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怡婷 英屬維京群島商幫你優股份有限公司行銷總監
原文標題《粗心做不來細工作、沒創意無法設計提案,是藉口?(上)、(下)》
既然面試系列大受歡迎,那我就再多寫一些吧~但因為我待過的公司不算多,自己面試找工作的經歷也不算豐富,所以對於各種面試流程的認識也不算深。
以我粗略的認知,我知道面試前的測驗有紙筆,也有電腦,有英文能力檢驗,也有智商邏輯測試,這些通常無從準備起,單純靠實力。
而面試則有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等類型,必備的試題則有1~3分鐘自我介紹,中英文版本都得準備。如果中文自我介紹都講得坑坑疤疤,而被要求英文自我介紹就面有難色,笑說自己沒準備的,被面試官大扣分,就得自認準備不週,沒啥好說的。
除了「中英文自我介紹」,以及「你為什麼離開上一個公司」之外,還有一題必考題就是:「你的缺點是什麼?」。
我個人喜歡把這題變型為:「你在以往的工作經驗中,發現自己最大的不足是什麼?」。
某次面試中,有個男生回答:「我英文不太好。」句點。
我眉頭一抬,示意他繼續講,但他可能只看到我的抬頭紋,沒看懂我的示意。
「所以你打算怎麼改善呢?」我只好自己追問。
年輕男生傻愣愣地望著我,我只好延伸建議:「例如下班後進修英文?」
「對,我會這樣做。」又是一個句點,讓我忍不住要笑出來。
至於我某一任優秀的同事Betty,她在面試中表現不俗,這一題的回答就讓我記憶深刻。
「我是個比較粗心的人,記憶力不太好。」Betty羞赧地笑著說自己的缺點。「但前一份工作是秘書,需要排定董事長的細節流程,處理很多雜事,特別挑戰我的個性。」
「哇,秘書的工作聽起來比較適合細心的人,那妳怎麼改善妳的缺點呢?」有點衝突的情境,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我會大量的使用便利貼。例如,我常邊講電話邊把要做的事情寫在便利貼上。」Betty明確地回答,不像是捏造虛應。「就算被董事長叫進辦公室交代事情,通常是站著用筆記本抄寫,回到座位上我也會謄寫到一張張便利貼上。」
「所以,我桌上通常滿滿都是便利貼。我下班前會把每張便利貼都做完,確認便利貼被清空,我才會下班。」Betty笑的有點尷尬,她怕我覺得這方法有點愚蠢。
「我還有個筆記本是寫追蹤事項,便利貼上是待辦事項,我如果做完了我該做的,那些要等對方回應的事情,我就會抄在筆記本上,確認完成才會劃掉。」Betty解釋完便利貼方法後,還不忘補充說明。
我非常喜歡Betty的回答,原因有兩個:
1. 了解自己的缺點,並誠實面對不閃躲
2. 缺點無法被改善沒關係,找方法解決缺點造成的問題
光是第一點,就少有人做到。我指的不是面試中不願對面試官坦承自己的缺點,而是「根本無法察覺自己在工作上的不足在哪裡」。
例如,總有人覺得自己工作不順,是因為同事推拖、不願意幫忙,是因為廠商機車、多有刁難,是因為主管沒耐性、不聽自己解釋。
卻沒發現,這些問題全部來自於本身的「溝通能力不佳、說服能力不足」,無法讓同事理解該如何有效的協助,所以只好推託;讓廠商不清楚現有執行狀況,放不下心,只好一項一項細問;無法讓主管短時間內掌握現況,自然就容易發脾氣,顯得耐性不佳。
因此,了解自己的問題在哪裡,的確是大學問。除了對自己夠坦誠、不怪罪別人並懂得自省,還要有高超的覺察力。
我很喜歡一句話:「拉高到老鷹的高度,俯瞰自己。」而且這個動作隨時都可以做。當情緒混亂時、當陷入困境時,拉高高度銳利的觀察自己,會對於釐清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再來是第二點:找方法,不找藉口。
我有次在公司遇到久沒談話的人資主管,她突然提起她一年前參與我的面試,對於我的回答印象深刻。
「我記得妳是理工科的,高中是自然組,大學又是接受邏輯比較強的訓練,所以妳說妳一開始行銷工作的困擾是創意不足。」HR主管很有氣質的笑著回憶,也讓我想起那場馬拉松式的面試。
前一場是多對多的高壓面試,面試官是董事長、兩位VP、人資長,6位應試者則大有來頭,還有前天從法國飛回來面試的雙博士,我的資歷應該是敬陪末座,是一場光聽大家應答就很有收穫的面試。
「妳說妳的解決方法是大量搜集創意案例,除了競爭廠商的,還有不同類型的創意,只要是吸引你注意力的,都會被你分門別類收藏。」HR主管記憶力真好,那天面試到最後,我都有點忘記我回答了些什麼。
我的確善於邏輯思考,而非創意發想。而我個人認為,個性上的缺點或是長年累積的思考模式,是非常難修正的。但這些偏差與缺點造成的「問題」,卻可以找到「方法」改善。
我習慣從已有的創意中激發自己新的創意,大量搜集案例、仔細觀察他人創意,參考而不模仿。後來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中讀到,「創意仲介」可以說是創意發想的準則。
書中說,世上令人佩服的高度創意者,大多是知識的中介者,他們沒有天生的創意,而是把創意當作一種進出口事業。
創意大神賈伯斯Steve Jobs也說過:「創意人士只是看到某樣東西,然後拿來自然運用。他們有辦法連結過去的經驗,整合成新東西。」
刻意練習多年,現在的我也被不少人認為是「很有創意的行銷人」,這可是我幾年前不敢想像的認同呢!
所以,有缺點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裡,有高度的自我覺察,加上多方參考他人的建議,會是不錯的方法。而坦承面對自己的缺點,只是個起點,該做的是找到方法,解決缺點所帶來的問題。
請你別再說「我就是這樣的人,沒辦法。」
我很直,不善於溝通; 我很粗心,無法做細項工作; 我沒創意,設計提案我真的不行; 我很急,做不來需要耐性的事情…這些對我來說,除了#自我設限 之外,就只是#不懂的找方法解決問題 罷了。
所以,我想請問您,您在以往的工作經驗中,發現自己最大的不足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