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60

2023.08.17 | 17311次觀看

內向人別再勉強社交!人際經營先搞懂「這件事」

個性內斂不喜社交的人,常迫於人際壓力參加活動,耗費大量的精神和體力,事後回想才發現一無所獲。其實你不用「改變自我」迎合大家,請試著拆除心中「無形的高牆」,你會發現當你展現真實的性格,身邊的人卻反而更願意接近你,人際關係也會有了嶄新的改變。

世界上有太多讓內斂的人感到頭痛的事物或場合。他們喜歡正經八百、不習慣人聲鼎沸的地方、不愛起鬨湊熱鬧、不會任意表現情緒、害怕任何指責、行事低調、不敢在眾人面前說話……。他們的特徵若要列舉出來,大概寫也寫不完,委曲求全也是其中之一。

這樣性格的人經常為難自己、遷就別人。

只不過,這樣做就能保證討所有人歡心嗎?比如在某個聚會上來了些心不甘情不願參加的人,難免讓人覺得掃興,甚至礙手礙腳;我以前參加過一個聚會,那是朋友找我去的一場跨業交流活動,在場人士我幾乎都不認識。不過當時那份工作才剛開始,我想也許對自己的事業有幫助,就姑且參加了;會後我也參加續攤,大家一起去唱歌,但我完全無法融入,所有人都情緒高昂,一起唱歌跳舞好不熱鬧,而我完全沒辦法跟著放開心,只能一個人在旁邊陪笑、跟著節奏拍手,現場的狂歡氣氛對我而言,簡直如坐針氈、和地獄沒兩樣,那天回家路上我想了很多。

這場活動真的有為我的工作帶來任何幫助嗎?其他人對於放不開、逕自躲在角落不發一語的我,別說是好感,留下的可能只有負面印象。可想而知,這天所做的事對我的工作毫無助益,也沒有從中拓展任何人脈,特地花了金錢與時間讓自己的印象被扣分,還換來不愉快的回憶,怎麼想都是悔不當初,逼自己參加這種活動一點意義也沒有。

這時我才發現,勉強自己參加不擅長的活動,只會讓自己相形失色、埋沒原有的實力。

所謂不擅長,指的就是自己的罩門。在不拿手的領域裡又怎麼能發揮自己真正的價值呢?還可能因此降低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既然如此,就不要再為難自己。在那之後,如果遇到同樣找我去續攤唱歌的機會,我也不會再以「等一下還有事」的藉口推辭,而是明講「我不太愛去KTV那種地方,不好意思!」清楚地拒絕,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我會問大家「如果要去咖啡店,有人要一起去嗎?」和唱歌的一行人道別後,我們幾個人就這樣前往咖啡店,安靜地坐下來邊喝咖啡、邊聊天。對我來說,這樣的時光有意義多了,如果你也和我一樣,每次都勉強自己去不想去的聚會,不如就從現在起表明自己的意願,並大方拒絕。

同時,試著用那些以前不敢多提的敏感詞句,讓對方知道──「這就是真實的我」。

「抱歉,我的個性不太愛熱鬧。」、「我不太會應付人多的應酬場合,那讓我有點不自在,因此我都盡量不參加。」、「我講話比較小聲,太吵的地方我待不慣。」婉拒他人的同時,還能順便表現出自己(曾視為地雷的)真實的一面,可說一舉兩得,以我自身經驗來看,坦率表現自己其實能讓人際關係進展更順利。

討厭的事就別勉強說喜歡,不擅長的事就勇敢說不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不必強求和所有人一樣,委曲自己不見得能兩全,勉強配合別人並不能皆大歡喜,到頭來難受的只有你自己。

巧妙示弱,展現自己的特質

仔細回想,以前的我總是竭盡所能,不讓自己陰沉的一面被看見。念中學時,我常和同學一起打桌球;至今,仍保持一定的實力,卻不曾在他人面前提起過,我不希望別人藉由打桌球而認為我性格陰鬱(實際上當然沒有這回事)。上高中後,我一頭栽入了民謠的世界,但同樣擔心會給人性格沉悶、孤僻的印象,也閉口不提自己有這項興趣;然而無論桌球還是民謠都是很棒的運動、很出色的音樂,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興趣。由於自己的被害妄想作祟、害怕被看作陰沉的人,就把這些興趣深深埋在心底、不見天日。現在想想真的後悔莫及,為什麼我要這麼做?說穿了,都只是出於「展現自己的喜好,就等同暴露出最真實赤裸的一面」的心態。

