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過這樣的狀況,一些身邊的朋友或同事經常提起現在這份工作老闆如何不好、同事如何難搞、客戶如何機車、制度如何混亂…等等等問題,當你跟他說:「都這麼糟了,怎麼不離職?」的時候,他又會出現非常多的「可是」「可是」「可是」。
有位網友的提問是這樣的「 最近公司轉換方向,學習了一個月,發現隔行如隔山有點想離職。」一開始看到問題的時候,我的腦海裡第一個直覺是: 既然想離職,那麼就開始寫履歷應徵相關職缺就好,應該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我後來想一想不對,如果這個網友現在坐在我面前,當我說出這句話之後,一定會接著:可是…。
先撇除那些單純只是需要抱怨抒發情緒的情況,如果真的遇到阻礙想要轉職,而且也真心希望做出改變,卻總是無法跨出第一步時,到底該怎麼辦呢?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關於轉職前的那些「可是」。
改變之前會出現猶豫非常正常,這是大腦給我們的一個檢視機會,因為轉職畢竟要直接面對大量未知,大腦天生不喜歡太多未知的風險,自然會希望掌握更多資訊,當「可是」出現,就是幫助我們進入自問自答的狀態,這時所考量的因素,通常也是你比較在意的,只是說大多數人並沒有真的把所有的因素列下來分析比較,自然無法逐一比較,進而找出一個相對理想的選擇。
試著猜想一下,面對轉職,這些「可是」是怎麼來的?可能有:
針對這些各式各樣的問題,我自己整理成三個面向:方向問題、聚焦問題、承擔問題。
轉換工作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如果是在外地,除了工作內容本身之外,人際關係、居住狀況、環境適應這些也幾乎要重新來過,因此大多數人都希望這一次的轉換是「最後一次」,於是就不斷地想要確認「下一個會更好」,等確認之後才願意採取行動,但就像我一直強調的,未來根本不是可以被預知的,即便找到眼前最好的選項,都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刻變得不夠好,你現在這份工作不就是這樣來的嗎?當初選擇這份工作不就是因為對當時的你來說這份工作是眼前最好的嗎?那麼我們可以怎麼思考「轉職方向」這個問題呢?
首先要理解到,工作只是我們換取人生所需的一個手段,它只是用來達成目標的一種方法。如果你物慾不高又生在一個富裕家庭,可以非常輕易地達成心中的目標,搞不好工作就不會是你首要擔心的事情了。
既然工作是達成人生目標的手段,那麼當現在工作遇到阻礙時,你應該思考,克服這個阻礙後所獲得的東西,與你的人生願景、目標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或者部分一致,那麼留下來也算是一個方向,因為既然這個方向有你要的,只是因為需要花一點心力才能取得,那麼你遇到的阻礙,就只是一個挑戰,而不是無法克服的障礙。只要你能給投入時間心力換取你要的,留下來就是有價值的。
那什麽時後該換方向?就是即便克服這個困難後所得到的東西,與你心中的願景、目標違背了,那麼你就可以逃了,Bryan曾用過一個比喻:人生就像是去賭場玩,如果你投一塊,而且你知道這個賭局一定會贏,但是贏了只還給你0.9塊,你還會玩嗎?如果你已經知道這個選擇勝利後的結果不是你要的,那為什麼還要繼續玩這場遊戲呢?
所以,問問自己的內心,你的願景是什麼?要取得這個願景,你必須達成哪些目標?如果眼前的選項還有一些你願意排除萬難去拿到的東西,那麼繼續留下來當然不是問題。但如果你發現,公司能給的已經無法滿足你,阻礙的痛苦程度卻不斷上升,即便你突破困境後所得到的結果也不是你要的,那麼還留下來可能就是在蹉跎青春了。
講到轉職這件事,有些朋友遇到的問題是:不好意思開口提離職、不知道要用什麼理由提、害怕提了被反被問倒、怕被說不負責任、怕害到同事…等等,大部分都是牽涉到別人、名聲,或是一些比較抽象、不完全是自己能控制的問題,都屬於焦點問題。
大家在求學、找工作的時候,應該都有做過模擬面試這樣的事情吧?也就是必須透過對談來展現自己,並取得一個期望的結果,大部分這種情境中的對談,都是由一問一答所組成的,像是:
Q:為什麼你想來我們公司?
