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懂外文是不夠的!挑戰外商前,請先做好心理準備的4種常見職場文化差異

本土公司與外商企業的差異性,除了外語能力要求外,場域中的工作時間、組織分工和職場氛圍等更需要特別注意。充分了解工作情境差異、具備企業文化認知,使轉職更為順遂。

文/賴俊銘(電商 招募經理)

我長達12年左右的時間在科技業和傳統業工作,未料誤打誤撞進入了外商,未進入外商前總以為外文能力要夠好才行,進入外商後才發現外文能力是基本款。要注意的工作情境還非常多。

1、多時區的工作時間

在台灣的公司工作若要召開會議,只要發封電子郵件給大家或在行事曆上註明幾月幾號早上幾點在那裏開會就可以了。而我外商公司召開一個會議,要寫台灣時間、美西時間和美東時間,另外要把3地的視訊會議室先預訂起來。否則開會時間一到,你就會鬧笑話。

另外因時差關係,我為了搶2天的工作時效,我經常凌晨1點半爬起來開會。因為如果台灣時間8點半上班打電話過去美國,那邊的同事通常要下班了,你想得到結果,要等到再隔一天的時間,但如果我凌晨時間將議題放出去,我早上上班時就會有結論給我了。

2、多矩陣且冗長的報告體系

我有一個好友在外商的香港辦公室工作,負責香港和台灣區的業務工作。他告訴我他們公司的報告體系是台灣報告給香港、香港報告給新加坡,最後再報告給美國。所以很多決策是完全鞭長莫及,他常戲稱他在台灣是三級殖民地。

而我目前的公司會有行政及功能性主管的雙矩陣管理模式,換言之你會有2個主管,所以在向上管理上會比傳統的公司還要棘手。

3、精密且專精的工作職涯

我在人資工作超過15年了,之前要負責是HR的全部業務,也就是選、用、育、留都要處理,但在外商卻可以專精到只做招募,而且招募量也可能是別的HR十年工作經驗才會碰到的招募量,這在工作上可以將自己的專業練到十分專精。

4、不講情面的職場氛圍

最近很知名的新聞,台灣的巴克萊銀行業務整個裁撤。亞太區的人資主管來台處理時,台灣的總經理和財務長都不願意擔任資方代表,強調自己也是勞方。沒錯,在外商工作要有的心理準備是不管你績效多好、層級多高,一旦有任何業務縮減動作,你可能一瞬間就沒有工作了,因為這個完全是數字導向,總部可能決定時只看數字而完全忽略了你之前的汗馬功勞。

結語

台灣因為所處的環境多是中小企業的關係,大部份的公司工作上通常會偏向通才傾向,而非專才。

但在外商它們是較尊重專業且讓你可以專業發揮。而我們在憧憬外商的高薪工作時要有外商的工作認知,以免進入後發生適應不良的情況而鎩羽而歸。


關於挑戰【外商公司】,你還可以參考以下觀點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

對於轉職感到迷惘嗎?試試一對一職涯諮詢服務!
高年級專業顧問團隊(年資30年↑)為你打造【求轉職】【職涯發展】最佳方案
高年級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