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獅卡
身為一個從外國企業統治者第四代接班人,愛新覺羅玄燁(大家比較習慣稱他康熙)接手不明原因去職的父親清朝集團總裁位置時,面對是集團是有著一群打下集團江山的八旗老臣,外援的蒙古約聘顧問,識時務投靠的前公司經理人,這三派人馬不是靠業績打江山,就是靠規畫制度理江山,看似沒什麼衝突,但一個政策讓兩派人馬其實私底下不是互絆對方,就是互捏大腿。
「首崇滿洲」一直是清集團入關後的根本政策,也就是保證滿洲八旗在政治權利上的優勢地位,但這個政策原本是想保障一下併購企業時的老臣,滿人主要出任較高級別的官職,保證在政府權力中占有絕對的優勢,但這樣也造成漢人的反抗,大內宣做的不夠好,真正的好人才就不想在集團裡任職,或變成民間的反清勢力,但治國又不能只靠業績(打天下)導向,還必須靠經理人來創造集團未來願景和產(農工製造)銷(商業)人(人才招募)發(新技能研發)財(集團財政)的均衡發展。
於是康熙花了不少年想排解這種讓人才心死出走的政策問題,從禁止老滿管理者侵佔漢人土地房屋的圈地行為,同時提高漢族官員的薪資福利(錢還是最好打動人才的關鍵),同時自己也身體力行努力學習漢族文化,以儒學精神治國,恩威並行的讓新加入集團的人對清集團的強烈抗拒逐步減少。
企業併購主要都是為了壯大自身競爭力,但也最容易產生的就是文化衝突,尤其跨國企業在他國經營時,原本該國的同仁因為文化觀念不同而產生的衝突,又包含了在一個企業內部由於員工分屬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而產生的衝突。康熙給了跨國文化與組織衝突一個好的做法,他從兩方面下手:一是重視雙方企業文化,老滿人騎射還是要傳承,但也重視漢人才的儒學文化。
其次是加強溝通,康熙二十一年時他要求滿漢大臣「凡有啟奏宜一同啟奏」,一改過去漢臣只能被動得知訊息的問題,同時議政,也減了互相猜測的不滿;也由於一起開會一起討論,同時也促進相互適應。
不論在哪個朝代或企業,「穩定的人才與留住人才」都是讓企業長治久安的關鍵,市場競爭中人才的競爭已成為重中之重,這就好比佔地圈地求生產量提升,圈住人才更能讓企業整體提升,穩定被併購公司的人才,必須制訂一系列積極且具有實質意義的激勵措施,不能只光喊口號或什麼共體時艱,也是要讓員工無後顧之憂。常言道顧巴肚才能顧佛祖,這也是清帝國和元帝國在人才政策不同下,跨國企業一個可以二百多年,一個則不到百年的關鍵。
延伸閱讀:
企業接班人決定企業成敗
接班人危機!高達七成企業無接班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