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者人數年創新高,為什麼愈來愈多人選擇請長假、花大錢去走上百公里的「朝聖之路」?

Cheers快樂工作人
2024.09.02
1984次觀看

在經歷新冠疫情的動盪與不安,近年人們出國模式轉為追求深度體驗與心靈沈澱:在烈日下穿越麥田,或暴雨中上下山,動輒上百公里,這就是「朝聖之路」。目前熱門路線有日本熊野、西班牙聖雅各之路、韓國濟州偶來步道及太平洋屋脊步道(PCT),究竟「朝聖之路」魅力何在,為什麼有愈來愈多人願意請長假、花大錢去「走路」?

文/張紹敏 由Cheers授權轉載

工作好不容易有一段長假,你會去哪裡?是到海島度假村躺平,還是大吃大買一波?近年愈來愈多人選擇「去走路」——這一走就是數週、步行百餘公里起跳,在烈日下穿越空曠的麥田,或在暴雨中上山下山。

全球有不乏多天數、長距離的「朝聖之路」,諸如最經典的聖雅各之路(Camino de Santiago),過往宗教色彩濃厚,但據英國朝聖基金會(British Pilgrimage Trust)調查,如今路上的「朝聖者」的主要動機是情緒健康、提升靈性、與自然或文化遺產連結,僅有不到13%是為了宗教而來。

每日行程除了吃飯、睡覺,只有動輒8、9小時的步行,卻成為朝聖之路的最大賣點。

「你唯一要注意的,就是自己有沒有辦法走下去,生存之外的那些煩惱,都顯得很渺小,」獨立書店老闆羅秀芸說。2022年國境剛解封,她就獨自一人直奔法國之路(Camino Frances),花了一個月徒步將近900公里。

這一年,和她同樣走向聖雅各之墓的人數近44萬人,對比20年前,每年僅有不到7.5萬人。

花大錢去「走路」,能換得什麼?

仔細留意,近年不少創作都有朝聖之路的影子。紅遍全球的書籍和電影《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我出去一下》,都在描述人們如何透過徒步長征洗滌身心、超越自我,帶起全球無關宗教的朝聖風潮。國內知名作家謝哲青、藝人吳汶芳、盧廣仲等,也都先後踏上朝聖之路。

東南旅遊行銷本部協理廖宇宸觀察,「疫情後很不一樣的是,大家比較少去走馬看花。在動盪與不安的氛圍下,人們更追求旅遊的深度與沈澱。」

數度前往日本四國遍路的攝影師林靜怡便是一例。「我有一點工作狂,滿難放下工作的,」她笑著分享,「如果出去玩只是單純吃喝玩樂的話,會有一點良心不安。」

朝聖之路顯然是現代人消除休息「負罪感」最極致的方式。以途經88座寺廟的遍路之旅為例,不少人即便不是信徒,都會穿上經典服裝:身穿白衣,象徵隨時準備赴死;手拿金剛杖,象徵弘法大師與你同行;肩背頭陀袋,方便攜帶納經帳,途經88個寺廟還可以「集章」,儀式感滿滿。

另一個療癒人心之處,在於旅途上頻頻遇見的善意。「我收過一萬日圓!」林靜怡回憶,不時有陌生人分享食物、甚至掏出錢來作為祝福和鼓勵。

不少人體會過朝聖的療癒奇效,還會一走再走。「我遇過每年都來、每幾個月都來一次的旅客,」羅秀芸說,還有熱心的電腦工程師自主開發APP,方便朝聖者查詢下一座城市、超市、庇護所還有多遠。

你想不到的步道「加盟」經濟

不難發現,朝聖之路通常行經人煙罕至之地,部分文化遺跡卻也因此得以保全,甚至創造年輕人返鄉就業的機會。

「要評估觀光能創造多大的經濟產值,取決於旅客停留的時間有多長,」台灣千里步道協會執行長周聖心指出,近20年來,已有許多國家透過包裝自家的朝聖之路,延長觀光客的停留時間,活絡在地經濟。

韓國濟州偶來步道(JEJU OLLE)就是相當成功的案例。過往觀光客來到濟州島,便直衝飯店、賭場,並未均衡讓當地居民受益。自2007年推動環海的偶來步道,已發展出437公里、27條步道,遊客幾乎都會購買每本新台幣600元左右的「偶來護照」,且因蓋印處座落在商家附近,自然帶動買氣。每年11月加碼舉辦徒步嘉年華,吸引萬人同時飛至濟州島。更發展出屬於偶來的IP「小馬」,衍伸手作吊飾、頭巾、健行襪等商品。

最令人意外的是,濟州偶來的成功經驗還輸出至其他國家「加盟」,提供選線諮詢、授權販賣系列商品。

日本在311大地震過後,為了振興受災區經濟,正是找上濟州偶來取經,因而建出九州偶來(KYUSHU OLLE)與宮城偶來(MIYAGI OLLE);2017年,蒙古偶來也誕生。周聖心解讀,「他們打的是團體戰,透過這些家族步道,吸引全世界的人。」

朝聖就在身邊:瘋媽祖正年輕化

對台灣人來說,邊走路、邊淨化自我,其實無需遠赴海外。除了聞名國際的淡蘭古道、樟之細路、山海圳等長距離步道之外,國內「朝聖」氛圍最濃的徒步旅行,非每年3月的瘋媽祖莫屬。

參與大甲鎮瀾宮媽祖遶境的人次,從2012年的100萬,暴增至2023年的300萬人次,學者推測,全台大小遶境活動創造的經濟產值至少50億元。以統一超商為例,今年一口氣推出超過40款媽祖周邊商品,銷售排名前3的紀念酒款就突破上千萬業績。遶境期間,部分沿線門市還備有帳篷、電扇、免費奉茶區,讓朝聖者休息。

「人數還在增長,」廖宇宸觀察報名東南旅遊追媽祖行程者,從2021到2022年就大幅增加了2~3成,且面孔正在變化,有25%都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還有5%是外國人。

每一個為了療癒自身而踏出的步伐,不只帶來錢潮,更讓在地珍貴的文化面貌得以永續。

(原文標題:工作好不容易有一段長假,為何他們選擇花大錢去「走路」?


推薦閱讀:

台灣最大工作人交流平台,協助新世代透過學習、成長,實踐熱情工作與快樂生活。是對年輕人最具正向影響力的媒體,創造企業與人才間的對話,克服學用落差,推動世代互助與典範傳承。在人生每個重要時刻,給予工作者實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