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缺工潮:平日候位半小時、包廂只開6成... 為什麼現在年輕人不喜歡做餐飲?

今周刊
2023.10.19
3486次觀看

疫後恢復日常生活,儘管內需爆發,服務業卻面臨少子化、高齡化趨勢的「缺工危機」。104人力銀行研究報告指出今年Q1五大民生消費產業每月需求38.2萬人,求才難度更是整體市場的4.4倍。工作選擇多,年輕人不再獨愛餐飲業;中高齡勞動參與率更是低於美日韓;而勞動部今年祭出的「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是否能有效提供助力?

撰文/林良昇 由今周刊授權轉載

疫情過後內需爆發,服務業缺工嚴峻,旅宿、餐飲業連連叫苦,面對少子女化、高齡化趨勢,業者建議開放移工填補人力,但官方抱持不同想法,認為提高薪資、友善中高齡就業環境才是根本之道。

勞動部中彰投分署
(圖/取自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網站)

平日中午,一名飯店經營高層與太太到鼎泰豐用餐,候位一等就是半小時,他納悶非假日為何要等那麼久?原來,因為員工人手不足,店裡10間包廂只開了6間。當晚,這名飯店業高層回到家,焦慮到睡不著覺。

「連鼎泰豐都缺工缺成這樣,我們怎麼可能找得到人!」這名備受「震撼」的經營者,正是有「熱血CEO」之稱的老爺酒店集團執行長沈方正。這是他向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訴說集團為何積極擴大任用中高齡者的心路歷程。

這類服務業的「缺工」情景不是個案,自今年新冠疫情趨緩、解封以來,內需暢旺,但因疫情出走的人才並未回流,缺工嚴峻情況從高科技業轉向民生消費產業:其中,餐飲、旅宿業更是首當其衝,生意上門卻苦無員工接應,成為產業復甦一大阻礙。

疫後推介就業  成效差強人意

服務業缺工潮究竟多嚴重?根據104人力銀行今年(2023)7月提出的《2023民生消費產業人才白皮書》調查,今年第一季餐飲、零售、批發、住宿、運動及旅遊休閒五大民生消費產業的缺工數,平均每月需求38.2萬人,求供比(求才人數除以求職人數,係指每位求職者有幾個工作機會)高達8,遠高於整體市場的1.8,代表民生消費產業的求才難度是整體市場的四.四倍。

鍾文雄引述104人力銀行的內部數據指出,今年(2023)9月,在104的求職系統中共有107.8萬個工作職缺,這個數字創下成立28年以來的歷史新高。直到今年(2023)9月,系統中仍有高達106萬個職缺,「餐飲業就占了20.3萬個,其次的批發零售業,也有將近18萬個工作數。」

疫後民生產業大缺工的危機,讓政府不得不動起來。勞動部自去年開始,陸續推出專案,協助旅宿業媒合求職者,試圖緩解缺工壓力,但成效有限。

今年(2023)5月,勞動部再祭出「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以下稱疫後缺工方案),鎖定旅宿、餐飲與航空站地勤業,以行業別、職業別、合理經常性薪資、偏遠地區等條件設定專案職缺,獎勵勞工投入特定產業,額外給予每月6千元就業獎勵,中高齡者與偏鄉地區再加碼,最高每月可實質「加薪」1萬3千元。

不只對勞工祭出誘因,勞動部也鼓勵雇主辦理職業訓練,補助企業每人每月1.2萬元自訓指導費等措施,鼓勵進用新進人才;該方案預定試辦一年,規畫投入10億元,目標促成兩萬名勞工就業。

只不過,方案自5月1日實施至今4個多月,執行成效差強人意。據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統計,截至8月底,疫後缺工方案共釋出逾5700個專案職缺,各地勞動力發展分署及公立就業服務中心推介超過1.8萬人,卻只有不到5百人被雇用,推介雇用率僅2.65%。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就業服務組副組長黃巧婷點出,許多被推介的求職者反映「根本沒接到雇主通知」,這樣的情況與業者苦喊缺工,  表態「急著要用人」、「只要人來就可以」的說法,明顯有落差。

明明推介人數達到所需職缺的3到4倍,卻僅不到3%成功受雇,為何雇主一邊叫苦,一邊卻又放著空缺,不願補足人才?對於供需數字落差懸殊,業者也有話要說。

中華民國觀光旅館商業同業公會祕書長卓倩慧不諱言,疫後缺工方案媒合率不高,主因在於旅宿業者最缺的房務人員,是高強度的「體力活」,而使用勞動部方案大多是中高齡者,無法負擔沉重的房務工作。

「很多人做了兩天,體力受不了就不做了。」卓倩慧強調,不是旅宿業不願雇用中高齡者,只是房務人員最辛苦的時段是上午11點到下午3點,這4小時就讓很多中高齡者體力無法負荷,缺工至今無法緩解,甚至到了連前台或行政人員都得支援房務的地步。

