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職場的新鮮人觀念與過去不太相同,新世代對於「工作與生活平衡」極度看重,與此同時也對「薪資福利」斤斤計較,企業人資在招募新成員時,該如何因應他們已經轉變的工作價值觀呢?專家指出:直接面對問題,打破既有的企業文化、重新檢視現有的SOP和「職務再設計」,才是從根本解決問題的作法。
文/許朝茂
本文導覽
徵人及留才對企業HR人員興奮與失落感不斷糾纏,好不容易新(鮮)人來報到,最多1天不到,有人不告而別。新(鮮)人報到後依然深受網路社群彼此傳遞的訊息,聚焦在對自己有利的薪資與福利,因此即便落差僅區區1,000元,也有可能立刻「翻臉不認人、不告而別」,這甚至不是個案、已是職場常態,此種現實情境確實令不少HR人員不勝唏噓。
國內知名人力銀行日前發表「2024新鮮人就業追蹤調查」指出,剛踏入職場半年的新鮮人畢業生中,已有近50%換過工作,更有34%換了第3份工作。
當中不滿意薪資是最主要原因47%,其次工作缺乏成就感36%、不適應企業文化27%、24%新鮮人將常態加班、工時長。
該人力銀行表示:Z世代畢業生選擇正職時,除薪資外也在意福利、工時、職場氛圍,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希望在健康企業文化成長,拒絕菜鳥多做、新人加班等刻板觀念,因此企業可在工時彈性、薪資結構、職場文化上有所突破,更能留住新世代人才。
少子化、高齡者再就業不樂觀下,企業在就業市場尋覓人力,僅僅加重對HR人員力道,單一途徑不可行,企業面對員工之工作價值觀改變趨勢,不可再疏忽。
延伸閱讀:【基本工資調漲歷史】民國45年後的薪資調漲幅度與所得、物價對照
企業於就業市場,勞工乃其生產要素之一;然,就業市場部分人力工作價值觀改變,經營法則也須調整,舉出其中3項優先因應:
《勞動基準法》每年「基本工資」,提醒企業與勞工議定工資時最低水準;惟目前企業雇用人力平均起薪31,650元,高出27,470元約4,180元。就業市場因供需變動,薪資遠遠超約「基本工資」。
可以想見新(鮮)人離職最主要原因是「不滿意薪資」,企業經營者應理解員工付出與企業盈餘密切相關,紅利可以彈性設計;但薪資設計燃眉之急,應把握與同業「務實且不落人後」的水準,徵人與留才才有機會在同業間有所抗衡。
HR人員應了解高薪可能造成內部經營諸多指標高標:高工作績效、顧客滿意度升高、低離職率、優質職場文化、員工積極相互支援等競爭力情境,HR人員應勇於暗示企業主高薪非與企業盈餘對立而是相輔相成。
企業經營者或管理者也必須知道,現在的就業市場今非昔比,高科技企業樂於給員工入股及分紅,已經接受員工也是股東,且薪資與福利勢必維持同業不相上下,才能讓徵人與留才始能良性循環。
延伸閱讀:員工股份獎酬一次懂》庫藏股、認股、分紅入股、新股認購權、限制員工權利新股,5種持股差別和限制在哪?
