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內向的文科生、不擅與人互動,面試時到底該怎麼包裝這項特質呢?|職涯診所

文/職涯診所精選問答

畢業於國立大學文組,目前找工作中,找得不太順利!

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我為什麼免服兵役,我說因為確診為高功能自閉症,像是台北市長柯文哲一樣的亞斯伯格特質,不曉得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面試後常常無下文,或無法錄取。

我在課業學習上沒有問題,雖然在人際關係上有些障礙,但還是一路念到高中、大學畢業,成績也不錯。因為個人的自閉特質,不喜歡注視人的眼睛,這部分我有努力在克服,提醒自己面試的時候,要儘量看著面試官! 對於我有興趣的事物,我可以在面試中侃侃而談,也會強調自己在某些特定領域的專業認知,只是若被問到我沒興趣的部分,就顯得木訥,沒有辦法再多說什麼。

由於有經濟上的需求,得讓自己更有機會趕快找到工作,請問要如何包裝自己的個人內向特質呢?

104職涯診所 新鮮人 匿名(21-25歲)

對個性內向的人來說,找工作時最大的難關莫過於面試,不擅與人互動、需要清楚表達、還要適時的自我行銷、介紹自己,面試中的每項細節對於內向人而言都是一種無形壓力,儘管自己知道該把這些對求職者而言「很基本」的工作做好,若連面試都無法應對、遑論被錄取成為正式員工後的各種職場人際關係的挑戰。

很多面試的教戰守則都會提到:面試時要看著面試官說話、對面試官的提問要積極回應、主動友善的和面試官互動,這些對於內向特質的人都不容易辦到,勉強自己做總覺得「化虎不成反類犬」、反而讓自己因為尷尬而更綁手綁腳,到底在面試中該如何包裝自己這種特質呢?

因為個性比較內向,真的會影響求職成功率嗎?

雖然個性只是人格特質的一部分,但不可否認,有些必須大量與人接觸互動的工作確實會考量錄取員工的性格,是否擅長與人際互動、主動積極且友善;可是內向工作者也不需要因此氣餒,相對而言也會有一類的工作,是需要能靜下心、專心無旁騖來獨立完成的,對於一刻都不得閒、永遠都想找人說話的外向工作者而言,這類型的工作反而他們並不擅長。

因此性格是否會影響求職成功率,基本上還是要按照工作屬性來作判斷。

我們來看看職場前輩們會怎麼看?

職場前輩A:求才市場現實,主要還是看你的職位勝任度,我之前打1999,電話那頭就先提示她是視障服務員,整過下來我也不覺得有差異,反倒可以從聲音中感覺她的用心。我有一個朋友得癌症不好長時間工作,我請她講演UX,爆場,後來她在某場演講,被底下一個大公司找去上班,特案一周三天。

所以,您的本職學能,在哪種職缺上有相對優勢,先求加分加滿,在滿街大學生下,國立還是頗猛的。文科的話,就是論述力強,在以接政府標案為主的公司法人,這次很搶手的特質,服務計劃書、結案報告、公文等,國立文科這字眼救這類缺上,就相對亮眼,我在法人五年,只要是碰上寫公文,一定是請我文科同事,在一旁一句句跟我講,然後我打字輸入。

《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張瀞仁:「內向者不擅人際關係」這種快速分類的言論或多或少存在,但強將刻板印象套用在人身上,只不過是簡便卻粗糙的分類法,人資應該也不會希望部門主管們依此下定論。

內向性格無法改變,我該如何自我包裝呢?

既然性格是天生使然,也不是在面試中假裝外向人(也不容易裝)就能輕易矇混過去,索性乾脆接受自己是「內向人」的事實,但即便如此,在面試的過程中,是不是有哪些方法可以自我包裝、讓自己的特質能夠隱惡揚善呢?

前輩們會給出這樣的建議:

職場前輩A:回到您提的個性包裝,一樣,也是職務勝任度,大家不熟你的個性、所以看到妳的眼神力、確診訊息,會有偏見,所以,你早早知這職缺的大概,也了解自己,所以對方的偏見是可以猜出來的。包裝,就是同理對方的偏見,預先反推反證,而且必須是只用一句話,需要讓對方花 30秒思考,那就是重新包裝過。

《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張瀞仁:其實內向者有許多獨到的優勢,與其想著反手拍怎麼都打不過人家,倒不如把正手拍練到無人能敵、速度練到飛快,任何球來一樣可以解決。

內向者的優勢包括:

  • 深度思考
  • 善於傾聽
  • 專注穩定
  • 具有恆毅力

因此正如前輩們所提及的,與其閃躲自己內向的特質,倒不如大方擁抱它,反過來運用內向者的優勢,大方展示那些能力,必要時運用實例,說明自己的深度思考習慣、或是對事物的專注,以及過去曾完成過的事物作為案例,說明自己的長才。

遮遮掩掩會讓內向的缺點被放大,勇敢呈現自己內向的那一面、說服面試者這些特質並不影響工作表現、相反的能讓工作推動更順利,是最好的解方哦!

哪些工作適合內向特質的人從事呢?

如前所述,既然有些工作是相對而言,比較需要內向工作者的特質來執行,那些工作的範疇有哪些呢?朝那些方向尋找工作,是不是比較容易獲得青睞呢?

作家張瀞仁曾經分享過一些國外的研究:

《安靜是種超能力》作者張瀞仁:二○一四年,《富比世雜誌》引用求職網站CareerCast 發行人湯尼李(Tony Lee)的建議,認為適合內向者的理想工作包括地理學家、檔案管理員、法庭書記官、社群媒體管理人等。還有教育進修網站列出「五十六個最適合內向者的職業」,連未來職缺數和平均年薪都直接刊登出來,例如私廚、私家偵探、時裝設計師、音效工程師、職涯諮詢師等,都是內向者可考慮的工作。

但是在分享之餘,她也很老實的說,這份名單對於臺灣求職者的參考價值並不大,原因有二:這些職缺在臺灣並不常見、這些職缺的薪水和未來性都不符合臺灣的職場現況。

而根據國外討論區的網友建議,最多人認為內向者適合從事的工作為:工程師分析師,再來就是一些可遇不可求、或條件嚴苛的工作,例如畫家作家服裝設計師實驗室研究員圖書館員保全貨車司機等等。

以臺灣職場為例,有些前輩給出比較貼近實務的職業建議:

職場前輩A:社會企業、法人(生產力中心)、公協會;一般公司,多投靠一次次面試自我pdca練習修正到最佳也行。

但其實所謂「最適合內向者的工作」可能不是能武斷說出的,因為不論哪一個職業,在職場上都難免要與同事互動、團隊合理,勢必一定會碰上人際關係的問題,加上現在不論哪一個職業都需要接觸新知、更新產業動態,很難從一而終的單兵作戰到底。

因此,張瀞仁最後提出一個觀點,可供許多不擅表達、不會邀功、生活中充滿著「不好意思」的內向求職者參考:「沒有所謂適合內向者的工作,但是有適合你的工作。找到自己的長處,擁抱身為內向者的自己,你就會找到那種工作。


内向自卑的社恐不怕,一鍵幫你分析履歷找方向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