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60

2021.07.05 | 71846次觀看

四十歲繼續這5種做事方法,小心落入「愈努力愈無力」陷阱

四十幾歲通常是「選手兼教練」階段,必須兼顧管理者與執行者兩種身分,這個階段你的「努力方法」和「時間管理方法」必須有別於二十、三十歲。若對此沒醒悟,只會陷入「愈努力愈無力」的惡性循環。

有太多人「後悔自己蹉跎了不惑之年」

「四字頭的歲數正是人生繁忙的一個階段,卻也是有能力實現願望的『黃金歲月』。」確實,二十、三十歲的我們即使有想做的事情,很多時候也受限於組織和上司,無法如願大展拳腳。尤其身處的組織體系愈龐大,做起事來也愈綁手綁腳。

不過有許多人在四十歲後,獲得了一定的權力和地位,背後也有過去二十年來累積的知識和經驗撐腰,可說是「有能力暢所欲為」的時期。

儘管如此,我卻聽過相當多五十、六十歲的人—不分男女—後悔自己「四十歲的時候沒做想做的事」。最多人懊悔的事情莫過於「只顧著處理眼前的工作,不知不覺來到了五十歲,驀然回首才發現自己虛擲了大好光陰」。

四十幾歲通常是所謂「選手兼教練」的階段,必須兼顧管理者與執行者兩種身分,很多個人的人生大事也經常發生於這段時期。「忙碌」兩個字簡直是四字頭人生的最佳寫照。

在汲汲營營的日子裡,一不小心就忘了夢想。常常將「自己想做的工作」「其他想嘗試的事情」放一邊,全心全意投入眼前的工作。明明想好好經營工作以外的生活,到頭來卻也做得不上不下……許多「曾經四十歲的人」都為此後悔不已。

四十歲的陷阱:「愈努力愈容易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換句話說,「拚命工作的人更容易對自己四十歲的人生感到後悔」。仔細想想,豈有這麼天理不容的事情?

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一言以蔽之,問題在於「努力的方法、時間的利用方法不對」。

四十歲之後,你的「努力方法」和「時間管理方法」必須有別於二十、三十歲。若對此沒醒悟,只會陷入「愈努力愈無力」的惡性循環。 「有勇無謀」已經行不通了,我們得確實找到「應該努力的地方」。唯有專注於「非做不可的一件事」,四十歲的人生才不會留白。

曾有許多人建議我「怎麼做才不會留下遺憾」。我聽從這些建議,四十歲到五十歲那十年過得充實無比。

捨棄個人技能,優先培養「組織技能」

「會工作的人,也不見得能在組織裡出人頭地。」這句話出自於某企業幹部對一名後輩的叮嚀,那名後輩是一位剛過四十的新任課長。依我至今閱人的經驗來看,也覺得這句話實在太一針見血了。

換個方式說,「真的有太多人明明很能幹,一過四十歲卻再也無法爬上更高的位置」。四十歲以前,「工作能力強」的人可以拾級而上。好比說「工作快狠準」「業績絕對能達標」「屢屢推出暢銷商品」。

但也僅有四十歲以前能憑藉這些能力升官。四十歲之後反而是那些具備「組織技能」的人才能飛黃騰達。 組織技能有哪些,具體來說四十歲之後該如何改變,我想透過對比的方式來介紹。

別再「不顧一切提高業績」,應該「在提升業績的同時不忘謹守本分」

說得明白一些,就是要掌握公司和上司的「期待」,並且順著他們期待的方向創造成果。假如公司方針是「重視顧客滿意度」,則應避免太強硬的推銷,利用其他做法拿出成績。

四十歲以前,或許還可以「不擇手段拚業績」。但如果四十歲後還不改作風,即使數字好看,也可能拉低自己的評價,被公司視為「不遵守方針的人」。實際上我也見過不少這樣的例子。

