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特輯

2023.02.15 | 30290次觀看

學習歷程自述,撰寫8大重點,快檢查你有沒有寫到!內附自述範本教學

學測一階審查通過後,緊接著需要準備「學習歷程自述」與「多元表現綜整心得」綜合說明學生在高中三年學習脈絡、個人能力與特質的重要文件。104學習歷程將帶著大家一起了解,怎麼寫學習歷程自述、多元表現綜整心得,並提供範例以及撰寫引導,讓大家學測申請就上!

文/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 唐俊華副教授撰寫,由 ColleGo! 授權轉載,104學習歷程調整編寫

本文目錄 (點選連結可直接前往該章節閱讀)
01 封面:撰寫目錄,延伸動機
02 圖表:突顯成績亮點
03 簡述:課程學習成果
04 摘要:多元表現
05 加分:附上申請學系相關成果
06 特質:歷程反思與個人特質
07 重點:就讀動機
08 踏實:未來規劃

文章開始前有三項提醒:
(1)針對學習歷程自述,部份學系在申請入學校系分則或審查資料準備指引建議撰寫內容,或者限制篇幅,請依照該學系建議方式呈現,本文未必適用,但可參考其原則

(2)本文第二至八小節的順序不代表學習歷程自述內容順序,學生也不一定要完全參照各小節建議,可綜合師長們的提醒,依據自己的歷程作最適合的呈現

(3)本文多次提到的附錄為「學習歷程自述說明範例」,讀者可從文末連結自行下載

一、封面

建議在學習歷程自述封面頁提供目錄與頁碼,如附錄第1頁所示。舊制備審資料不需作封面與目錄,這是因為舊系統會將考生上傳的所有檔案合併為一個檔案;然而,新制學習歷程自述是獨立一個檔案,未與其他檔案合併,為了協助大學審查教師了解整份學習歷程自述的重點並立刻翻到想看的內容,可於封面加上目錄與頁碼。此外,在目錄下方可用簡短文字強化整份自述的概念或目標,例如:「我的特質是○○○」、「這份自述呈現我對於○○領域的興趣」、「我想成為○○○」(圈圈請自行代入特質、優點、學習領域、職業、未來目標…等文字)。

學習歷程自述目錄

運用104學習歷程目錄功能,自行列出檔案重點,讓教授一目了然

二、以圖表突顯成績亮點

雖然大學審查教師可從審查系統看到學生高中各學期各科成績,但是學生仍可在學習歷程自述一開始以圖表呈現某些科目學期成績,其原則如下:(1)申請學系重視該科目、(2)學生在該科目表現不錯或者成績有逐漸進步的走勢。因此,即使某個科目是學系重視的,若成績未臻理想,可不用呈現。若學生認為在校成績不突出,就不需呈現成績圖表,但也不用妄自菲薄,請以其他經歷作為學習歷程自述的重點。

學生可從以下三個管道評估申請學系可能著重哪些科目:(1)申請入學校系分則、(2)各學系的審查資料準備指引、(3)招聯會高中學習歷程資料查詢系統各系學習準備建議方向的修課紀錄與右側欄位。以不同型態的圖表呈現成績,學生可思考哪個型態較適合自己。以數學成績為例,以折線圖呈現成績進步走勢;或是呈現數學科維持穩定的表現,即使一、兩個學期成績稍微下滑也沒有關係,如果有明顯落差而且之後又回升,用文字大致說明原因即可。

也能用不同的表格呈現多門特定科目的成績。學生可依個人狀況調整表格欄位項目,例如:若申請的學系重視自然領域而且物理、化學成績佳,可改為呈現物理、化學成績,或者列出某科於全班或全校的相對排名並附上證明。範例提到高三下成績,由於112年審查資料繳交時間從5月4日開始,如果上傳資料時未結算高三下成績,可不用列出高三下成績。

撰寫審查資料文件時,不宜使用太複雜的圖表,以免大學審查教師不易快速了解圖表重點。除了圖表之外,可用文字簡要說明對於某門科目的興趣、課程中因為哪些事而獲得成就感、為何特別提到這門課(例如:進入學系就讀後會經常用到數學而且自己的高中數學能力不錯、申請的學系與財經商管有關而且高三「現代社會與經濟」學到許多經濟基礎知識…等。)

