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稱職主管?第一次聽到總經理跟我說「你是爛主管,」我好震撼又沮喪,「你替他們完成沒有做好的事,只為了呈報部門是有進度的,這種粉飾太平的做法,其實是在傷害公司。所以,你是一位爛主管。」
文/織田紀香
身為Manager(管理者),沒有身為Manager 的自知,那充其量不過是掛著Manager 名牌的Worker 罷了。雖然用「你的高度在哪,成就就在哪」的話來激勵人們,大多時候都會獲得認同、理解,但又有多少人真的認知自己的高度在哪邊?
當不了解自己現在的高度以及應該要有的高度,那依然是白搭。以前CEO常跟我說,職場上有掛Title 的迷思,掛越高會覺得越開心,可是常常掛了後,卻不知道自己的高度該有的態度,所以掛了後反而表現會失常。
Title 並不是一種獎勵,而是賦予一個人某種責任目標。被賦予的人應該要為了該目標盡力完成,那是肩負著管理的使命,不應該將Title 認為是一種獎賞。Title 是對被賦予者的更高期待,希望能夠擔起重任,完成企業所設定之任務目標。
當個好主管,就是一位爛主管
第一次聽到總經理跟我講這句話的時候,我還不了解為什麼一位好主管會是爛主管。他說:「因為你對部門成員太好,即便他們工作沒有做好,沒有達成該有的績效,你依然放任他們,甚至是累死你自己,替他們完成沒有做好的事情,只為了向上呈報整個部門是有進度的,這種粉飾太平的做法,其實是在傷害公司。所以,你是一位爛主管。」
聽後我好震撼,一直以來,我以為部門主管應該是協助每一位同仁將他們的事情做好,但事實上,應該是他們自己就要有把事情做好的能力,如此部門主管才有時間帶著部門往前。
部門主管的任務應該是承接整個部門績效、明確有效管理部門工作與發展,可是當部門主管承擔、執行大多數部門同仁的工作,而同仁們的績效表現不彰,這代表著從部門主管開始就有問題,因此,你是一位爛主管,沒有落實管理的責任、實踐管理該有的績效。
那一天,我心情相當沉重,走在路上一直思考著怎麼會成為爛主管。管理必須清楚對與錯的關係。失敗者喜愛將問題究責在過去、外在環境、市場的限制。因為對他們來說,能為他們而繞轉的世界才正常,所以非為他而轉的世界不為他所能容忍,因此失敗者常常與外界格格不入,不論是心態、行為甚至是態度。
比方說,失敗者會抱怨過去的環境造成現在的種種、現在的種種限制了他未來各種可能。但拘泥於過去的人,只會讓自己的未來跟過去一樣的糟糕。畢竟,未來不會因為他對過去的抱怨而有所轉變。
做對的事情,從當下、現在開始,從立刻能著眼之點思考如何走向下一個未來,藉由過去的經驗,告訴自己如何避開風險、理智,面對下一個可能再次發生的挑戰與艱難,那才有可能脫離失敗的輪迴。
話說的很好聽,做起來看似又容易,聽起來也不複雜,可是又有多少人真能放下過去,聚焦當下,放眼未來。以前一位CEO很有感觸的跟我分享他一路走來的觀察。
過去沒有錯,錯的是看待過去的心態是否健康、正常。過去是經驗、是教訓、一段學習成長不可或缺的必然。
總經理曾說:「很多人都是當了主管之後,才學做主管。」他用這一句話,試圖點出台灣多數職場經理人其實不具備管理能力,對管理一竅不通。僅用土法煉鋼,邊做邊學,能否有效發揮主管功能,實在有待討論。
起先,我認同他提出的論點,因為從管理實務看到的現象,透過他的解釋倒也沒錯。回顧自己成為主管的過程,並非在制度、專業達到某種成熟的水平才成為主管。可能在某些時候公司覺得需要,找不到理想候選人,要不然就是沒人想跳坑,有個傻子點頭就成了主管。
隨著年紀稍長,見識越多,漸漸有種「上了年紀的主管真能訓練?」 的疑問。充滿主觀刻板印象的專業經理人們,正靠著這些過去累積下來的框架,才有今日的成就。要他們改變,透過組織學習或是訓練,真能提升他們的管理能力嗎?
