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發生火災是極其危險的事件,對公司職員來說,了解火災基本知識和火場逃生技巧至關重要。《104職場力》統整了火災的危險因子、起火常見原因、火場逃生方法及應避免的NG行為,幫助大家在災難發生時能有效應對。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台中全聯倉儲發生大火,最終釀9死8傷的悲劇,不僅揭示了火災對生命安全的威脅,也喚起大家對於防災議題的重視。為了避免慘劇再度發生,必須讓大家深入了解火災的常見原因,包含如何有效避免,以及災難發生時該如何逃生,希望透過本文提升大家的防災意識。
魔王級的濃煙,其實比火焰還可怕!通常罹難者葬身火海的順序是:
除了高溫、難聞的氣味及有毒的成分之外,濃煙還有以下特性:
也就是這種來勢洶洶又會遮蔽感官的因素,因而容易造成民眾恐慌,影響正常判斷力。
火災的烈焰與濃煙產生的高溫會對人體造成以下傷害:
因此一定要盡量閃避高溫地區,確保安全。
火焰雖是火災造成人體灼傷的主要原因,但通常是人命傷亡間接原因;因為在火災中,往往罹難者是因吸入大量濃煙中的一氧化碳和有毒氣體造成死亡或昏迷,而後才受火焰侵襲。
了解火場的危險因素排行後,接下來看企業發生火災的常見原因,不妨檢視自身的防火措施是否足夠完善。
在企業內部,火災的發生往往是由多種因素交織而成的。了解這些常見原因不僅有助於提高員工的安全意識,也能有效地制定防範措施,降低火災風險。本段將探討企業內部發生火災的幾個主要原因,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保障工作環境的基本安全。
可能有人會因為家庭、經濟、工作、人際、感情或其他壓力衍生出報復心態,因而做出過度激烈的脫序或報復行為,「人為縱火」就是其中一項隱憂。其中內部員工、外部訪客或其他來訪者都可能是潛在的火災發生者,因此企業應該加強防火意識和相應措施以降低風險。
在面對突發火災時,正確的逃生避難原則能顯著提高生存機率。火災發生時,時間是生命的關鍵,因此了解如何迅速反應、尋找安全出口以及互助合作,是確保自身和他人安全的重要策略。本段將針對火災逃生的基本原則進行詳細說明,幫助大家在危急時刻做出正確決策,從而有效避開危險。
在發生火災時,首先要保持冷靜,不要驚慌失措,並迅速評估情況,如果恰好是火源初萌時,可立即使用滅火器或室內消防栓撲滅,有機會使災損降至最低。
但滅火前應先找到退路,確保無安全疑慮再行滅火,可使用滅火器或室內消防栓撲滅火勢。
(圖片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萬一火勢擴大或滅火失敗時,應當機立斷關上起火居室的門,防止火勢蔓延及濃煙擴散,而後立即往安全退路方向逃生避難。
當火勢來到需要逃生避難的程度,請觸發火災警報或大聲呼喊「失火了」,盡速示警同事快速離開火場,並在抵達安全區域後撥打119報案,告知消防人員火災發生的地址、是否有人員受困、受困人員所在樓層位置等,利於消防人員進行專業評估。
火場逃生最佳策略是離開建築物,而離開建築物最好的方法就是往一樓往外逃生。不過在開門之前,應先用手背觸碰門板測試溫度,以及觀察門外是否有煙霧。
只有確認樓梯裡沒有任何煙霧時,才可以選擇走樓梯往下避難,並選擇走有防火門的安全梯逃生,因為防火門關上後可阻絕火勢及濃煙擴散,形成安全的逃生環境。
往下跑到一半發現有煙霧從樓梯間蔓延上來,表示下方是火場,此時不要改往上跑(人跑不贏煙),也不可嘗試穿越煙霧逃生,請選擇水平方向尋找其它逃生避難路線,並關門以防止火勢及濃煙侵入,再用衣物或毛巾等將門縫塞住,防止煙霧流入。
當主要逃生出口無法往下往外逃生時,請尋找第二逃生出口;若第二逃生出口也受阻,則改往相對安全空間關門避難,等待消防人員救援。
萬一真的沒有其他往下往外的逃生路線時,應立即關上所處室內的門,再用衣物或毛巾將門縫塞住,防止火勢及煙霧流入,並改往火、煙、熱的反方向尋找相對安全空間(如陽台),並撥打119求援。
PS.以往「用濕毛巾摀口鼻即可穿越濃煙逃生」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濕毛巾擋不住濃煙中會造成人命傷亡的一氧化碳和有毒氣體。
火災逃生時的行為選擇至關重要,避免上述NG行為是確保生命安全的關鍵。在危急情況下,延誤撤離或做出不理智的決策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每位員工都應該清楚意識到,生命安全永遠該放第一,做出正確的逃生行為能夠讓我們脫離危機。
如果企業內部有開設消防演練與安全教育訓練課程,建議全程參與並用心記住,因為這可以提升大家對火災逃生的認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進而在面對火災時更好地保護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圖片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文章參考資料來源:內政部消防署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