利用104學習歷程免費圖表功能,呈現自身優勢

三、概要說明課程學習成果

學生可提交課程學習成果給學系審查,雖然各項成果皆有百字簡述供審查教師參考,但是這僅止於「單項成果」說明,建議在學習歷程自述用一頁篇幅說明這些課程學習成果「整體而言」呈現哪些學習收穫、個人能力或特質,並且用適量文字說明各項學習成果,如附錄第4頁所示。這很像百字簡述,但是它可呈現的字數更多、比百字簡述更完整。學生若認為已上傳的課程學習成果百字簡述寫得不夠好,可善用學習歷程自述補充說明。

說明時可條列呈現,以合適的文字作為各項開頭,有助於提示審查者該項重點。本文提到的三個課程分別用不同方式作為開頭,其概念分述如下:(1)有些課程報告主題是老師指定,就不用刻意寫動機;(2)若報告主題是學生自行選定(或者提出想法後與老師討論再微調主題),可呈現報告動機;(3)有些課程的學習成果是由多個主題串連而成,可簡要說明各主題;(4)建議呈現收穫,例如:獲得哪些知識、學到哪些方法…等。

建議每一個段落,皆加上簡述摘要,較易快速抓到重點

自述摘要功能,提醒你每段都有重點精華

四、簡要說明多元表現

雖然多元表現可於「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說明,不過也可在「學習歷程自述」呈現重點。「多元表現綜整心得」針對提交給學系審查的多元表現作重點整理;「學習歷程自述」可結合課程學習成果、多元表現、高中修課紀錄、各項經歷作更完整的說明。由此可知,「多元表現綜整心得」與「學習歷程自述」呈現的內容有重疊之處,而且後者可發揮的空間更大。

附錄第5頁用表格簡要說明多元表現,將「學系重視」、「接近學系領域」、「個人表現不錯」的內容盡量往上放。通常審查教師是由上而下閱讀,所以先呈現最重要的內容,讓審查者一開始就認知到這位申請者有不錯的知識能力。

延續上一段內容另外提醒:雖然本文先講成績表現、課程學習成果,本節才提到多元表現,但是學生可彈性安排呈現順序。例如:如果學生成績良好,也有不錯的多元表現,可以在學習歷程自述一開始就直接列表呈現成績與多元表現,突顯學生的優勢。

看學長姐怎麼寫:多元表現綜整範本

五、適度附上與申請學系有關的其他成果

高三學生將於四月初或四月中截止上傳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時程請見各校行事曆),如果提交審查資料前產出其他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可附在學習歷程自述中。有幾點注意事項:(1)以學習歷述自述附加高三下的課程學習成果,無法在系統上獲得高中教師認證;(2)附加成果最好對應進入第二階段審查的學系性質;(3)並非毫無限制地附加成果,學習歷程自述檔案大小以5MB為限;(4)若申請學系限制學習歷程自述的頁數或字數,未必適合附加成果;(5)即使符合檔案大小與篇幅限制,若附加成果頁數很多,可先在學習歷程自述正文中簡要說明,至於全文最好以附件方式呈現,以免破壞學習歷程自述整體結構;然而,若附加成果可在一頁內呈現(如:檢定成績證明照片),可直接於正文中說明。

六、搭配提交的資料綜合說明歷程反思與個人特質

    綜合課程學習與經歷來陳述歷程反思與個人特質,可參閱附錄第6頁範例。此例運用小標題「學習不畏挫折、調整學習方法以克服困難」精簡說明個人特質並提醒審查教師該段落重點,接著以實際的歷程搭配具體佐證(如:課業成績、檢定成績)說明,內容呼應小標題。

七、就讀動機

就讀動機是學習歷程自述關鍵中的關鍵,以下為建議原則:

