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成長

2020.08.19 | 3776次觀看

贏在起跑點,寫給新鮮人的4個真心忠告!|觀點

文/MH 原文出處

過了 29 歲生日,是人老了(?)就會開始有懷舊情懷嗎,居然開始寫這種標題的文章了。

我在 2013 年畢業,2014 年展開人生第一份工作,現在斷斷續續累積了 5 年多的工作經驗,平常我不太喜歡去想「如果當初……就好了」這種事,畢竟是過去的事改變不了,而且這些看似繞遠路的過程,也不一定是浪費,而是另一種學習。

但在這幾年中,還是有蠻多心得的,最近被別人問到「為什麼會想寫部落格呢?」,也讓我又認真思考一次,我一直都沒有把這些文章主動貼在任何社群平台,連我自己的臉書都沒有,一方面是,我希望只讓有需要的人透過 google 的關鍵字進而看到,不想要強迫推銷給親朋好友;另一方面是,我也不是什麼大師,文章貼出來實在是獻醜,純粹想在這個小地方記錄自己的一些想法而已。

當然,如果真的有幫到人,那就太棒了;如果沒人看也沒關係,這些文字就當作留給自己的紀錄,想到就回來看一下,也隨時提醒自己,路不要走偏……

由於前幾週剛送走了一個到職不到兩週的新人,跟她交流的過程中,我也一直在回想,2014 年剛出社會的那個我到底做了什麼、到底在想什麼,如果當時我有一個 mentor 或前輩,那個前輩又會給我這個死菜鳥什麼忠告呢?

然後,我就寫出了這篇文章……


1. 永保一顆懷疑的心

你得自己去嘗試,才知道該相信什麼、才知道什麼樣的處事模式真正適合你。

大家都說跟對主管很重要,以我的經驗來說,這是千真萬確……我第一個主管是放牛吃草類 — — 講好聽一點,也可以說她「很敢於放手,讓我自己去探索」。

我剛開始並沒有意識到,直到我孤軍奮戰一年三個月並且離職後,才聽到其他同事告訴我,那位主管本來就是比較不擅長團隊合作的人。但當時我總以為她是給我嘗試的機會,後來才發現其實只是把我推去送死。我並不是說那位主管的方式不對,但以結果看來,的確是有些調整之處。

我當時是在公關代理商工作,每天要面對各種外部的利益關係人 — — 記者、品牌端客戶、各式合作廠商如燈光、場地、音響、餐飲、攝影、設計等,我一直認為「家醜不外揚」,也就是說,如果想讓新人練功,應該是在內部自己磨練,比如先在內部彩排提案、對外簡報、記者會流程等,而不是直接讓新人把新聞稿的切點丟給客戶或記者,這樣子客戶只會覺得這家代理商很不專業,甚至對(無辜的)新人有負面印象。

所以,後來我自己在帶新人的時候,儘管每天朝九晚九、天天加班的生活真的很痛苦,有時候真的會很想自己做,而不是一步步講解給新人聽,畢竟新人交出來的東西我也得花時間在修改,但我還是會和他們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怎麼做可能會更好,甚至直接分享我試過哪些方式是不太好的,寧可多雞婆點,也不要讓新人自己在客戶或記者面前闖禍,那對於整個團隊新人自身而言,都不是好的事情。

可能有人會說:「不是應該讓他跌倒,他會更記得嗎?」我同意,但我的論點是,身為主管或同事,我可以協助他「在公司裡面」跌倒,因為這邊的人跟他是同一陣線的,他可以在這邊跌倒無數次,也可以不斷修正走路方式,確認走得穩之後,再走到公司外面,並且亮麗登場,這樣對新人、客戶、團隊而言,才是真正的三贏。

另外,我也聽過同事在教其他同事某些東西,有時心生敬佩,有時捏把冷汗,會有一種「你這樣教同事真的好嗎」的擔憂。有些同事喜歡分享一些經驗談,我不是要你完全不相信,而是當你學到之後,不要馬上把它當成至理名言,而是要親身驗證,再決定你到底要不要相信這一切。

就像我現在說的,我也不敢保證適用於全宇宙,你還是得建立並妥善運用自己的判斷能力。總之,永遠保持一顆懷疑、好奇的心,也不要害怕去質疑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事情。

2. 做到自己的 100 分

不要一開始就耍小聰明,也不要有得過且過的心態,因為你可能假想自己已經做到 60 分,主管卻認為你的成果只有 40 分。同樣地,你的滿分不是別人的滿分,你自認為做到 90 分,在強者同事眼中可能只剩 65 分,既然如此,不如全力以赴,把自己撐到極限,然後你才能夠把自己越推越遠,甚至發現自己其實沒有極限,一切都只是你願不願意、夠不夠努力而已。

老實說,直到現在工作很厭世時,我還是很常有「算了啦,就先這樣吧」的想法,但很多時候,我都是嘴上說說,身體還是會忍不住去做到更多,因為我知道今天的將就會是明天的後悔,我不想讓明天的自己 — — 甚至是主管、同事或其他外部窗口發現今天的自己有多不專業。

