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走了!中國年輕人正流行躺平主義,「內卷、躺平」是困境還是機會?

Cheers快樂工作人
2021.08.18
4855次觀看

中國年輕工作者近期流行兩種說法,一是「內卷」,二是「躺平」。「內卷」是指內部無意義的競爭,造成無限內耗。而「躺平」,是厭倦競爭,一種消極抵抗的佛系心態。

文/胡立宗 由Cheers授權轉載

中國年輕工作人近期流行兩種說法,一是職場的內卷導致他們瀕臨崩困,二是面對無止盡的內卷,大家只能躺平,因為只有不跟著大家一起卷,才能真正享受生活。但是實情確實如此嗎?

中國年輕工作人近期流行兩種說法,一是「內卷」,二是「躺平」。

「內卷」指的是努力無限上綱,沒有盡頭。比如學校裡有學霸,不斷推高得分標準,教授要求3,000字的報告,非有人要繳到5,000字,為了不輸,只好大家一起卷,報告字數愈推愈高。

職場裡也有「卷王」,總是最晚下班的那個,逼得大家都得跟著卷,先下班就輸了。

針對這種無限內耗式的內卷生活,最近開始出現另一種聲音―躺平主義,主張只有不跟著大家一起卷,才能真正享受生活。

躺平,中國官媒同聲撻伐,指責躺平就是不負責任、失敗主義。但實情確實如此嗎?真的非要一起內卷才能過活,又非得躺平才能好好過日?

一定要內卷才能出頭嗎?

德國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最早用Involution與Evolution作為演化的對比,前綴詞“in-”代表的是向內,前綴詞“e-”則是向外。康德的用意是,凸顯演化可以向內追求,也可以向外追求。

只是involution與evolution進入中文世界時,被加上了正面、負面意涵。於是involution變成退化,也就是後來的內卷;evolution變成進化,代表變得更好。

《進化式運營》一書、公眾號「少加點班」的作者李少加說,中國式的內卷,簡單說就是一種活動,參與了獲得的不多,但不參與就肯定出局。

就像高考(大學入學考試),考生們所有的生活都繞著課綱轉,任何脫離綱領的想法都沒意義。因此,投入高考,學生得到的只是考試能力,而不是知識,後者才能實用在生活上。

事實上,中國是正在經歷內卷期,台灣的「內卷期」早就發生了,而且可能還在繼續。

例如清潔隊、郵局招人,只要高中學歷,卻來了大學生,甚至碩、博士,一度成為新聞。只是,台灣有些年輕人不再願意被考試、就業不斷地卷,所以決定返鄉創業、或追求自我等自己的路。

中國現在正「去內卷化」

中國的內卷會不會有同樣的結局?至少最初將內卷概念引進大陸學術圈的學者黃宗智是樂觀的。

黃宗智表示,他在1980年代借用Involution的概念,批評當時的小農經濟,以內卷(化)形容,不斷投入無益勞作,卻對農地產出毫無貢獻的反常做法。但當內卷正在卷入中國各個層面,不管是學術或企業時,中國的「去內卷化」也正在出現。

黃宗智以他最熟悉的農業為例,指出有些小農開始改變方向,投入高檔蔬果、魚肉禽鳥市場,因此產生了勞動與資本雙重密集的­「新農業」。這個趨勢是不是有點像先進國家中精緻農業的發展軌跡?

躺平就是正義?各國其實都有「躺平主義」

2021年初,中國的網路論壇上出現一篇名為〈躺平即是正義〉的貼文,內容是:「兩年多沒有工作了,都在玩,沒覺得哪裡不對,壓力主要來自身邊人互相對比,尋找的定位和長輩的傳統觀念。

它們會無時無刻在你身邊出現,你每次看見的新聞熱搜也都是明星戀愛、懷孕之類的『生育周邊』,就像某些『看不見的生物』在製造一種思維強壓給你,人大可不必如此。

我可以像第歐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裡曬太陽,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住在山洞裡思考『邏各斯』。既然這片土地從沒真實存在高舉人主體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製造給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運動,只有躺平,人才是萬物的尺度。」

此文之後引發熱烈討論,最後還有人下了總結,躺平主義就是「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

不過,《德國之聲》(DW)中文網的評論家長平就認為,內卷和躺平其實代代皆然,面對無止盡的內卷,自然而然就出現消極的躺平。

長平說,泛泛地說,日本的不婚主義,台灣的小確幸,柏林的流浪藝術家,都算是某種程度的躺平。

躺平是為自己而活,是自我的生活態度

但是,躺平需要條件,能夠「選擇」躺平的人,其實是餓不死的。

《知乎》論壇上針對躺平的答覆是:「躺平是一種聰明的生活態度,相比於一味地參與到社會的競爭之中,躺平更加強調審時度勢。

首先要對自己能力有一個客觀的評價,其次要對自己的內心有很好的調控。身高比不過別人,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不如選擇坐下好好聽。這是對自己身高的判斷,也是對自己所得的滿足和自我安慰。」

《知乎》另外一個躺平的例子有點極端,但結論發人深省:

「許多北京人搬到雲南洱海居住,其中有對開民宿的老夫婦。他們距離退休養老還有10多年,與其在北京就這麼『卷著』,像其他大多數北京人那樣,忍受著工作的煩惱,感受著大城市的焦躁,對他們來講好像意義不大。最後,他們選擇離開北京,在洱海邊上開了民宿,實踐人總要為自己活一次的想法。……但關鍵是,他們之所以有資格躺平,那是因為他們年輕時候通過奮鬥搶到了門票,北京的戶口和兩套房。」

就算〈躺平即是正義〉一文中提到的第歐根尼與赫拉克利特,也在躺平之後成為一代宗師。

第歐根尼的積極不作為,成為犬儒學派代表人物。他的經典名言是,當亞歷山大大帝前來拜訪時,蜷在木桶裡的第歐根尼只回說:「別擋住我的陽光」,反映的是對威權的不服從。

赫拉克利特則是專心思考「言說」(最後成為推崇邏輯概念理則學的濫觴,logic一字便是λόγος的拉丁化。

內卷與躺平就像光譜的兩端,擺盪到了一端的極致,另外一端的聲音就會出現。

至於是大環境下的困境還是機會?那就取決於個人的選擇與行動了。

(原文標題:「內卷」vs.「躺平」,中國青年的困境還是機會?


推薦閱讀: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

台灣最大工作人交流平台,協助新世代透過學習、成長,實踐熱情工作與快樂生活。是對年輕人最具正向影響力的媒體,創造企業與人才間的對話,克服學用落差,推動世代互助與典範傳承。在人生每個重要時刻,給予工作者實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