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氣炎熱,全台熱浪來襲!中央氣象局預報,6月底前有可能突破38度高溫,各地中暑、熱傷害等意外也頻傳。根據衛福部統計,光是今年6月(截至24日)已有460人因熱傷害就醫。家醫科醫師表示,近年因氣候變遷導致的極端氣候,讓熱傷害風險更加上升,而熱中暑、熱衰竭都是熱傷害症狀的一種,提醒民眾留意預防及急救方法。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熱傷害是因體內熱累積,使人體調節功能失去控制,導致脫水、皮膚乾燥等各種身體損傷的總稱,包括熱中暑、熱衰竭,其中又以熱衰竭最為常見。兩者過程中也可能同時出現熱痙攣、熱昏厥等症狀。
柳朋馳說明,造成熱衰竭的主因常是汗流太多、水分太少,導致電解質失衡所造成,屬於較輕度脫水的熱傷害疾病,也可視為中暑前的前兆。當人體體溫達到38度,並出現過度出汗、口乾、噁心嘔吐、暈眩、虛弱、滲冷汗等不舒服症狀,但意識尚保持清醒時,就是熱衰竭症狀。
「若出現熱衰竭症狀,需進一步嚴防中暑,應立即到陰涼處休息,補充電解質和水分,使身體降溫,以避免進一步惡化。」柳朋馳強調,至於中暑,雖然比起熱衰竭較少見,但體溫恐已飆到攝氏40度,血壓心跳皆不穩定,屬於較嚴重的熱傷害急症,一旦發生可能導致休克而危及性命。
哪些人應特別小心熱中暑、熱傷害?柳朋馳指出,任何人都有可能會發生熱傷害,而戶外工作者和一般人相比,熱傷害造成的死亡率恐增加20倍。其中,熱傷害高危險群包括:
如何預防熱傷害?國民健康署提醒「熱傷害防護」3招,包括穿著涼爽的衣服材質、待在室內通風處,適度休息及定時定量補充水分,切勿短時間內補充大量的冰水,並時刻注意身體狀況:
萬一熱中暑該怎麼辦?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也提供中暑急救方法,若發現周邊的人出現體溫高於攝氏40度,且出現脫水、肌肉痙攣、情緒不穩、意識不清甚至昏迷等,疑似熱中暑症狀,應盡快用5步驟「陰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將患者的熱傷害程度降到最小:
(原文標題:全台高溫熱浪來襲!中暑、熱衰竭、熱傷害差在哪?教你中暑急救5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