A:因為…
Q:來我們公司你有什麼計畫?
A:我打算…
Q:你有什麼優點值得我們雇用你?
A:我認為…
模擬面試的目的就是希望增加可控感,減少我們在面試當天的緊張,提升面試時的表現。對於面試問答我們之所以會產生焦慮,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老闆/主管會問什麼,一想到當下自己有可能答不出來或者應對得不夠好,而影響自己的錄取結果或業界名聲,就心跳加速、額頭冒汗、口齒不清,為了不讓這種狀況發生,乾脆先不要想轉職的事好了(腦袋關機)。會這樣都是因為我們一直將焦點放在「如果不好的事情發生,我就糟了」之上,而不是將焦點放在「我如何讓事情往好的方向前進」上。如果我們將腦中的問句換成後者,大腦就比較容易掌握具體要解決的問題,並且真的能夠找出解法。
以提離職這件事為例,思考「我如何讓提離職的過程不被問倒或語塞」,我們就可以事先把老闆/主管會問的問題全寫下來,然後事先想好每一題應該怎麼回答比較理想,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找身邊的親友,請他們角色扮演一下老闆/主管,來問你這些問題,相信經過幾次反覆的練習後(增加可控感),當那天真的到來,你就能夠比較從容地應對,這些混雜的思緒也就比較不會使你困在無法改變的情境之中。
所以,如果你發現當你一思考轉職,腦海中出現的許多擔憂都是屬於你無法控制的問題時,很可能就是需要重新聚焦了。
家人長輩的意見一向都對我們的人生抉擇有著重要的影響力,畢竟他們是「過來人」,在身邊沒有其他前輩可以請教人生難題的情況下,他們「走過的路」對我們而言,就是相對清楚的未來。如果是在目標一致的情況下,家人長輩確實可以為我們帶來有力的支持以及安全感,但是當你想走的道路是他們所不能理解的時候,這股力量就會變成強勁的阻力,難以抵禦。有些人會為了保有這種安全感,而選擇按照家人長輩的期待來做選擇,這樣也不是不行,如果一輩子安然無恙也就罷了,但如果時間一長,你開始厭倦你的選擇時,內心那股懊悔也是難以壓抑的。
假如你已經思量過眼前的機會與困境,決定往自己心中所想方向的前進,那麼要面對這股力量,唯一能夠挺身而出的人,真的也就只有你自己而已,這種時候建議你問自己:如果堅持己見做了這個決定,但結果不如預期,最糟的狀況是什麼?把所有最糟的狀況都想一遍,然後也想好,如果最糟的狀況全都發生,你會怎麼樣?你有什麼配套措施?想清楚之後,如果你還是非常想做這個選擇,而且也下定決心自己來承擔所有後果,那麼就讓長輩清楚地了解你「為什麼」這樣選,畢竟大多數時候,長輩之所以會阻止你,也是出於擔心你做的選擇會帶來不良後果,不想要你受傷罷了,當你能夠篤定的告訴他們,就算受傷你也會自己想辦法站起來,那麼我想他們阻止你的力道也會小得多。
在人生道路上,隨著年紀的增長,我們所面臨的挑戰會有越來越多的比例,是沒有人可以問的,是找不到過來人的,那麼在這個情況下,獨自承擔的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你必須要有能力可以靠自己思考、分析、決策、執行、承擔,才能夠在充滿未知的情況下前行。
我個人覺得,要做出任何的轉變前,「未知」永遠都是心理上的第一道阻礙,而大腦處理未知又總是習慣直覺地放大嚴重後果,大量的混雜的資訊彼此交錯又梳理不清,導致我們裹足不前,所以我認為比較理想的做法是將這些所思所想通通都寫下來,仔細地推敲,或許大家下一次又想說出「可是」的時候,只要稍微暫停一下,透過這三個面向多問自己幾個問題,就能找到突破口也說不定喔!
(原文標題:【職涯Q&A】面對轉職,永遠有那麼一個BUT)
更多轉職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