  1. 可以提到與家人有關的經驗,但是重點不是家人的經驗,而是家人的經驗啟發自己哪些動機。例如:父親在銀行服務,因此聽聞銀行工作內容並且有興趣。不過,家人經驗畢竟沒有佐證,所以不宜以此作為主要動機。
  2. 從「個人學習與活動經歷」引發的動機更重要,建議以個人修課紀錄、自主學習、活動經歷…等有佐證資料的項目說明為什麼想申請此學系、自己有哪些優勢適合就讀此學系。若沒有與學系有關之學習成果,可說明「高中時期沒有相關學習脈絡,為何申請該學系」,可從能力項目作為切入點,例如:理工班群的學生決定申請財經商管領域的學系,可說明在高中階段數理化資訊課程培養的邏輯思考能力、多元表現培養的能力如何運用於大學學習。
  3. 可說明申請校系有哪些資源、制度、課程引發申請動機。一定要參考申請校系網站以及教授、學長姐錄製的學系介紹影片,以便具體指出資源、制度、課程。
  4. 適度分段,並且在各段落前善用小標題提醒該段重點。附錄第7、8頁內容幾乎相同,差異在於第7頁使用小標題提醒該段重點,第8頁沒有小標題,讀者可自行比較哪種呈現方式較易協助審查教師掌握重點。

八、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需築夢踏實

  學習歷程自述包括「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學生可說明大一至大四畢業後的初步規劃。這部份有些像舊制備審資料的讀書計畫,以往許多讀書計畫僅列出近、中、遠程想做哪些事,而且想做的事很多。建議在新制度撰寫未來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時,未必以近、中、遠程來呈現,而是以目標作為切入點,學生先了解申請的大學與學系有哪些資源或制度,說明如何運用這些資源或制度達成目標。

舉例來說,如果學生想在大四時出國交換,以出國交換為出發點,說明出國交換的動機、如何運用校內英語學習資源提升口說能力;如果學生想在大學畢業後進入職場工作,可說明職場目標,並說明如何運用校內學習過程與資源提升專業知識、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學生們可瀏覽申請學系官網了解課程規劃,並且到學院、教務處、學務處、圖書館網站了解資源與制度;或者使用網路搜尋功能,輸入大學校名與想了解的事項名詞(如:出國交換、職涯發展、英語自學資源),可能就會找到相關的校方網站。

撰寫就讀動機、學習計畫與生涯規劃時,最好對於提到的事項有初步想法,舉兩個例子來說明:(1) 學生提到想運用四年拿到雙學士學位,這對學生而言是很大的負擔,如何兼顧兩個系的課業?這並非反對雙主修,而是提醒學生先衡量申請學系性質與課業負擔,行有餘力再規劃,以免有畫大餅之嫌,並且因應面試時大學教師可能的提問。(2) 學生若提到未來目標是從事某項職務(如:外科醫生、大學教授、會計師、律師、諮商心理師、設計師),面試時可能請學生說明對於這項職務的了解程度。學生畢竟還是高中生,未必了解職務細部工作,但是可了解大方向。

104學習歷程:未來學習計畫,引導撰寫思考區

未來學習計畫怎麼寫?這裡看詳細內容

【後記】

    目前已有許多專家提供學習歷程自述撰寫建議,皆值得閱讀,學生擷取各種建議中適合自己的寫法,寫出屬於自己的學習歷程自述。文末提醒三件事:(1) 本文前半部著重成績、課業的鋪陳提醒,但是這未必適合所有學系,部份學系可能更重視多元表現;(2) 撰寫學習歷程自述前一定要詳讀申請學系申請入學校系分則、審查資料準備指引,以符合學系的撰寫要求;(3) 本文多數內容同時適用於大學申請入學與四技二專甄選入學,但是文中提到的時程與檔案容量限制僅適用於大學申請入學,學生若是參加四技二專甄選入學,需留意時程與檔案容量限制的差異。

【誌謝】

    本文撰寫過程獲得許多高中師長與同學的建議,在此一併致謝。

【附錄】

  • 看完仍然沒頭緒?這邊參考學長姐自述、綜整範本 連結
  • 「學習歷程自述說明範例」連結
  • 學習歷程自述精華禮包 免費領取
104學習歷程 助你撰寫一份吸引教授目光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