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60

2020.12.24 | 38986次觀看

老闆總是看不到你的努力?你以為的自己,只是你自己的以為|職場溝通

職場上明明已經盡了全力,為什麼老闆、主管、同事都看不到我的努力?「關鍵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別人認為你做了什麼。」我很感謝當時的主管給我這個當頭棒喝:原來,我比自己想像的,更不了解這個「自己」。

文/Daniel Chang 原文出處

「Daniel,我聽說你並沒有盡全力,這麼重要的專案失敗,你要負最大的責任!」

我怔了一下,作夢也沒想到主管竟然會給這樣的評價。

「我真的已經盡全力了!」我緊握拳頭,竭力地為自己辯護。

「我每天都比別人更早到公司,會議資料也是前幾周就開始準備……」我聲音顫抖,委屈與不甘的淚水已經在眼框邊打轉。

當我還想多做解釋時,主管說:

「關鍵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別人認為你做了什麼。」

雖然事隔多年,但這句話,一直到現在,我還深刻記得。

明明你就已經盡了全力;明明你就已經比別人更努力;明明你就……

但為什麼別人就是沒看見?為什麼就是不懂你?

問題往往出在「盲目自我」

「你以為的自己,只是你自己的以為。」

心理學家喬瑟夫・魯夫特(Joseph Luft)及哈利・英格漢(Harry Ingram)提出一個概念。把自己想像是一扇窗,4個窗格之間的分隔很厚,視線無法穿透。

你站在窗子的一側看自己,只可以看見A跟C兩個窗格。別人從窗子的另一側看你,只可以看見A跟B窗格。無論是你自己還是別人,都無法看見完整的你。

圖片來源/Daniel Chang的職場生活筆記

A. 開放自我(open self):

所有人都看得見的區域,包括自己的行為、態度、感情、動機、想法等訊息。

B. 盲目自我(blind self):

自己看不到,他人卻一目瞭然的區域,也就是所謂的盲點,包含一些個人未意識到的習慣或口頭禪。

C. 隱藏自我(hidden self):

對外封閉的區域,這裡的訊息只有自己知道,他人無從得知,像是個人有意隱藏的祕密或想法。

D. 未知自我(unknown self):

這個區域誰都看不到,例如個人未曾覺察的潛能,或壓抑下來的記憶、經驗等,通常在愈年輕的人身上,這個區域的範圍愈大。

問題往往出在「盲目自我」(blind self)

你以為你很擅長做簡報,但別人卻覺得你表達能力不佳。

你以為你人緣很好,但別人卻覺得你是個爛好人。

你以為你是一個好主管,但下屬卻覺得你總是偏心。

你以為你已經盡全力了,但別人卻覺得你並沒有。

…….

你可能比自己想像的,更不了解這個「自己」。


打破這一扇窗,看見「自己」

魯夫特和英格漢認為,透過主動尋求別人的回饋,你將會發現原本不知道的自己,你的盲目自我會變小。你會更了解自己真正擅長的地方,你可以在真正拿手的領域發光發熱!

哈佛及華頓商學院合作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人們通常不願意主動尋求回饋。主要的原因是擔心尋求他人意見會讓自己看起來不那麼有能力,沒辦法解決問題。

但事實上不然,研究訪問了共 1500 位受試者,他們發現,如果是一個很困難的任務,而你能夠找到對這個問題有透徹理解的人,並徵求他們的意見。這不但讓人覺得你有用心思考,而且你的同事或主管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被激發。而且不管最後你到底有沒有採用他們的意見,他們都認為你是個有能力的人。

知名管理顧問 Dick Grote 在《哈佛商業評論》提出了三點建議:

1. 針對事實,找出準確、有價值的情報

負面回饋雖然聽起來刺耳,但你還是能從中找出有價值的情報。仔細聽對方說的話中有多少是「事實」,有多少是「意見」,並針對事實做出反應。

某個企劃活動你忽略了天氣的變因,而沒有另行準備備案,這個是「事實」。如果對方說你的活動不夠精彩,這是他的「意見」。

把注意力放在回饋是否準確,避免陷入個人情緒,不要以對方說話的口氣及方式來決定這個意見是否值得採納。

2. 拿掉防禦警鈴,好好聆聽

一旦聽到批評時,通常人的第一反應是立刻豎起防禦警鈴,甚至試著從對方的回饋找出扭曲、不正確、證明對方是錯的。

往往我們太過於專注尋找對方的錯誤,而忽略了對方真正想要表達的事實。

更好的處理方式是在對方回饋時,不要急於回覆,只需點頭示意直到對方把所有的話都說完,再用疑問句詢問對方 — 「我想要確認你剛剛所說,我是不是_____?」

3. 請對方多給一些時間,思考他們的建議

一方面可以化解當下的形勢,一方面讓對方知道他的回饋對你來說很重要,你需要多一點時間思考。

你可以這麼說 —「 謝謝你給我的建議,我想要好好思考一下。」以這樣的方式回應接收到的回饋,他會覺得意見被聆聽,被了解。

總結

「關鍵不是你做了什麼,而是別人認為你做了什麼。」

雖然事隔多年,我還是很感謝當時的主管給我這個當頭棒喝。真希望有人更早告訴我這句話。

如果你想在職場出類拔萃,你一定要打破這一扇窗,看見「自己」。

它可能很殘酷;它可能會打擊你的自信,但勇敢面對自己,你才有機會改變!

(原文標題:原來失敗是因為這件事—你以為的自己,只是你自己的以為)


參考資料:


推薦閱讀: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