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工作倦怠?不是你有問題,是你的工作有問題|附18題匹配度檢查表

方舟文化
2024.08.10
12748次觀看

工作倦怠專家普遍同意,倦怠主要是由職場出現的心理危險因子所引起的。在你試著找出讓你更容易倦怠的因素時,首先要看的是你工作的公司組織。本文從工作量、掌控性、報酬、價值觀、公平、社群等6項關鍵領域,分析當公司組織的情況不符合個人需求和期望時,會如何增加倦怠風險,並提供「匹配度檢查表」讓你確認目前處於哪種工作狀態。

文/坎蒂.韋恩斯

本文目錄(點擊可快速前往)

工作倦怠專家普遍同意,倦怠主要是由職場出現的心理危險因子所引起的。

換句話說,不是你有問題,是你的工作有問題

(我一直想把這句話印在T恤上,在寫這本書時終於付諸實行。)

倦怠專家克麗絲汀娜.馬斯勒(Christina Maslach)博士及麥可.萊特(Michael P. Leiter)博士寫道:「個別員工的倦怠更多的是反映他們的工作條件,而不是他們本身。與大眾的觀點相反,需要改變的不是個人,而是組織。」在另一段敘述中,馬斯勒把倦怠比作煤礦裡的金絲雀,大家都知道礦工會把金絲雀放入礦坑試毒,如果金絲雀從礦坑出來時呼吸困難或出現功能障礙,我們不會責怪金絲雀缺乏恢復能力或無法抵抗有毒氣體,而是會去了解礦坑出了什麼問題。

談到倦怠時,有害心理健康的職場條件持續存在,才使工作變得有毒。最容易倦怠的人在工作中承受的壓力長期落在高度「痛苦區」(十分制的七分以上)。最近有人告訴我:「當我感到徹底身心俱疲,不是因為那天發生了不好的事情,而是當事情變得越來越嚴重時,我沒有停下來採取任何行動。」這很符合馬斯勒的敘述:「倦怠是對工作中慢性情境壓力源的長期反應。」

一言以蔽之,在你試著找出什麼因素讓你更容易倦怠時,首先要看的是你工作的公司組織。

延伸閱讀:我的職場有毒嗎?工作遇有毒主管、同事怎麼辦?6招自保不被「傳染」


「工作倦怠」是什麼地方失調了?

馬斯勒和萊特斷言,當人們與其公司組織在以下一個至多個領域存在「長期不匹配」時,就會發生倦怠:(1)工作量,(2)掌控性,(3)報酬,(4)價值觀,(5)公平,(6)社群。是什麼造成不匹配?很簡單,當公司組織的情況不符合個人需求和期望時。

接下來讓我們更詳細地一一察看這六個關鍵領域,以及每個領域的長期不匹配如何影響工作。然後我將引導你進行一項練習,幫助你更清楚認識你的工作環境,了解工作中發生的哪些事可能增加你的倦怠風險。

1. 工作量

雖然工作量增加確實與倦怠相關(工作量大導致壓力更大、更疲憊),但並不單純只是工作越多壓力越大。當個人的能力與工作要求不匹配時,就會出現問題。每個人能夠投入工作的程度不同,有不同的疲憊閾值(threshold),也有不同的休息和恢復需求。所以我們必須知道自己需要什麼,才能茁壯成長,以及我們的身體、情緒和精神極限在哪裡。

我永遠記得有一次在我主持的週末靜修營中,一家跨州製藥公司的三十位財務主管從全國各地飛來,每個人在抵達之前都先填寫了一份個人調查表,讓我對他們的職責和主要關注領域有個概念。一如既往,我收到了各式各樣的回應,但是其中兩份表單因為太過極端,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第一份的大致內容是:「這是我做過最好的工作。每天醒來,我都因為公司的使命和我們正在做的工作而感到充滿活力。」另一份則是在吶喊求助:「我的工作量快把我壓垮了,如果再不改變,我撐不下去。」

