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塑科技」這家創業之初連賠10多年的半導體封裝設備廠,靠著CoWoS大爆發,2024年營收獲利預估能創新高,在晶圓封裝部份製程的濕製程設備,市佔率超過6成。本文解析弘塑如何透過技術創新、策略併購與國際布局,逆勢翻身,搶占市場先機!
文/鄧凱元 由天下雜誌授權轉載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創立初期差點倒閉,做光電設備出身的弘塑,20多年前毅然投入半導體封裝,近一年股價飆漲,產線滿到備料堆在走道邊。能跟著CoWoS起飛,是因找到獨特定位。
新竹海邊的香山,風大,一直以來最有名的就是新竹米粉。
但這裡最近火熱的新話題是,出了上櫃千金股:弘塑科技。
這家創業之初連賠十多年、一度考慮要收掉的半導體封裝設備廠,靠著CoWoS大爆發,2024年營收獲利預估能創新高,在晶圓封裝部份製程的濕製程設備,市佔率超過六成。
一年之間,弘塑的股價翻倍,高居上櫃股第三。
走進弘塑香山的廠房,準備送入先進封裝製程的機台擺滿產線,連走道上也堆滿備料。
「我們現在就是一台設備出廠,有空的位置才讓新料進來,」一位弘塑員工提到。
能在台積電先進製程中扮演關鍵要角,是苦熬20多年的成果。「我們做到了進口替代,」弘塑集團執行長石本立說。
石本立出身半導體產業,曾在旺宏工作15年,做過製程開發、晶圓廠與內部創業。後來轉戰光電產業,2013年才加入正在轉型升級的弘塑。
弘塑從管線供酸系統做起,後來做光電與LED設備的生意,但市場競爭者眾,設備愈賣愈賠。
眼見殺成紅海的市場無利可圖,弘塑的股東一方面繼續增資,公司也開始尋找新市場,把目光轉向半導體製程後段的封裝產業。
契機是,封裝產業在2000年前後,從國外引進新技術「覆晶封裝」。當時業界開始研究,如何在晶片背面電鍍上眾多微小的金屬凸塊(Bump),以取代銅線,加快訊號傳遞。
這個技術,必須經過塗氧化層、電鍍或蝕刻等過程,造成晶圓上殘留各種雜質,因此需要濕製程設備來洗淨。
當時,濕製程市場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上,弘塑從日本與德國找了外部技術顧問合作,跟著客戶從頭摸索,殺出一條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的血路。
「晶圓廠與國外設備廠在先進封裝八字不合,」前科林研發台灣區總經理、現任弘塑獨董的何幼梅打趣形容。
原來,外商成熟的濕製程設備,大多用在晶圓製造的前段製程。前段製程對於品質的要求永無止境,因此機台設計與用料都是頂級,成本不會是第一考量,「但這樣的做法在後段行不通。」
弘塑認為,後段的封裝測試設備,不需精到奈米等級,於是台廠在國外巨頭夾縫中看見生存機會,從機台品質、效能與價格間,找到了獨特定位,在封裝產業打開市場。
弘塑不僅跟傳統封裝大廠合作,後來也把設備交給準備開發先進封裝的半導體大廠測試。
這是一個摸石子過河之路。
其實,台積電一開始投入先進封裝,只是站在服務客戶、一條龍解決客戶需求的立場,沒人料到會變成現在的盛況。
市場不明,願意大力投入的人不多,弘塑卻選擇跟著大廠走,「連總經理都一直蹲在晶圓廠裡,因為客人的製程也是剛開始研發,機台常常要跟著調整,兩邊一起想辦法,」弘塑科技業務總處副總經理梁勝銓說。
早年陪著蹲、快速反應,也成為弘塑能搶佔先進封裝大餅的關鍵。石本立說,國外大廠要改個方案可能需要8週,但弘塑收到客戶的需求,「今天講,明、後天我們就給個基本方案。」
Digitimes半導體分析師陳澤嘉觀察,外商設備廠要服務的客戶不只台積,三星、英特爾等大廠也要照顧,「彈性、速度都不及台廠。」
能快速給客戶方案,也得力於十年多前的關鍵併購。2013年,弘塑併購了專攻濕製程設備化學配方的材料廠——添鴻科技。
過去,客戶必須來回和設備與材料廠溝通,花時間釐清問題到底出在設備,還是材料配方。「我們兩個都有,左手右手不管是誰,反正我就是想辦法幫客戶解決,」梁勝銓說。
同時掌握設備與配方,也可以跟客戶黏得更緊。
跟著客戶的腳步,添鴻也在南科啟動新廠的擴建計劃。這是因為,晶片的種類與複雜度愈來愈高,而不同的藥水配方,必須在專用的槽體生產,才能把配方的穩定度提到最高。
同時,南科廠區也可以成為新竹廠區的備援,以應對台灣的缺水困境。
「藥水的配方就像是可口可樂,每家成分都不太一樣,客戶有了新製程或產品,配方也要跟著調,我們就一直開發,」添鴻總經理鍾時俊說。
眼見先進封裝已成為摩爾定律續命關鍵,未來將是熱戰區,吸引國際大廠搶進,弘塑還有機會領跑嗎?
工業數據分析與檢測,是弘塑希望透過併購與投資,築起下一道護城河的重心。
何幼梅認為,後段製程所加工的產品,已經過漫長的工序,一旦產生不良品,對於客戶與設備廠而言,代價很高,「如果能即時發現問題,才有機會把晶圓救出來,」何幼梅說。
因此,後段製程的設備,在檢測部份甚至要比前段更靈敏,收到的製程參數甚至比前段還多,需要統計與分析。
2017年,弘塑投資了專長是分析工業大數據的太引資訊。
「客戶都希望降低花在檢測的成本,所以我們透過即時的數據分析,想辦法更早幫客戶抓到問題,」太引資訊董事長周沁怡說。
同時,弘塑也投資了美國雷射檢測公司Sigray,要透過雷射光檢測方法,確認金屬凸塊和晶片的連接處是否有問題。
「現在晶片愈來愈複雜,一個接點出問題,整個晶片就報廢了,」弘塑子公司佳霖科技副總經理楊銘和說。
從賣一台賠一台,到飛上枝頭變鳳凰,石本立臉上沒有露出半點喜悅。
弘塑要在現有市場基礎外,延伸觸角。第一隻觸角,除了先進封裝,還能延伸到第三類半導體、車用二極體、影像辨識或手機石英元件等市場。但這一次,弘塑決心不走價格戰,而是要與這些產業的龍頭合作,才能避免再度陷入削價競爭之路。
第二隻觸角,則要走向國際。近兩年,全球供應鏈快速移動,弘塑除了台灣與中國市場外,也開始把設備賣向新加坡、美國、日本、馬來西亞與義大利等地;還要想辦法往更前段的製程走,和外商競爭。
「半導體設備領域競爭很殘忍,只能想辦法做到第一,把客戶服務好,」他說。
(原文標題:幫晶圓「洗澡」的CoWoS設備,來自米粉之鄉 弘塑從破產邊緣翻身千金股)
沒看到有興趣的職缺嗎?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