以自我介紹為例。「我的專長是保持沉默好幾個小時。」、「我最大的興趣就是一個人安靜地拼拼圖。」、「最近很熱中一個人去唱歌,並在包廂裡忘情唱著復古民謠。」如果這麼介紹自己,我想聽眾都會跟著會心一笑;這個社會對於這樣特質的人,往往有著負面印象。不過試著落落大方反其道而行,反而能漂亮地「幽自己一默」;換個角度想,其實在過往經驗當中,還能找到用不完的梗和題材呢!不知道該說什麼時,試著融入自己的特質,也許就能大功告成。

另外告訴大家一件事,在久久參加一次的應酬餐會上,主辦人要我帶頭乾杯時,我最常用的口號就是──「今天大家齊聚一堂,(這裡要深呼吸)就讓我們盡情輕聲細語、安安靜靜喝個痛快吧!乾杯!」擺出正色凜然的樣子這麼說,一定很有趣。

但這有個前提,現場的人都知道自己是個性格靦腆的人才行得通。如果對剛認識不久的人這麼說,會讓氣氛有點尷尬,這點務必留意。總之,像這樣將自身言行舉止巧妙地融合,漸漸就能塑造出自己的形象,也就是自己的「招牌形象」,這麼做就能讓自己更加輕鬆自在,沒有什麼比身處人群,還能隨心所欲保持沉默,來得更棒了(詳細內容我會在下一章節繼續說明)。

推倒「無形高牆」,不再躲藏

由於不懂得如何跟人相處,你是否也認為原因出在「不敢主動接近他人」呢?不敢和人搭話、也不夠幽默風趣,人際關係才會處處碰壁……。其實這些都只是你自己嚇自己,基於這樣的誤解,你第一個會想到的是,要改掉自己的個性,越沒有成效,越會覺得是做得不夠多,鞭策自己加倍努力。最初只為了解決「人際關係上的問題」,但隨著你一步步地前進,原先目的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改變自我」這個終極目標。而這正是經常讓自己深陷其中、無法脫身的泥沼;當我向大家坦承自己的性格時,身邊的人卻反而更願意接近我,也因此讓自己的人際關係有了嶄新的改變。

這對我而言是個非常重要的轉捩點──「原來我也能和人相處得這麼自在!」這次的經驗也顛覆了我既有的認知。以前的我總認為「大概很難跟人再好好相處」,因此拼了命想改頭換面。但自從那天起,我看見「不改變自己,也能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可能性;現在的我,可以充滿自信地說──「這並不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

我也曾長期被不正確的觀念誤導。那麼,以前的我無法順利跟人相處,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原因就來自於自己親手築起的那道「看不見的牆」。

這道高牆不斷向周圍宣示:「不要再靠近我一步!」的無聲警示。而且這道牆的本體,正好就是自己那「最真實的本質」,再怎麼想以這堵牆遮蔽「自己的本性」,旁人仍一目瞭然,即使費力躲藏,其他人想必早已把自己的底子看穿──「這人雖然不擅表達,還是裝出一副活潑的樣子。那我也跟著假裝沒發現好了。可是這樣我會很難找話題跟他聊,也不知道怎麼拿捏和他相處的分寸……;反正,對我也不會造成什麼威脅,就跟他保持適當距離吧!」對此,不擅言辭的人想法則是──「大家都不跟我說話,一定是我太安靜。

「我決定了!現在起就好好導正這種個性!」結果根本只是在原地打轉,這也正是不擅與人交際互動的最大癥結。然而,不需主動出擊,別人也會向你靠攏,才是一種真正良好的人際互動模式,不需要刻意主動,你要做的就只有把眼前這道「無形的高牆」拆除,這樣反倒能為你開啟另一扇大門。

開始喜歡自己的不完美

節錄自:方言文化《開始喜歡自己的不完美:善用天賦特質,把「弱點」變「強項」,活出自信自在的人生/渡瀨謙 著》


推薦閱讀:

2024新鮮人【熱搜好職】,夢想企業等你來+1!

2024新鮮人熱搜好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