別再「對不合理忿忿不平」,應該「從小事開始積極處理」

上頭訂立的目標有時候實在遠大得不像話。不過與其羅列出理由抱怨「做不到、太困難」,倒不如積極看待,告訴自己「至少要達到某個程度」。

「就算整體業績無法達標,起碼要完成陌生開發率的目標數字」「至少可以整頓組織體制,為下一期做準備」等等,拿出至少要完成一項目標的積極態度。即使你最後沒有達標,那份精神依然有機會受到正面評價。你做事的態度,其實高層都看在眼裡。

別再「撞破部門間的隔閡」,應該「私下與各方交涉」

同一個組織裡的不同部門之間,經常有二律背反或抵換(權衡)的矛盾關係,這種關係有時甚至會以「部門對立」的形式浮上檯面。

四十歲以前像「半澤直樹」那樣強行突破部門間厚壁並打下戰果的人,或許會受到褒揚。然而四十歲後還強迫立場相左的對手下跪,只會被視為「不懂得察言觀色的人」(而最後半澤在劇中也的確被調職了)。

四十歲後需要的是協調能力。要懂得私下與各部門和上司、領導協商,圓滑處事。

私下協商聽起來好像很偷雞摸狗,但這其實是一門相當高明的技術。必須綜觀事情的全貌,分析狀況,統合各個部門的意向,引導事情走向最佳結果。這是經營者的必備技能,愈早學會自然愈好。

別再「批評上司」,應該「配合上司的步調」

四十歲後,有些話千萬不能說出口。諸如「上頭的做法顯然有問題」「上司雖然這麼說,但我其實怎麼想」。

「反抗上司的年輕下屬」可能會受到眾人支持,但四十後的員工在年輕人眼裡已經屬於「公司那一邊」的人了。如果還繼續批評公司或上司,年輕人也只會覺得:「那你怎麼不想辦法,搞定那個上司?」

我們難免會碰到合不來的、無能的上司,甚至人格有問題的上司。不過四十歲以後,還是要學會閉口不談上司和公司的不好。雖然這是酒席上必然出現的話題,但無論什麼場合下,都應該管好自己的嘴。

除非上司違反法令,不然即使碰到明顯不合理的方針,也要想方設法配合對方的步調。

或許有讀者會覺得這麼做根本是「縮頭烏龜」,可是我實在見過太多人明明能力超群,卻因為成天批評公司或上司,最後被踢到其他公司,甚至被開除。有道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別再「和公司同事保持距離」,應該「充實公司內人脈」

很多優秀又孤芳自賞的人,都很討厭和公司同事「混在一起」。這種人只願意花心思拓展外部人脈,還不時吹噓「自己認識誰誰誰」「那個人在外面多有名」。

公司外的人脈確實重要,但假如年過四十還沒有建立起「公司內人脈」,工作也不會順利。

能幹的四十後,不僅與所屬部門同事間交好,和其他部門的主管與一般員工也有交流,所以碰到事情都能馬上找到人商量協調,並順利解決問題。而忽視公司內人際關係,只注重經營公司外人脈的人,四十歲後便會「遭人白眼」,在公司內被孤立。

POINT:四十歲以後請捨棄「突出的個人技能」,學會「難看卻重要的組織技能」。

40歲你該知道的一些定理

  • 擅長工作的人,也不見得能在組織裡出人頭地
  • 世上幾乎沒有「少了你就會停擺的工作」
  • 不要追求工作生活平衡,而是「生活100%」
  • 不該期待公司會給你正當的評價,專挑會提升自我評價的工作
  • 「單戀公司」是得不到回報的,請準備好公司之外的「第二張名片」
  • 盡早決定要往上爬還是放棄升官
  • 1個人認同你,表示多了7個敵人
  • 視不合理為「他人的測試」,萬萬不可意氣用事
  • 與其討好上司,不如尋求下屬認同
  • 廣結善緣,「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利用「集中選書」,選擇特定領域鑽研到底

節錄自:先覺出版《40歲,精采人生才開始:從1萬人的經驗談看見真正該做的事 / 大塚壽 著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