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你是面試官,你會選擇外表神采奕奕、談吐佳的人,還是衣衫不整、說話含糊不清的人?我發現80%的人,常把面試重點放在「我要說什麼、怎麼自我介紹」,卻忽略外在第一印象的影響力,切記「舉手投足」、「妝容衣衫」皆時時刻刻傳達你的個人品牌。
文/林依柔(小大人表達學院 創辦人)
記得小時候要畢業時,同學間都會發下友情紀念冊的個人小檔案紙,上面填寫著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要送給此紀念冊主人的話。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題目,就是「請問我給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和「現在要畢業了,那後來的印象為何?」而這兩題,也是我每次收回小檔案紙,最期待看見的兩個答案,因為這也代表著我在學校這幾年來,所建立的「個人品牌形象」,而我大多數收到的答案,幾乎都是判若兩人。
我的同學們常常形容我,看起來文靜有氣質,但實際上相處後覺得很搞笑。為了要保持我想營造給他人的美好形象——也就是看上去很有氣質、實際上也很有氣質的狀態,每當我升學或是換了一個新的環境,在所有人不認識我的情況下,我都會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忍住,絕對不能再破功了!」不過,這當然只是想想而已,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每當我活潑外向、大嗓門的聲音被發現後,就覺得「氣質」這件事情早已不再是同學之間對我的印象標籤了。
「個人品牌」可以說是我們給他人的「印象標籤」。我們會用印象標籤去和他人介紹身邊的朋友,也會用印象標籤來決定是否跟某個人深交。而這個印象標籤,常常也是他人賦予我們的「綽號」,有時並不是那麼討喜,有時覺得聽起來真是像極了自己。
然而,大家有留意過自己給他人什麼樣的印象標籤嗎?更具體來說,你有去為自己的「印象標籤」做過什麼努力嗎?
很多人都說,人跟人之間要相處過後才會熟悉,我們不能透過外表就去決定一個人的樣子;可是反過來說,你會去和看上去第一眼就讓你感到不舒服的人打招呼嗎?你會有耐心和一位聲音聽起來很刺耳或是很含糊的人好好溝通嗎?又或者是,想像你是一位企業的老闆,有許多人要來應徵你的公司,不過只有一個人有資格錄取,你會選擇外表看起來神采奕奕、有精神、談吐佳的人,還是衣衫不整、駝背又說話含糊不清的人,成為你團隊的一員呢?我想這答案應該是非常明顯,一定是看起來有自信且準備萬全的人,才會是那萬中選一。
當我在教面試技巧的課程時,我發現80%以上的學員,都只把準備的專注力放在「我到底要說些什麼、我要怎麼自我介紹」,而忽略了外在第一印象的影響力。表達力不僅是口語表達,一個人的整體表達力,從外在的非語言訊息就已經決定了對方是否會想要進一步跟你連結的關鍵。
外在的非語言訊息包含你的穿著打扮、走路的姿勢、坐下時的姿態、還沒有開口說話時的臉部表情,這些你不會去彩排演練的細節,其實會直接影響面試官願不願意好好專注聽你說話。
「你已經買好面試時要穿的衣服的,請舉手!」幾乎現場不到一半。
「那你有把面試的衣服穿著彩排超過三次的,請舉手!」幾乎沒人舉手。
那你怎麼能把握當天面試時的衣著能幫助你加分?另外,你都是怎麼選擇面試要穿的衣服呢?一定要穿西裝打領帶嗎?女生一定要穿高跟鞋嗎?那會不會大家到了現場都穿得很像?這樣在面試官心中不就沒有記憶點了嗎?
所以大家有沒有發現,光選擇「你要穿什麼衣服、要怎麼打扮自己」當作你的外在形象,就值得花時間研究一番。當然,我不是說一定要穿上很名貴的品牌,或要很花枝招展才是最好的。而是大部分的人,在準備面試或到一個新的領域要和他人交流時,比較不會去注意到「外在表達力」這件事情。有趣的是,一個團體中能夠讓我們在視覺上較有印象的,都是那些穿著乾淨整潔、看上去有特別用心打扮的人,也就是說,我們對自己的外在或許不會特別留意,但對他人的外在卻是很在意。
除了外在的穿著形象以外,更直覺的第一印象,就是我們的「姿態」。
以上這些肢體動作,都會讓我們直接感受到一個人是緊張畏縮,抑或是自信大方,而這些肢體動作,也會直接影響到說話時的「聲音品質」。
一九六○年九月二十六日,是美國總統大選候選人尼克森和甘迺迪的辯論會,這也是美國史上第一次透過電視的方式來進行轉播。在辯論前大家都認為,有著豐富政治經歷和擔任過八年副總統的尼克森,相較於小他四歲、又只擔任過參議員的甘迺迪,一定會贏得此次的總統大選。結果萬萬沒想到,這場電視辯論大大拉攏了中間選民的支持票,讓甘迺迪完美勝出尼克森。
後來大家在分析時也發現,雖然當時僅是黑白電視,但可以明顯看出甘迺迪對於此次的出場,有著萬全的準備,包含穿著一身較合身的深色西裝,走路及坐下時的姿態,雙腳交疊、手臂自信打開,整體從容且自信的舉手投足,大大吸引了觀眾的眼光。
相反地,尼克森則是穿著較鬆垮的淺色老式西裝,在黑白電視的螢幕上,給人的感覺比較沒有層次,加上在辯論時的站或坐姿都比較沒那麼穩,不斷變換站立時的重心,更拒絕讓電視台幫他化妝,打上了燈光之後,螢幕上的尼克森臉泛油光的感覺,讓人覺得他在緊張冒汗,整體的氣勢和形象讓觀眾的感受有所落差。
因此,當時的辯論會,如果你是透過收音機來參與,可能會覺得是尼克森贏了辯論;但如果你是透過電視收看此次辯論,就會覺得是甘迺迪贏了此場辯論。也因為這場辯論會,大家對於「表達」有了新的認識。比起說話內容,想讓觀眾留下什麼樣的印象,是更為重要的。
我們無時無刻都在幫別人打分數,在這同時,我們自己也會被他人打分數。因此,表達力不僅是「口語表達」,而是方方面面都在「表達」你這個人想傳達什麼樣的訊息給他人。到底呈現後是為自己加分還是扣分呢?我想,這非常值得大家先花一點時間來為自己盤點一下。
節錄自:遠流出版社《 表達力決定你是誰:提升表達力,成為自己期待的樣子/林依柔 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