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中臨時被點名發言,你是否也有「我總是當下無法準確表達自己想說的話,而事後感到後悔」困擾?為什麼會這樣?這種「表達方式」的問題其實與你的「邏輯思考」不足,有很大的關係。那些很快就能形成個人觀點、精準分析問題和能夠侃侃而談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聰明」,而是他們「懂得思考的方法」。
文/劉恭甫
「他不曉得鼓起了多大的勇氣才舉手的?」當時我心裡是這樣想的。當時是一場我的演講,演講結束我問大家有沒有問題,同學們此起彼落舉手提問,他就坐在角落,前面好幾次其他同學舉手的時候,我注意到他都有把手舉起,只是幾乎都舉了一半,似乎想說話卻被其他同學搶先了,所以我這次刻意看了他一下,點了他站起來發言提問。
「我⋯想⋯問一個問題,怎麼樣⋯把自己⋯的觀點表達清楚?」他慢慢的一字一句把話說完,我隨即邀請大家為他的勇氣報以熱烈的掌聲。光這個勇氣就讓我印象深刻,除了勇氣,他所提問的問題的確是許多職場上班族常見的情況。
在會議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發言的人總是不超過一半,有很大一部分的人通常不參與討論,也不提供意見,只是聽,只是列席。這些人有些是真的完全沒有想法,所以選擇聽就好,可是有些人心裡還是有很好的想法,可能是害怕或是無法在這個場合中有邏輯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這就非常可惜了。
在職場與商務場合,不論是內部會議或是向客戶提案說話,或是主管問你對一件事的看法,當你每次與別人溝通時需要表達你的觀點,你是不是經常腦袋空空,不知道如何開始,或是講到一半就卡住,無法繼續,甚至不停繞圈子發生鬼打牆的情形?同樣的,即使你對自己的觀點與提案內容很有自信,但如果傳達方式無法獲得認同進而說服對方,那麼你的想法再好,都不可能實現。
你是否也有「我總是當下無法準確表達自己想說的話,而事後感到後悔」類似的困擾?為什麼會這樣?這種「表達方式」的問題其實與你的「邏輯思考」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其實,那些很快就能形成個人觀點、精準分析問題和能夠侃侃而談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特別聰明」,而是他們「懂得思考的方法」。當你還在腦袋空空、手足無措時,他們往往已經在腦海裡依照預設的架構,迅速就將問題分門別類,分析比較,進而提出好的點子或對策。能夠正確運用邏輯思考的人,懂得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對方傳達想法,進而獲得他人支持,讓工作得以順利進展。
問題是,邏輯思考可以訓練嗎?或者這樣問,邏輯思考可以運用簡單的方法訓練嗎?結論是,可以。
當你觀察一個人發言,如果你覺得這個人發言沒有邏輯的時候,這一段話通常有以下3大問題:
一、無法濃縮重點,也就是無法說明WHAT。
二、無法分類分析,也就是無法說明WHY。
三、無法就事論事,也就是無法說明HOW。
如果你要提升自己的邏輯思考,最重要的是克服以上3大問題,所以我將邏輯思考進行3大能力分類,再依照3大分類拆解成3大元素,分別是結論、因果、三點、拆解、先後、流程、量化、比較、事實,這9大元素稱為「邏輯9式」,就是針對解決這3個問題而設計的。
如果你只有1分鐘,你必須優先進行「濃縮重點的3個元素:結論、因果、三點」的發言,也就是首先以一句話說明你的WHAT。例如:「我認為我們應該增加成立客戶服務窗口。」
如果被追問為什麼會是這個結論或重點的時候,你就繼續進行「分類分析的3個元素:拆解、先後、流程」的發言,也就是以一段話說明你的WHY。例如:「整合客戶服務窗口可以把客戶服務流程上的需求分析、解決方案、資源運用進行整合。」
如果還有時間,你就再繼續進行「就事論事的3個元素:量化、比較、事實」的發言,也就是再以一段話說明你的HOW。例如:「某公司在去年因為此做法,成功提高客戶滿意度15%。所以我認為我們應該要成立整合客戶服務窗口。」
以「WHAT、WHY、HOW」三段式的表達方式能夠正確運用邏輯思考,並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想法,進而獲得他人支持,成為擅長邏輯思考與擅長溝通的人。
節錄自:商周出版《左思右想:36堂有效解決工作難題的創新思考/劉恭甫 著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