管理學相對實務面遇到的多元狀況,似乎稍嫌空泛。不具備管理能力的主管越來越多,可是在這資訊複雜的年代,過去刻板的管理理論,真能帶出一位夠格的主管,並領導團隊嗎? 我身邊看到的這些高階經理人們,幾乎少有受過正統管理訓練的人。
主管是一輩子的課題,唯有不停學習改進。人生和工作一樣,就是這樣得持續測試與優化。
擔任高階經理人十多年的朋友埋怨:「寧可做執行層的職員,也不願做主管。平常會議滿滿,又一堆事情待辦,還要管理複雜的人事,有些人不是幾句話就說得動。每天會議後得在公司熬到半夜再做事,被人怨只出一張嘴,誰當主管誰倒楣。」
在職場中常常見到這類情境,資深總經理(MD)跟我說:「主管就是用來被員工罵,他們需要一個標靶,可以集中火力發射的方向,盡量讓他們罵,至少他們會團結一致的朝同個地方砲擊,往正面想,你能令他們放下分歧,暫時聯手對付你。」
成為主管並不悲哀,悲哀的是人們多數陷入情緒泥沼,無法理智對待。
有一位執行長分享:「成為主管後,脾氣不好的通常會變好,而脾氣好的會變差。」似乎,選擇擔任主管這角色後,陪伴的是沮喪與無力,少有什麼好差事,跟我過去印象中的主管有些不同。
我是員工時,常會想:「當主管真好,只要出一張嘴,感覺也不用做太多事,整天只需開開會,要別人做東做西,然後自己不用動手做,好像只需要會動口就可以當主管,好爽的職務,誰來做都可以吧。甚至想對部屬發脾氣或是謾罵,都可以自由隨意的做,公司沒人攔得住他。」所謂的事實,從不同的立場去解讀,不同身分的人各自都有不同的觀點和感受。
在一個高階經理人餐會上,朋友說:「做主管好累,要是可以的話,寧可回頭乖乖做些執行工作,每天只要聽命行事,依老闆命令前進,不用去想太複雜的問題,僅需把自己份內工作做完即可。不需要去考量誰的利益會相互牴觸,也不需要煩惱公司制定的不合理目標要怎麼達成,更不用煩惱聘雇跟解雇等麻煩事,尤其員工面談要聽一堆他們不滿的心聲,聽完後,只能拍拍他們的肩膀希望繼續加油,然後自己默默消化所有的負面能量。」語畢,很多人苦笑默默點頭。
成為主管不代表兼負更大責任,而是跨入另一個領域的磨練。
每個職場工作者都有機會擔任主管一職,要或不要端看個人。我認為,能成為主管,至少可以藉這機會修煉心性,甚至培養自己領導與統御的能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也因為如此,身為主管永遠要抱持著虛懷若谷的心。
主管不是權力的加冕,而是責任的擔當。
主管不是能力的認同,而是領導的挑戰。
主管不是職稱的提升,而是當責的義務。
我第一次升任主管時,被員工當面嘲笑:「你到底在說什麼?我聽不懂你想表達的,不要以為老闆覺得你行,我就要照你的意思去做。表達能力先學好再來講。」被同部門的部屬罵過後,令我難過許久,為此自己去學習不少溝通表達的技巧。
又一次擔當事業部門主管,老闆曾罵我:「你管理一個事業,連成本跟利潤的概念都不懂,你當什麼屁主管。只會做一些沒有產值的事情,這個事業怎麼讓你帶著走?你還是不要做主管了。」這事之後,我請教身邊許多親戚與長輩,了解經營事業的概念。
其中,最讓人打擊的是:「你以為當了主管我就要幫你做事嗎? 老闆認你做主管,不代表我認,你的事情休想要我幫你做。你要不爽? 把我開除吧,我不接受你做這個部門的主管,你不夠格,老闆想這麼做是他的事情,但你要當我的主管,這輩子是不可能了。」一如他所說的,他接下來沒有幫我做任何事情,
讓我要進行的專案開天窗。老闆得知之後,沒有責備他,反倒回來罵我,怒斥:「你當主管就是要能管理好同仁,他們不願意配合你就得想辦法,找出方法來改善問題,不是就放任讓他們不做!」
有次我帶領十二人團隊,負責業務跟行銷,執行長找我們開會時,同事們當著執行長的面說:「他要我們做一堆事情,這些事情都沒有意義,做不出結果。卻叫我們反覆的做,然後做不出成績,再來給我們壓力,我們討論過後覺得他不是夠格的主管。」聽同仁這麼說,當下心好痛,眼睜睜被背叛。一百八十多個日子歷歷在目,彼此之間的往來與互動,都是經過討論與協商,卻換來同仁們的反目成仇。
執行長說:「既然這樣,從今天起,他不再是你們的主管,由我直接管理。」那一晚我的世界徹底崩壞。人在街頭,不知該往哪兒去,人生墜落到最深的谷底。每天熬夜加班,將他們從完全外行的菜鳥,變成有模有樣的業務,卻落得如此不堪的下場。
邁向主管的必經之路,勢必遭遇同仁們的不信任、不了解、不認同。
有時,不是能力專業不足,是彼此相處的習慣沒有上軌道。
有時,不是對他們不夠好,是大家想要的沒能找到交集處。
有時,不是沒有制度方法,是同事覺得自己的那一套才對。
有時,不是待人處世問題,是在錯的時間錯的狀態下發生。
有時,不是老闆放不放權,是大家還沒有準備好要接受你。
擔任主管,不需了不起的專業能力或經驗,更不用高深莫測的管理技巧,而是要知道怎麼帶領同仁們往目標方向前進。即使一路上沒人認同,不管遭遇多大阻礙與挑戰,毋需畏懼,堅定信念穩步邁進。好比先前提到的幾個例子,身為主管不論做什麼,肯定招人閒言閒語。
主管跟同仁間的立場不一定一致或相同,只要自己清楚且相信該往哪兒走,專注解決手上的難題,一步一腳印,一點一滴克服,終究有一天會出現願意挺你、支持你、協助你的同伴。那時,不論你是否準備好要做一個主管,你必然成為一位他們願意跟隨,為之奮鬥,值得信賴的主管。
身為主管,永遠都在準備,沒有準備好的一天。
紀香語錄: 工作表現或績效,不一定跟付出的時間成正相關,但是不付出時間的話,那肯定跟自己所期待的好事都無關。與其去期待天外飛來的驚喜,倒不如付出時間,一點一滴的去耕耘那塊能夠收穫的田。
(原文標題:指導棋你會下嗎?當主管該做的準備)
節錄自:方舟文化《辭職離開,就能解決問題嗎? / 織田紀香 著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