什麼」才希望自己做得到。這才是放眼未來,具有建設性的做法。

糾正部屬時的兩大重點

應該有不少領導者有過被部屬氣得忍不住出言糾正的經驗吧。這種時候,在「糾正的方法」上,有兩項重點。

第一,是「再怎麼生氣」,也不能直接表現怒氣。

不能在憤怒中糾正部屬。不要怒罵著說「不准走那邊」,只要單純指出「走這條路比較好」就可以了。

第二,糾正的同時,「展現期待」也很重要。

「我很期待你的表現,不過,現在這個狀況,似乎還不太符合我的期待喔。」

「我認為你做得到,只是目前還稱不上做到了。」

就像這樣,也要對部屬表達自己的期待。比起單純的糾正,一邊表達期待一邊提出糾正,會讓對方更積極求好。還有一個重點必須告訴各位。

我在談到「糾正的方式」時,絕對不會用「生氣的方式」或「斥責的方式」等說法。因為「生氣」只不過是發洩情緒,「斥責」則表現出強烈的上對下關係。所以,就算身為領導者,還是說「糾正的傳達方式」或「糾正的方式」比較適當。

節錄自:商周出版《求同存異,阿德勒職場領導學:團隊夥伴各個不同,照樣帶出績效的勇氣領導/岩井俊憲 著》


推薦閱讀: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