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表現積極、多禮反而扣分?專家:能被記住而錄用,往往不是最會面試的人

面試場合雖然得推銷自己,增加面試官的好感度,但不代表要刻意迎合及恭維,而是讓雙方都能感受到尊重。不討好、懂分寸的人才能換得「誠懇印象」,談工作是一場交易,請拿出真本事來換。

多禮不如懂分寸, 有些事情做足反而會有反效果。

一直以來,我都是歌唱節目的忠實觀眾。近幾年中國將綜藝節目的製作規格推上天花板,不單純是唱歌,更像一場大型的歌舞秀,連觀眾都是表演的一部分,比排場磅礡、比技巧華麗。

  個人偏好唱腔獨特,情感大過技巧的歌手;那種轉音轉到喜馬拉雅山,每個細節做足,唱到惆悵之處不忘壓嗓、哽咽,通通被歸類在太油,像我這種職業觀眾,同時得追好多個節目,太油的唱法不耐聽,不出一分鐘就會想要快轉。

  多年前,趕上〈身騎白馬〉爆紅時期訪問了徐佳瑩,她傾注感情的唱法會讓觀眾無法將目光移開,總是閉著眼睛握緊麥克風,狠狠地往心底像是要掏出些什麼給聽眾。難掩粉絲口氣問起為何習慣閉眼,她煞是認真地回答我:「因為要想像歌曲的畫面。」閉著眼睛投射對歌詞意境的理解,讓自己成為歌裡的故事。

  徐佳瑩不是最會唱歌的參賽者,但聲音最能感動聽眾,而我所謂的掏出些「什麼」,就是「誠懇」,不誠懇一聽就知道。

  台上歌手是應徵者,評審老師則是面試官,不管換到哪個位置,我都不推崇太過能言善道的說話技巧。對於多禮,每個人各有標準,若不是外表開外掛,通常動作一多,即使是禮貌也會令人感到不舒服。換到求職場合是得推銷自己,要讓對方在短短時間就留下好感,未必得使出撩妹手段,意圖明顯就是失敗的話術,買單的機率不高。任誰都不希望被覺得很油,油等於不誠懇。

  究竟討好別人有無必要,求職這關我投反對票。話題要點到為止,讓雙方都能感受到尊重,而不是刻意恭維。最容易犯的錯誤是禍從口出,非交際場合的稱讚往往很難拿捏,容易顯得多餘,聽起來像別有用心。要挑對的時機說話,抓不準時機不如微笑就好,禮貌盡可能用態度表現,而不是行為。

  面試場合談的是正經事,氣氛輕鬆不需要刻意營造,曾遇過一見面就誇衣服好看、聲音好聽、看起來人很好相處。這類讚美全部回以微笑,簡短地道謝就直接切入正題,並沒為他加到分。這些讚美就算是真的,也請通通放在心裡。予人舒心的求職者,反而話不會多,等到對方遞麥克風時才會發言,這叫懂時機。

懂得察覺對方的需求,想盡辦法滿足他、為他解答,話題不偏離工作就是懂分寸。

就算曾有豐功偉業,切記態度不要張揚,表現靈巧有更好的方式。情緒再澎湃也請本著優雅,不疾不徐地交代清楚,好壞留給對方來評斷。即使工作性質需要舌燦蓮花、話術深淺來做為錄用參考,但喜歡油腔滑調的人很少,與其這樣,我寧可選擇誠懇,舒服的面試氛圍就已經成功一半。

  緊張不安又帶點興奮是人之常情,時常一個差錯、情緒沒收好,就變成鬼上身。我不只一次犯過相同錯誤,急著把自己會的面試技巧全使出來,從第一次對眼的好學生式微笑,到進門客氣禮讓都還算得體,若每句話都加上敬語,聽起來就越來越拗口,最後結結巴巴變得很不自然。

  不討好、懂分寸的人能換得誠懇印象,不把禮數做足,就算只是一個伸手的動作,也能看起來很有節操。

  嘴巴說不要倒不至於,可身體千萬別誠實,喜形於色永遠是最拙劣的表現方式,就算內心很渴望得到這份工作,更要耐著性子淡定一點,一切理性應對。

  談工作是一場交易,需要拿出真本事來換,不能只依賴嘴上功夫。態度越汲汲營營,越想得到,對方反而不肯給,能被記住然後錄用,往往不是最會面試的人。

職場求生法則
想試著取悅對方卻沒智慧拿捏得宜,最後瀕臨過油的尺度邊緣,面試還沒結束就知道自己被淘汰出局,與其多禮倒不如懂分寸就好,有些事做足反而會有反效果。

節錄自:悅知文化出版《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威廉(William Tseng) 著 》


相關閱讀: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