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弘暉
原文標題:紮根學習力,提升員工競爭力
一個好的組織不但要塑造好的學習環境與文化,更應積極鼓勵員工學習、進修,讓員工能發揮最大的潛能,為組織創造知識的價值,成為團隊最大的資產。
重點閱讀
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持續不斷,無時無刻在進行的一個過程。但由於每個人的動機不同, 敏感度不同, 領悟力不同,結果也會不盡相同。生活中處處是學問就是這個道理。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與環境的大幅變遷,使得知識的產生與擴散越來越快,也因此更突顯了學習的重要性。沒有學習力,就不會有競爭力,正是現代職場上優勝劣敗的最佳寫照。
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以謙卑的態度看待周遭的一切事物,是廣泛學習,深度學習的不二法門。要能紮根學習,創造職涯競爭力,就要有一些基本的認知。
1. 學習是一種「動機」
動機會影響到對學習的態度,最後會影響學習的行為與結果。「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都是學習的動機,自然學習成效也會不同。但如何透過各種方式去誘發員工學習動機是提升學習力的基礎,畢竟沒動機,就不會學習。因此,如企業將訓練與績效結合, 訓練與升遷結合,學習護照,證書,與高階主管拍照都是提升學習動機的方法。在學校中,點名、考試、報告、分組討論、影片教學等也都是在提升學生學習的動機。
2. 學習是一種「習慣」
我一直認為管理是一種習慣,很多管理的風格都是日積月累養成的。有些員工為何會主動學習,有些員工為何會被動學習,有些員工為何永遠不願意學習;關鍵在於學習的習慣。一家企業若每月辦一次讀書會,大家一起研讀書籍,第一個月或許很無耐、第二個月或許覺得很浪費時間,但久而久之,就會習以為常,慢慢的變成生活的一部分。對很久沒讀過一本書的員工而言,要讀完第一本書是痛苦的,但慢慢的累積,持續規律的讀了10本書,他就習慣了,甚至發現讀書的樂趣。不要說讀一本書,一篇文章也是同樣道理。試想一個狀況,若主管每天會寄一篇好文章到員工信箱與員工分享,我相信一年以後,員工一定會把每天這封mail當成工作的一部份。我想很多在職同學讀完EMBA後,會繼續找尋各種進修機會的原因,就是他已養成學習的習慣。
3. 學習是一種「文化」
從習慣的養成到文化的塑造,也是紮根學習力的關鍵。塑造好的學習文化,建立學習型的組織,透過外部團體制約的力量來規範或提升員工的學習力,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好的「學習風氣」一定是有助於員工學習的,這也是學生喜歡到圖書館去念書的原因。因為那裏的氣氛和風氣,會讓你有讀書的動力。我常說,當一個組織變成「酒量等於工作量」的組織,主管辦公室內擺的都是酒或是主管給員工的感覺就是愛喝酒,以酒帶兵,以酒凝聚部屬感情時,這類型的組織是很難建立學習風氣的。即使在辦教育訓練,員工想的都能是訓練後的聚會,把酒言歡的場面。相反的,主管辦公室擺的滿滿都是書,員工也意識到主管時時學習,持續學習的做法,相信大家一定會群起仿效,一起向上提升。「企業大學」的建立,不只在培育組織源源不斷的人才,更在塑造良好的學習文化;讓大家有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良性的競爭。
4. 學習是一種「態度」
通常自以為是、自我感覺良好的人,相對的學習效果也會比較差;「官大學問大」就是這樣負面寫照。我一直相信,唯有願意「放空」自己、「忘記」頭銜的人,能學到最多的東西。很簡單的一個道理,心中裝得滿滿的人想學東西,由於心中的容量已經滿了,是很難再裝進任何東西。唯有放空,才能滿載而歸,不是嗎? 「謙虛」的態度,才是學習真正的動力與正確的學習態度。在學校,準時到課,認真聽講,搶第一排坐的學生,一般而言表現也比較好。為什麼?因為這些學生有好學習態度。尤其在資訊發達的時代,學習過程中一直扮演「低頭族」角色的人,相對而言,學習狀況也較不好。探其原因,態度都是關鍵所在。我常想.,當企業投入資源在教育訓練時,或許之前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提供一個不受打擾、讓所有人員全心投入的學習環境,與調整好所有受訓人員的學習態度。所以,有越來越多企業的教育訓練課程,不是要求員工將手機關為震動;而是徹底執行關機;就是要學員有好的學習態度,以提升學習成效。
「學而後知不足」,特別是在變化迅速的環境中,學習更是永無止境的過程,特別在專業的時代,沒有人能了解所有的東西,若大家都能放下身段,以謙遜、認真、誠懇的態度,勇於向對方學習,培養相互學習的觀念,多欣賞別人的優點,認知到每個人都有值得學習之處的觀念。相信唯有如此,學習才能發揮最大的功效,也才能落實紮根學習力,這才是邁向成功的最佳途徑。
而從領導者的觀點來,這是個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將會是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一個好的領導者不但要塑造好的學習環境與文化,更應積極鼓勵員工學習、進修,讓員工能發揮最大的潛能,為組織創造知識的價值,這將是組織最大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