後來我有機會坐下來跟這兩個人談,令我大吃一驚的是,他們不僅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而且在同一個部門向同一個上司報告,擔負的工作量幾乎相同。從這個活生生的例子可以看到,在同一個工作環境中承擔相同職責的人,對工作量的主觀體驗可能截然不同,對倦怠的耐受力也截然不同。

2. 掌控性

對於工作,你擁有的自主權是否符合你的價值觀、個人需求,以及你對何時和如何完成工作的願望?你在工作中實際獲得的控制權,如果不符合最佳表現所需,毫無懸念,必然會產生更多壓力,增加倦怠的風險。

回想大學時代在商場攤位打工時,我結識了不少商場員工。除了奧客之外,他們的第一大抱怨是缺乏對日程安排的控制。許多零售和服務業的員工要到幾天前才會知道自己的班表,而且班表隨時可能調整改變。研究顯示,在任何職業中缺乏掌控性和倦怠之間有明顯的關聯,但零售業和其他第一線工作者的倦怠率正在攀升。根據最新的全球第一線工作體驗狀況研究,五八%的第一線工作人員因倦怠而計劃辭職,六八%的零售業員工表示,倦怠是比薪酬(五○%)更有力的辭職動機。

這項研究也詢問了員工什麼可以讓他們留任,最常見的答案是有彈性的時間安排。

3. 報酬

重點只有一條:「報酬不足,無論是財務、組織還是社會報酬,都會增加員工倦怠的可能性。」感覺你付出的努力和時間沒有得到相對的回報,或者感覺你的努力沒有得到認可或讚賞,對情緒會造成很大的打擊,容易導致憤世嫉俗、感覺效率低落和情緒耗竭,而這三項都是倦怠的表現。

最近美國衛福部次長辦公室發布了職場心理健康與福祉綱要,訂出員工在工作中茁壯成長、身心健康以及為職場做出積極貢獻所需的五個基本要素。(這五個要素與馬斯勒和萊特的六個關鍵領域有很多相似之處。)我想強調其中關於報酬的三個方面,在綱要中被列在「工作中的價值感」這項要素之下。

  • 第一,無論從事什麼職業,我們都想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知道我們所做的工作是有意義的。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受到重視的,可以減輕壓力,若是感覺自己不重要或不受重視,則會增加憂鬱症的風險,導致憤世嫉俗和退縮的感覺。
  • 第二,幸福感與收入之間有直接相關性。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簡稱PwC,台灣加盟所為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四九%有經濟壓力的工作者表示,過去一年裡對金錢的擔憂,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產生了嚴重或重大影響。
  • 第三,感覺「被看見、被尊重、被需要、被重視」,對幸福感有特別大的正面影響。根據最近的研究,「無論職位高低,當人們感覺受到上司和同事的讚賞、認可和接納時,自我價值感和意義就會增強,管控壓力的能力也會增強」。

顯然,任何形式的報酬不足,都會對心理健康和福祉產生直接的負面影響,也是使我們容易倦怠的關鍵因素。反過來說,足夠的報酬會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感覺被重視甚至會減輕壓力,增強我們應對額外壓力的能力。

4. 價值觀

個人價值觀與組織所展現的價值觀不相容時,就會容易倦怠。馬斯勒和萊特寫道:「長期的價值觀不匹配帶來的壓力會耗盡個人精力,降低參與度,危害職業效能或成就。」

但問題不僅僅是你的價值觀與組織的價值觀互相對立,有時候組織宣言中的價值觀,與其行為實際反映的價值觀,或其文化中鼓勵的價值觀之間存在著差異。有些組織成天把價值觀掛在嘴邊吹捧,像是正直、尊重、包容、當責、創新、協作等,但我們往往看到企業文化並不支持自身的價值觀,或者獎勵的行為並不符合自己宣揚的價值觀。

我見過價值觀最不匹配的一個例子是在醫療照護機構,嘴上說病人安全最重要,醫生當然同意這一點,這也是他們最重視的價值觀,然而某些院所整個薪酬結構都取決於醫生的生產力,而生產力的衡量標準則是每天看診的病人數量。這給醫生帶來很大的壓力,他們覺得需要花更多時間在患者身上,才能達到最高水準的患者安全,但同時也試圖最大限度提高報酬,組織也鼓勵他們盡可能提高生產力和收入。這既是價值觀的不匹配,也是潛在的工作量不匹配,使得醫護人員特別容易倦怠。