3. 不要只成為「做得很好」的那個人

上面講到「做到 100 分」,我想更延伸來講,與其被稱讚「做得很好」,我認為更好的應該是「使命必達」。

「做得很好」講的單純是「你把某件事情做得很好」,但「使命必達」有更深層的意思,代表「你完成了這個任務」。「任務」不只指一個動作或事情本身,它是有脈絡的,任務的背後有原因跟目標,能完成這個任務,代表你也達到了目標。

「目標」這件事情,真的是我在這個部落格的各篇文章中一再強調的,因為小時候(?)不懂事,真的吃到太多虧、失去太多機會了,現在只要確認好目標,會發現許多事情都好做許多,跟同事或主管的討論也順利太多太多了。

舉個例子,「幫老闆預約會議室」這是一件事情、一個動作,你打開 google 日曆,然後輸入時間、地點、與會者、議程後,你就完成了這件事情,就「幫老闆預約會議室」這件事情而言,你的確做得很好。

但如果你再往更深一層想,你其實可以進一步問:這場會議的主題是什麼?與會者有誰?這兩個資訊很重要,你可以因此:

  1. 確認與會者的重要層級:如果很重要,是不是應該訂更高級的會議室,甚至準備咖啡?
  2. 確認與會者的數量:根據與會者人數,決定大小適中的會議室
  3. 根據會議討論內容,確認是否要準備輔具:如是否需要投影幕、白板筆,甚至需不需要印出會議議程?

希望這個例子還算清楚,你可以「做得很好」,也可以「使命必達」,端看你把自己放在哪個位置上,「做得很好」,你可以成為常常幫老闆完成「瑣事」的那個人;「使命必達」,或許你有更多機會,成為幫老闆完成「各種事情」的那個人。

4. 要有期待,但不要好高騖遠

回到文章最前面說的,我在前幾週剛送走了一個到職不到兩週的新人,剛開始面試時,我和同事把工作內容與對這個職位的期待,鉅細靡遺且 100% 誠實地跟她分享,她也說沒問題,很願意試試看,也很有興趣。過了一週,她告訴我們:「我對這工作沒有興趣,目前在做的事情有點無聊,我希望能嘗試其他事情」。

我提這個例子,並沒有要抱怨這個新人什麼,因為在她工作的這段時間裡,她仍很認真地處理手上的事情,而且我認為要提出人生第一份辭呈(她剛畢業),真的也沒這麼容易,想必她很掙扎。

我原先告訴她:「要不要再給自己多一點時間?再試個一個月,等妳現在的事情上手了,自然能夠嘗試其他事情,因為這有點像是基本功,如果妳連最基本的事情都沒辦法獨力完成,我似乎沒有辦法把更複雜的事情交給妳。而且,我認為妳有點急躁了,才剛開始兩個禮拜,第一個禮拜認識公司環境跟同事,第二個禮拜開始學一些工具和應用,然後就說沒有興趣,會不會太急呢?」

但深入了解她的想法後,她老實告訴我,她現在想嘗試的是其他工作類型,原本她以為自己有這項工作的所需技能和相關實習經驗,應該就可以找到對應的工作,然後一直做下去,但這兩週讓她發現,她可能對於這項工作是「擅長」而非「喜歡」,所以還是希望儘早離職,趕快轉換跑道、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總之,最後當然是真心祝福她了!畢竟能夠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類型的工作,又有明確的方向,這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但我還是想透過這個例子強調「給自己多點時間」這件事。如果你對這個工作真的有興趣,或者嚮往比你資深的同事或主管的工作內容,但你現在卻被瑣事或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纏身,你該思考的是:這些事情是必經之路,還是自己只是被當成工讀生?

如果是前者,那你或許該給自己多點時間,因為這些事情很有可能都是扎穩根基的必要元素;如果是後者,那你真的得考慮跟主管好好聊聊,表明自己的疑慮,否則搞不好一直都得做這些事。

再舉個例,有些品牌的儲備幹部一入職後,就得去各單位見習或甚至實習好幾週,比如到第一線的門市或業務單位、到生產單位看產線、到後備單位看倉儲或物流等,這些儲幹並不是為了當門市人員 / 業務 / 產線人員 / 倉儲人員 / 物流人員,但了解這些部門的運作模式,能夠幫助他們了解公司到底如何運作、自己之後可能會管理或與哪些部門共事,所以這些事情其實有其必要性,是扎穩根基的一部份。(聽起來很像老人在說教,但……我的經驗告訴我,真的是這樣……)


這篇文章陸續寫了很久,修修改改,想讓自己不要有倚老賣老的感覺(我也不想老啊),但又想讓在看文章的人感受到那種「千金難買早知道」的情緒,不確定我到底做得如何。

(原文標題:給剛出社會工作的自己(與你)的 4 個小忠告


延伸閱讀:
給2020的職場新鮮人:這是一篇不打算恐嚇你的面試分享文
新鮮人喜愛的3種行銷工作,沒經驗可以做嗎?|觀點
2020 新鮮人履歷教學(附範本),面試錄取機率大增|新冠世代求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