企業文化包括:員工與主管關係、同事之間關係、部門橫向聯繫與互助、新(鮮)人指引、工作規則遵守、尊重人際倫理等,廣義地說職場給員工感覺氣氛。
由於現代的新(鮮)人多半習慣於「疏離感」環境長大,因此對於職場氣氛感覺特別敏銳,只要在共事過程當中感覺相處的氣氛相異,久留機率微乎其微。
因此,HR人員一定要收集員工不滿意因素,加以分析分類,按其不滿意因素類別比率高低,針對優先在意因素,設計且營造該因素要求之氛圍,經年累積後營造企業文化,方能留才。
延伸閱讀:非做不可!建立良好企業文化,打造雇主品牌,提升員工績效
25歲~44歲的員工通常家庭財務壓力大,適時加班不太排斥;但,24歲以下員工極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對於加班有減輕家庭財務壓力看法,二代世紀看法相異。
減少常態加班也是企業應該重新思考省視其工作效率,生產(或服務)產線得運用加強「職務再設計」,一旦發現一定期間加班過多情況,急需找出其發生原因加以改進,重新修訂作業SOP,以減少常態加班。
適時加班不完全是壞事,也相對帶給員工不少意識正項:突顯職務為先之向心力強、抗工作壓力強、縮短學習曲線、因應緊急情況應變力強等,25歲以上員工不排斥適時加班,因其已體認現今企業因外部變數太多且不可控制,不得欠缺緊急因應能力。
不過,新(鮮)人拒絕常態加班,或許不受家庭財務壓力、個人消費觀所致,且深受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之影響者,雖無可厚非;但如果狀況是「連適時加班都拒絕」,恐怕得檢討此類人力的留才措施。
延伸閱讀:員工可以拒絕加班嗎?關於「延長工時」勞資雙方都該明白的二三事|法律小教室
國家因少子化問題視為「國安議題」,企業既害怕人力無以為繼(因攸關其生存),又擔心所託非人,但若一直陷於徵人、留才窘境,則豈不長時間處於「有遠慮,又有近憂」?
不過,企業徵人與留才變數,關鍵在於其薪資與福利設計彈性,若能雖員工之工作價值觀丕變,彈性因應調整,仍大有可為。
(原文標題:企業不留意求職人工作價值觀轉變趨勢,事求人無異緣木求魚!)
作者介紹:
● 岩熊仕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勞工法規事務 首席顧問
● 文化、元智、健行大學推廣中心(部)等就業服務技術士班 講師
隨著AI人才需求激增,軟體業面臨人才爭奪戰,尤其已有工作經驗的AI人才更為珍貴。為防範員工悄悄跳槽,企業可以透過兩大策略應對:一是建立科學化的員工滿意度調查系統,及早掌握問題並採取預防措施;二是強化雇主品牌,讓員工清楚了解企業相較於競爭者的優勢。
你是否曾被老闆問過,為什麼我們公司總是在找新員工?104 告訴你一個數據:在當今的招募競爭下,企業招募速度較過去增加了 6.7 天,因此減少員工外流是人才策略的重點。而強化員工敬業度不僅能有效降低人力缺口成本,當高敬業度員工達 70% 時,企業的業績甚至可提升 19%。
2025年第一季度的離職潮(轉職潮)正步步逼近,HR該如何在這場人才市場的關鍵戰役中勝出?如何降低員工流動率?如何穩定核心員工?如何吸引被動求職者?如何提升招聘效率?,成為每位HR急需解答的課題。本篇文章將聚焦於如何提升雇主品牌吸引力,解析其在解決人才短缺與離職潮中的關鍵角色。此外,我們將深入解析雇主品牌經營的7大招募策略,包括:如何優化員工滿意度調查、打造吸引新世代求職者的職場文化、運用AI簡歷篩選工具、推動數據驅動的招聘決策,以及如何應對缺工時代的創新解方。如果正在思考如何吸引Z世代人才、如何提升員工留任率,或者尋找解決高離職率的實際方法,這篇文章將為您提供實用的建議與可操作的工具。
在離職率飆升的今天,離職不再是關係的終點,而是企業雇主品牌的重要一環。從離職員工的正面經驗到長期關係經營,104身為雇主品牌的專家,幫助企業轉危為機,打造不斷延續的雇主品牌價值,找到善用離職員工的關鍵,提升品牌競爭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
近年企業面臨到合適人才不易找、找到卻都留不住?許多年輕上班族雖面臨就業困境,卻仍積極尋求轉職與自立門戶的機會,你可能會好奇:年輕人為什麼不再追求穩定的工作?如何適應新世代的工作理念?企業該如何調整以吸引新世代員工/人才?年輕人的薪資水平為何停滯不前?面對人才斷層危機,企業應採取哪些措施?專家指出,新世代已顛覆了過去的「工作優先」價值觀,選擇「勇敢做自己」,使企業與年輕人之間的產生距離感。面對薪資連續負成長及年輕人失業率攀升的挑戰,企業需反思如何創新人才招募策略,以吸引這些充滿潛力的新世代人才,解決人才斷層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