另一個非常常見的例子涉及合作。合作通常位列許多組織聲明的核心價值首位,但如果激勵結構獎勵的是員工各行其是的孤立行為,高度重視合作的人就難免承受極大壓力。我的一個客戶就有這種情況,他們最近收購了一家小型科技新創公司,兩家公司在整合之前都把合作列為核心價值,經過一些文化融合之後,雙方領導人同意在價值清單上保留這一條。但在我參加的每一場會議中,我幾乎都觀察到各行其是、競爭性、保護地盤的行為。猜猜看,其中一些領導人在私下談話中跟我說了什麼?諸如:「這太令人沮喪了。我們一直說,除非大家合作否則無法完成整合,但沒有人真正合作。我們都只想保衛自己的領地。」還有「很抱歉,說我們重視合作完全是胡說八道。我們不能嘴巴上說重視,然後轉過身就去獎勵那些單打獨鬥的人,這樣怎麼能成功整合。」

像這樣持續不斷的不匹配,會不斷消磨你的精神和情感,誰能不感到沮喪、憤世嫉俗、無能為力、洩氣和厭倦?在這樣的環境中工作會讓你很容易倦怠。

5. 公平

你的組織是否有公平的政策和實際作為,保證大家能公平獲得機會、認可、資源和獎勵?組織的決策是為了實現組織目標,而不是為特權人士提供個人優勢嗎?當人們出於任何原因在任何領域沒有受到公平對待時,就更容易陷入倦怠。不尊重的對待會讓人感到受挫與屈辱,而這無疑會增加對工作的憤世嫉俗和負面情緒。馬斯勒和萊特也指出,不公平的決定會使個人與社群疏遠,破壞健康組織所需的相互信任感。

有強力的證據表明,邊緣群體的成員,無論是民族、種族、性別、能力或性取向的邊緣族群,都更有可能經歷倦怠。雖然背後的原因很複雜,並且可能因群體認同和個人經驗而異,但邊緣群體在職場可能遇到的不公平情況是一大因素。蓋洛普(Gallup)最近對七千五百名全職員工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與工作倦怠最高度相關的因素,正是工作中的不公平待遇。經常遭受偏見、偏袒或不公平薪酬等不公平待遇的員工,倦怠的可能性升高至兩倍以上。

6. 社群

這個領域涵蓋了我們在工作中的所有關係:同事、主管、直接下屬、利害關係人。在此要點出的關鍵是:支持性的關係對於防止倦怠,具有強大的緩衝作用。事實上,馬斯勒和萊特告訴我們:「充滿活力、關懷、體貼的社群與倦怠互不相容」。

相反地,缺乏社會支持和社交連結會讓我們感到孤立,讓工作感覺變得更艱鉅,因而耗盡我們的精力,使我們更容易倦怠。不幸的是,這種經驗來自多種方面,從感覺與同事疏遠或不受賞識,一起工作的同事難以相處或散發負能量,再到徹底的排斥或歧視。人類天生是社會性生物,對於連結和互動的需求與食物、住所和安全的需求同樣重要,因此社交連結的欠缺和艱澀的人際互動使人如此痛苦,並如此戲劇性地損害我們的幸福感和工作效率,也就不足為奇了。

《以包容為目的》(Inclusion on Purpose)一書的作者露琪卡.圖希安(Ruchika Tulshyan)生動描述了她早期職業生涯中社群支持度為零的痛苦經歷,以及對她造成的毀滅性影響。當時她是組織中唯一的有色人種,這本身就是一種孤立的經歷,同時她也遭受到排斥、公然霸凌以及不公平的升遷和聘僱條件。下面是她的敘述(警告:請先做好心理準備再閱讀),請注意其中出現的「倦怠關鍵詞」:

電梯即將抵達我辦公室的樓層時,我的心跳得更快。我早上很難離開床舖,儘管這輩子我都習慣早起。我不再想跟朋友來往,儘管我是一個外向的人。大多數時候我都累得要命,哪裡也去不了……

