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自比千里馬,希望在職涯當中能遇到賞識自己的「伯樂」,導致自己對於老闆充滿著不切實際的期待,像是「期待遇到一位職場導師」、「老闆設身處地以員工為出發點」、「對於自己的工作,老闆永遠都會給予鼓勵和掌聲」,甚至還有人投射想找到「理想爸媽」的心情在老闆身上。這些都是對於老闆抱持著不切實際的期待時,當與預期產生巨大落差時,往往也導致更糟糕的結果。
文/艾莎解結-跨界生涯規劃顧問 由方格子授權轉載
針對離職原因,人資圈盛行眾所周知的檯面下因子:排行最高的,不是薪資、不是志願,而是跟老闆不和。
在職場上,因大家有著或多或少的利害關係,同事間、同業間,有些事不會講到那麼白。但在職涯諮詢的過程中,撇開工作技能、性格不談,的確,大家最最困擾的,還是人際關係和溝通方式—尤其是和老闆之間。
我想,沒有人希望進入職場後,和老闆處不好;相對的,對正常老闆而言,他也會希望進來的是得力助手,大家可以好好相處。奈何想像容易相處難。針對在工作上對老闆諸多抱怨,關係傷痕累累的人們,除了客觀因素外,我發現這群人對老闆都有種特殊情結:
尤其新鮮人,脫離不了學生心態,總希望在茫茫人海中,老闆就是自己的明燈。能夠陪伴、教導、提攜,外加噓寒問暖,關心自己的心理狀態。讓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逐步茁壯。反之,萬一哪天明燈不亮了,或變成別人的燈了,自己也就失去前進的動力。
對老闆而言,會接納的意見只有一種:對達成任務最有實質幫助的那一種。溝通能力很重要。但,你該先要求自身擁有,讓自己工作起來更順利,而不是先要求付錢給你的人具備,你才能為他作事。
身為老闆,基本素養是具備各種管理能力,包含情緒管理。如果老闆總是無理無禮的謾罵員工、動不動發脾氣、甚至進行人身攻擊,你覺得在這種人底下做事,能得到什麼?挨罵的能力嗎?這不是值得跟隨的老闆。
但,如果期待老闆對你總是充滿耐心、輕聲細語,做對了大力讚揚,做錯了拍拍安慰,再一步步帶領你正確做事步驟。這聽起來不像是對老闆的要求,而是找幼兒園老師。
有些人,總是抱怨老闆欺負他,給他許多額外做不完的工作。但,人際關係是雙向的互動,對方丟球過來,也得你去接。身為老闆,日理萬機又須管控成本,如果工作一個人能吃得下,他通常不會想再花錢找第二個。如果給你的工作真的多到不合理,可以先思考:為什麼自己總是非接不可?為什麼無法和老闆反應?不接受會怎樣嗎?你是怕會被認為工作不力?怕被fire?還是怕被討厭?
要知道,在職場上,能獲得最多掌聲的,不是最有能力、就是最得老闆歡心、或是背景最硬的這幾類人,而不是任勞任怨的工具人。
綜觀以上對老闆的希望,你會發現我們想要找的,不像是公事公辦的老闆。倒比較像是理想的父母。捫心自問,這樣的期待,合理嗎?
老闆到底該具備什麼條件?老闆身上背負的,是公司的營運和所有員工的生計。所以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公司能賺錢、能正常發出員工薪水、有用人的眼光,對人才不小氣、有正確的營運策略和價值觀、為人正派不鑽營、不短視近利。可能大家還想列出更多條件。而能做到這些,也挺不容易了。
職場上的人際關係,總是千絲萬縷。而在面對「老闆」這類在位階上近似「父母」的人類時,不少人,會不自覺的投射自己和父母的關係。原生家庭的課題已經夠難解,讓我們把家庭歸家庭、工作歸工作吧!老闆付錢給你,你把事情做好,能做得更超乎老闆預期,就是你得到糖吃的時候。
除此以外,多餘的情感期待,比如知遇之恩、比如相汝以沫、比如志同道合,擁有時是幸運,好好把握;沒有時是正常,一笑而過就行了。
那英〈一笑而過〉純粹是文末有提到歌名。不過看了歌詞發現,用來形容對老闆又愛又恨的心情倒也合適?
(原文標題:找到值得跟隨的老闆,不是要你找到理想替代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