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是個二十多歲初入社會的大男孩,他有時會拋出讓我回想自己從來沒有思考過的問題。回答他的時候,也像在回答二十多歲的自己。
「喜歡」這個詞在台灣的教育裡有時候是一件不需要存在的想像,也許隨著時代越來越多元、開放,在自我選擇中,「喜歡」才逐漸地成為生命選擇中會被拿出來思考的事!我翻尋自己的記憶,想從自己的工作經歷中找出一項「喜歡的工作」,回答C.C這個問題!
我想我是幸運的,我生命中所有的選擇,幾乎都是我喜歡的。但若是換成老一輩的人對待「工作」的想像,我就又成為「沒有定性、做一個換一個」,這社會不容許存在、沒有抗壓能力的年輕人!
1999年畢業至2008年離開被聘雇職,我打過兩份工、換過超過十個正職的工作,一直到我成為自由工作者之前,沒有任何一個超過兩年的工作經歷。這種換工作的頻率,在任何一個世代,肯定都是會被拿說嘴:「你為什麼那麼沒有定性?」、「你這樣換工作誰要用你?」。
或者如同後來我的朋友會將公司面試新人的履歷傳給我看,告訴我:「這種工作都不到一年就換的人,一定是最先刷掉的啊!」我總會這麼回答:「別這樣,我的工作資歷有一半以上都不到一年。」(最有趣的是,我待過的公司都在同業中都還算知名,且我的待遇都算好。我也都還算稱職!)
等到C.C問我的時候,我開始去回想「喜歡一份工作」的狀態是什麼?才認真說出這一句話:「我好像,從來沒有不喜歡我的工作。除了大量要與人往來的工作。」但我再往我生命歷程回想,也許是因為我對世界的好奇、想找到答案的求知欲,以及熱心助人的特質,讓我幾乎很少拒絕「有機會找到解答」這麼有趣的事,以致於我很難想起有什麼「事」是「我不喜歡的」,可能連每次被師長、父母差遣去做那些沒有人要做的事,我都還算樂意且開心的去執行。(學會了就是我的。但不懂拒絕很容易當工具人就是了。)
換工作的時候,長輩或是旁人的建議,常常會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想清楚你要的是什麼,不要因為人際關係換工作。」而我真正「不喜歡」的工作內容,大概就是在工作中那些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衝突、勾心鬥角、高過來又低過去的人際關係。
只是,哪個工作沒有「人際關係」這些鳥事要處理呢?母親以前問我為什麼老是換工作的時候,我答不出來,我總是沒有辦法回答母親那些跟工作無關的鳥事,被霸凌、排擠,或者被不合理的對待,是怎麼擠壓我對工作的好奇、熱情!好像必然要經過人際關係的拉扯,人才有機會真正看清自己究竟是不是喜歡眼前的工作。
但到底「該怎麼分辨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一份工作?」我想是這樣的:「喜歡一個工作」最大的宗旨是「你會想辦法一直與它同在」,並且去克服、處理造成你不能做這件事情的障礙!
你會用盡力氣去溝通你不想碰的人際關係、你會想辦法解決完成工作時的阻礙、你會縮短工作中不必要浪費的時間盡可能快速的完成它、你不會在乎旁的那些誰囉哩巴嗦只出一張嘴的意見很多,你也會完成它、你更不會去思考「我多做了什麼,而便宜了別人!」,你會無論如何將自己交給這樣喜歡的工作,哪怕是單打獨鬥也要竭盡所能的將它做完、做好!
當然你一定會遇到一大堆狗屁倒灶的工作狀態:老闆總是下班前才發工作叫你加班做完它、同事總是一派輕鬆下班打卡跟你說剩下的麻煩你完成它、合作單位總是挑東挑西的認為你做得不夠完整又叫你改到天荒地老、總是有數不盡說不完的笨蛋在浪費其他人的工作時間、總是有主管做不了的決策要你去扛、總是有莫名其妙的奧客提出你白眼翻到後腦勺的要求……
當你只專注於處理工作以外的人際關係,且完全沒有可能改善、你也無法轉換心態消化掉這些狗屁倒灶,就是可以換工作的時候;換工作其實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很多人一輩子沒有想過「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是什麼?更有人終其一生只在做一件「這是我能做又能生存下去的事」,那就是生命中的取捨而已。
如果你還沒找到「喜歡的」工作,也可以先從「不喜歡的」挑選起,或者像我這樣保持好奇和求知的心,什麼都嚐試,然後用盡全力把每一件事做完、做好,有時候時間一拉長,那項你喜歡的事會一直留在你的生命裡,只是不曉得能不能當飯吃就是了!(喜歡的事太多會像我一樣時間不夠用XDDDDD)
一定可以的喲!但前提一定是你要夠了解自己、夠喜歡自己,你才能真的知道自己喜歡的是什麼?然後無論如何,你都會想辦法把那一件事做完、做好,你還會讓自己一再地精進往前,尋找更多的可能。那時候你也不會再問怎麼分辨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份工作?你會在這些過程裡,找到那個答案!當然,你也可能一輩子找不到這種喜歡,那麼就盡力做好每一件事就好!(能盡力做好每一件事,比找到一份喜歡的工作更不容易的呢!)
C.C,我很喜歡我的工作、我的生活,但我真的不太擅長社交就是!我每一次換工作,都是為了找到能讓我更專注工作的環境,或者我只是想找一些願意讓工作變得更好的夥伴。幸運如我,成為自由工作者以後,我遇見許多一直燃燒我工作熱情的人!
是的,比起寫字、畫畫,做跟書相關的設計是我工作裡最喜歡的,沒有之一,是唯一!(其他的則是「喜歡的之一」)
【關於方格子】以多元模式創造價值,期望讓每位專注的創作者自在分享、交流。在104發表的文章,都是由方格子創作者各別創作,透過「方格子直送」計畫授權轉載。
方格子網站 方格子臉書粉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