由於沒有其他有色人種女性可以求助,我感覺自己活在一個平行宇宙。到今天我知道有一個詞可以形容我的經歷:種族煤氣燈效應。但那時,我真的是每一天都在質疑自己。到最後,這重擔變得難以承受,我可以看到自己鑽進一個憤世嫉俗、痛苦的殼中。我透過特寫鏡頭看到了我的白人同儕活在不同的規則中:不分男女,白人儘管表現不佳仍然獲得晉升、男性領導者只僱用長得漂亮的白人女性。會議、社交聚會和圈內笑話都沒有我的份,而且我從未見過任何跟我長得相像的人。

這些全都造成了負面的影響,不僅是霸凌行為,還有日常的排斥行為。到最後我辭職了,儘管家人和朋友都勸我不應該放棄這麼賺錢的工作機會,但我的精神和理智已經殘破不堪。

圖希安的痛苦經歷精準描繪出:在被排斥和不受歡迎的環境中工作,會造成多大的傷害和孤立,在這種環境中會感到沒有歸屬感,也沒有足夠的社會支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圖希安如何內化她受到的待遇,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是她的錯,甚至為此感到內疚和羞恥。但請記住:不是你有問題,是你的工作有問題。不是圖希安本身有任何不足之處,而是她的工作場所充滿了心理危險因子。

幸運的是,圖希安的故事有美好的結局。她離開了有毒的工作環境,後來建立了成功的職業生涯,成為作家、企業家和包容性大師。

延伸閱讀:【心理測驗】盤點必做職涯測驗!測出你的職業價值觀和適合什麼工作


工作匹配度檢查表:你目前在哪種狀態?

閱讀下面的陳述,一一確認你同意或不同意?你的答案揭示了關於你目前工作環境的哪些狀態?這些情況對你的倦怠免疫力有什麼影響?

題號問題評估
1我覺得老闆和同事尊重我工作和非工作時間之間的界線。
2我從主管和隊友那裡得到足夠的支持,可以按照我想要的水準完成工作。
3我覺得我所做的事情很有意義並且有發揮影響力。
4我覺得我做的工作得到了公平的報酬。
5我的工作成就得到適當的認可。
6對於影響到我的決策,我對自己參與決策的程度感到滿意。
7我可以信賴跟我一起工作的人會在我需要時提供幫助。
8在我這個職位上的人可以在薪資、認可和晉升機會方面得到公平待遇。
9我的組織文化崇尚多元、公平、包容和溝通無障礙。
10我在工作中感到安全,包括身體和心理的安全。
11我覺得自己的貢獻受到重視。
12關於在何時何地完成工作,我對自己擁有的彈性和自主權感到滿意。
13我工作的組織提供足夠的進修和培訓機會。
14我不僅有足夠的有薪假,而且被鼓勵把這些假用掉。
15我的組織提供並且鼓勵使用支持我身心健康的福利。
16大多數情況下,我的同事是可靠且容易相處的。
17我覺得我可以放心說出不好的地方,或是分享我對如何改善組織的想法。
18我從主管那裡得到的回饋很有幫助,並且是以尊重的方式提供回饋。

現在進一步思考你的答案:

編號問題評估
1你是否注意到自己對某個特定問題感到緊張或焦慮?
2你是否注意到自己對某個特定問題有正面的感覺?
3你有什麼新發現?
4你的回答有什麼地方讓你感到驚訝?
5你的直覺告訴你該如何處理這些資訊?

如果你沒有馬上想到可以採取什麼行動,那也沒關係!第一步是提高覺察,加深認識你的需求以及你從公司組織獲得的回報之間的匹配程度,而你剛剛已經做到了這一點。

你,燃燒殆盡了嗎
節錄自:方舟文化《你,燃燒殆盡了嗎?/坎蒂.韋恩斯 著 》


《104職場力》與你一起重視職場健康:

「方舟」是生命承載之舟;為延續人類生命而設計!代表朝向新地方探險的想望,也是前往新時代的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