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_今周刊整理
今周刊授權轉載

工作類型多  年輕人不愛餐飲

若疫後缺工方案多是吸引中高齡者,那麼年輕人在哪裡?卓倩慧觀察,疫情3年,台灣就業環境改變,多元就業型態普遍,現在工作類型多,年輕人有更多選擇,不一定要投入服務業。

同樣面臨求才困境的餐飲業者也有同感,中華民國餐飲業工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花錦忠說得更直白,「現在年輕人不喜歡做餐飲業」,儘管因應缺工潮,餐飲業已提高工資,但關鍵在假日上班型態,難以吸引年輕人投入。他感嘆說,現在小型餐飲業者找不到人力,多半只能靠家人、親戚幫忙。

「主因還是工作環境與勞動條件。」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教授李健鴻分析,服務業加薪有限,難以留住人才,要解決缺工問題須對症下藥,讓點餐、入住等工作自動化,若將設備建置好,省下的薪資就能用以提高較難取代的房務人員待遇,緩解部分缺工問題。

其實,國內旅宿業者已朝向自動化服務邁進,但以觀光飯店而言,面對面的服務仍是重點,難以全部採用自動化。卓倩慧認為,既然疫後缺工方案成效不彰,政府應考慮專案開放短期約6千至8千名的房務移工來台,減緩旅宿業房務人員的缺工現象,讓業界喘息。

針對服務業開放移工,自年初以來就有諸多討論,不過,勞動部至今仍維持一貫態度,強調國人有6成在服務業就業,開放移工影響較大,不能貿然放行。

李健鴻也認為,我國應屆畢業生有超過7成2到服務業,開放移工會衝擊國內就業市場,且若開放餐飲業、旅宿業移工,其他服務業也會要求比照,牽一髮動全身,恐怕會產生諸多後遺症。

事實上,除了疫情改變就業型態,台灣缺工問題嚴峻,結構性原因來自少子女化、高齡化態勢,讓年輕勞動力逐年下降。

勞動部中彰投分署
▲房務人員難尋,讓旅宿業在這波缺工潮中首當其衝,如何透過職務再設計,讓中高齡者更適合投入職場是關鍵課題。
(圖/取自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網站)

中高齡低勞參  落後日韓美

「從人口趨勢來看,未來缺工會是全面性的問題。」黃巧婷分析,台灣15歲到64歲的工作年齡人口,在2015年達到高峰後一路下滑,去年為1636萬人,預估到2070年,將砍半剩下776萬人。

更麻煩的是,在可預見台灣年輕勞動人力大幅流失下,中高齡者的勞動參與率卻又偏低,落後日本、韓國與美國等先進國家,使得缺口難以填補。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整理,2021年我國45歲至49歲者的勞參率為84.4%,與先進國家相差不大;然而一旦超過50歲,台灣各年齡層勞參率就開始大幅下降,差距隨年齡增長而擴大,如55歲到59歲,台灣勞參率僅剩58.9%,而美國、韓國都維持7成以上,日本甚至高於8成。(延伸閱讀:台灣「早退率」東亞第一!55 歲勞參率驟降 3 大原因:可以離、必須離、回不去

為了提升中高齡勞參率,不只官方加碼補助,民間也動起來,「中高齡者的任用在擴大中」,鍾文雄觀察,部分業者已針對職務再設計,提供彈性與部分工時,因應中高齡者的就業趨勢。

他以老爺酒店為例,所謂的職務再設計,像是讓中高齡者只做餐飲收拾與房務工作,上班時間彈性化,從4小時到8小時自由選擇;工作時有輔具協助搬運,甚至房務人員的推車也全部減量,盼能提供中高齡者更友善的職場環境,增加中高齡者就業參與。

面對國內人才荒,既然短期無法開放移工,業者須實質提升薪資與勞動條件,留住人才,並藉由職務彈性設計,擴大求才光譜;政府端除了補助媒合就業,也應拿出配套協助產業升級,才能真正解決缺工問題。

(原文標題:沈方正吃鼎泰豐候位半小時,人手不夠「10間包廂只開6間」...年輕人都去哪了?服務業缺工真相解密

104企業會員,快來加入「友善中高齡企業」,獲得更多曝光及應徵!

您可以至職務條件設定:
▶ 勾選歡迎「中壯齡」、「中高齡」。
▶ 求職者點選首頁關鍵字「中高齡」,即可看見您的職務資訊

前往設定:請點我(或點選以下圖片範例)
勾選中高齡友善企業,獲得更多應徵人才

★ 職務資訊也能在專屬45歲以上求職平台曝光:點我看詳情


推薦閱讀: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

《今周刊》由最專業的新聞團隊為讀者揭露揭露第一手的財經資訊與產業動態。從國際趨勢、政治經濟情勢、產業動態到理財規劃及社會文化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