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修心理系的Kimi,也對商管學科有濃厚興趣,而於畢業後選擇人資所繼續進修。在艱辛的實習過程中,凡事從基層做起,把握機會勇於表現,積極參與各項活動、接觸更多更重要的任務,依此開啟她不凡的人資經歷。
文/NotOnlyHR
原文標題:【闖遍世界500強企業】現任全球市值前三大美商科技業外商人資 Kimi:不侷限既定職務內容,假以時日獲得賞識,人資晉升手到擒來
Kimi 從學生實習到現今,職涯四份工作中有三家公司都曾入榜<財星> 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另一家則是曾入榜<財星> 的全球未來五十強企業。
而現職服務的公司是全球市值前三大美商科技業,Kimi 可以說是新一代年輕人資工作者的夢幻指標。Kimi 從實習就表現不凡,在實習期間突破限制,從出勤一天變成四天,重要程度趨近正職的角色,也從此開啟了她不凡的人資經歷。
在訪談現場,有一種人總能輕易抓著你的目光,充滿自信、專業又亮眼的人資Kimi。處理事務果斷精明,善於變通,只有事情被處理到盡善盡美,很少遇到不能解決的難題。
Podcast 節目「不只是人資」中,會邀請各行各業的人資工作者跟大家分享職涯歷程,在第一集節目中主持人Miriam邀請了目前任職於美商科技業的人資 Kimi,在台灣人資工作者一眼望去,難得看見像Kimi一樣能擁有豐富國內外上市公司的人資經驗。已經是人資成功標竿的她,本身不是一個特別外向的特質,但在工作當中可以適度調整本身的個性因應各種工作需求,達到超越主管的期待目標。
本身為心理系背景的 Kimi,確定自己對於商管學科更有興趣,在學期間選擇「工商心理學」類組。除了本領域的學分,更多修了企管輔系嘗試更多元學習,更加確信自己嚮往商科發展。進入人資所是在學生時期猶豫不決中的誤打誤撞,原本屬意企業研究所,多方思考結合本職心理系,最終選擇人資所就讀。
碩二進企業實習,在台商上市製造業,找實習過程並不順利,剛開始是以工讀生身分加入公司,處理人資行政作業。
一開始工時短,只有一週一天,因緣際會公司人力短缺,在原本工作表現讓主管滿意,後來開始承攬其他專案。到離職時,原本一週工作一天變成四天,重要程度媲美正職。
當時實習有趣的是,公司所有正職新人都需要去中國受訓,所以留在台灣公司的人力不足,才有這樣的機會參與其他專案發想與招募活動。
實習不只是實習,Kimi 非常願意參與策略面專案與工作交付,並且積極爭取。
不甘於只做繁瑣庶務性質工作,也不因此氣餒,直到媳婦熬成婆的八個月後在新專案上嶄露頭角。抱持著所遇到的工作內容,皆是新鮮有趣,並且不排斥嘗試新可能,直到一路上被認可。
Kimi提到,在不同企業文化單位任職人資,不同層級HR人資工作,最有趣的一環是可以接觸到不同階級高階主管,甚至讓主管認識你,很難得的人脈建立。
也因為在不同國際企業招募方式不盡相同,在招募行銷、新聞主編、攝影師、業務、工程師等等,都會接觸不一樣的內容,過程中能學到多面向Know How,為了更好的面試情境,也會持續深化職務內容的準備。
在錄音間,Kimi 很真實的分享她第一次當面試官時比面試者還緊張,實戰經驗久了之後會逐漸好轉。
再者,面試者專業領域並不是自己熟悉的範圍,以至於聽不懂而抓不到面談重點的挫折與無力感,後續都要花時間與心力「研究職務」與了解「產品與產業」。
當單位主管用人著急催促,又面臨市場缺才的壓力兩難之下,單位主管無法理解 Kimi,為什麼招募不到他需要的人才。
誤解她的努力,甚至忘記她曾經幫忙輔助的事物,Kimi 分享她是如何安撫主管急迫情緒,並且與主管溝通市場環境現況,更提出問題解決方案。
Kimi 提到她要離職時,技術長主動在群組內惋惜她的離開,像大家表揚是很優秀的人資。回顧過往處理人資職務上,給予同事彈性,摒棄大家對人資是公司的打手刻板印象,在可以調整的彈性範圍內,適時施予小優惠,讓員工感受到替對方著想彼此信任,長久以來的用心都將被看見。
從 Kimi 的分享中打破了我對於外商、大公司的想像。
原來品牌很大的公司,也會有找不到人、人不來報到的危機。從前許多人資夥伴都會嚷嚷著人才都去大公司了,然而今天Kimi 的分享,很實際地打破了這樣的怨言。尤其在現今大招募時代,人資似乎更難倚靠公司品牌聲量來吸引人才,相同的,也增加了人資招募的困難,最後在市場上留下來的人資,就會真的是實力堅強的工作者。
【關於作者-Miriam】
我是Miriam,是職涯發展引導師也是人資顧問,2011年出社會到現在,經歷5種產業、3種專業職務,得到歷任所有主管邀請回任,婚前是個工作狂,進公司6個月破格配股,20個月從人資專員變成幕僚,第二份人資工作被加薪60%。經營NotOnlyHR IG成立160天即破萬追蹤。
<不只是人資>是為了鞏固並提升人資在台灣的價值所創立的Podcast,許多人不了解人資在幹嘛、有甚麼專業,但其實人資的責任重大,專業既廣又深,期待讓更多人了解人資不只是人資。
★ 更多Miriam介紹 : Notonlyhr.com、<不只是人資> 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