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不幹、主管撐不下去!2025恐掀「管理階層崩潰」危機

Cheers快樂工作人
2025.03.14
2552次觀看

企業裁員潮、工作量增加,再加上Z世代對管理職缺乏興趣,讓管理階層正處於風暴之中,面臨巨大的壓力與挑戰。2025年「管理階層崩潰」會釀成企業危機,經營者應如何應對這場前所未有的挑戰?

文/Y Chen 由Cheers授權轉載

本文導覽

管理層崩潰不再是危言聳聽,數據顯示這場風暴即將來襲。究竟企業該如何因應?

讀完這篇文章,你可以學到什麼?

  1. 管理者對情感支持的需求遠高於員工,卻往往得不到相應協助,加劇倦怠感。
  2. Z世代對管理職的態度帶來重大轉變,超過7成年輕人選擇個人發展而非管理職涯。
  3. 啟動「雙向同理」,更能建立緊密合作關係。


身為管理者的你,近期是否倍感疲憊、力不從心?如果擁有這樣的感受,你並不孤單,事實上2025年可能成為「管理階層崩潰」(manager crash)的關鍵時刻。

《Fortune》引述了人力資源顧問公司meQuilibrium的最新預測報告,隨著企業精簡人力增加工作量,管理階層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壓力,而Z世代對晉升管理職缺乏興趣,讓這場危機雪上加霜。

「就像市場崩盤一樣,我們看到管理階層的身心健康、工作表現,以及持續擔任變革推手的能力都會顯著下滑。」meQuilibrium內容與學習主管阿蘭娜.芬克(Alanna Fincke)指出。


人力遭大幅裁撤,留任主管得承擔更多壓力

這一波崩潰,首先來自組織大幅調降管理人力。

《華爾街日報》提到自2021年以來,美國上市公司已減少約6%的中階管理者,而高階主管人數也縮減了近5%

《華爾街日報》再舉例,2023年時Meta砍掉了許多階層的管理者,並要求部分主管回歸個人貢獻者(individual contributor)角色;而花旗銀行(Citi)也在2023年宣布精簡組織,管理層級從13層減少至8層。這些變動讓許多主管失去方向,也讓企業內部的晉升機會大幅減少

「尤其中階主管正面臨著必須用更少資源完成更多工作的壓力,」Glassdoor首席經濟學家丹尼爾.趙(Daniel Zhao)表示,目睹大量同儕被裁員後,留任的員工對公司前景只會愈來愈悲觀。

但不只是組織異動和精簡帶來的壓力,心理層面的負擔也一樣讓管理者身心俱疲。

延伸閱讀:職場倖存者症候群:被裁員陰霾吞噬的「幸運」員工,該如何自處?


管理者承受更高期待,卻未獲得相應支持力道

《Fast Company》寫道,由於主管通常會被要求更高的績效,他們情緒上所需的支持其實會比團隊成員高出59%,但實際上能得到的支持低了12%,這樣的落差會大幅加劇這些主管的倦怠感。

人力資源管理公司UKG的調查就顯示,確實有近一半的中階主管,在這一年內可能會離職,導火線就來自缺乏足夠支持。

企業面臨的挑戰:人才斷層

這波管理階層崩潰不僅影響當前的主管,也讓企業未來領導人才儲備出現斷層。

知名人力招聘公司Robert Walters指出, 72%的Z世代受調者表示,他們寧願選擇個人職涯發展,也不願成為管理者,主要原因是管理職壓力大、回報卻很低

meQuilibrium的研究更發現,Z世代在面對變革時的焦慮感,比年長員工高出34%,情緒穩定度低25%。這使得企業即使想要培養出新一代的管理者,也將面臨重重困難。


組織應設計支援方法,並重新思考接班計畫

那麼有任何方法,能夠降低崩潰帶來的衝擊嗎?這部份可以從兩個面向來看:主管學會如何釋放壓力,以及組織得採取特定行動。

從管理者自身來看,《Forbes》表示需要更關注自己的身心狀況,像是失眠、過度緊張、胸悶等來自身體的壓力警告;其次是適時讓團隊理解,你也會遇到心理健康的挑戰,讓成員了解有時候狀態不好並沒有關係。

這麼做的另一個好處,是有機會啟動來自部屬的同理心。

《哈佛商業評論》認為同理心是一條雙向的道路,假設管理者缺乏團隊同理,失敗的風險將增加3倍以上。因此,當能夠向團隊陳述自己的脆弱或尋求部屬協助,都可以讓他們思考怎麼樣與主管更好的協作及溝通,互相成為彼此的支柱。

當然,光是靠主管和團隊自行調適,勢必仍會面臨壓力爆發的一天,組織如果想要避免更嚴重的人才流失和運作失衡,建議應從以下幾個方向著手:

1. 提供更完善的管理者支持系統

現代管理者不僅要負責團隊績效,還需應對員工心理健康、遠端與混合辦公挑戰,甚至是組織內部的快速變革。《Fast Company》建議企業應提供更多心理健康資源和實際支持,包括訂定主管們的「離線時間」、定期的壓力管理課程、心理諮詢支援,甚至設立「管理者支持小組」,確保主管有足夠的資源應對挑戰。

2. 調整組織結構,減少不必要的管理層級負擔

企業應重新檢視管理職務的設計,減少過多的行政工作,讓主管可以真正專注於團隊發展,而不是處理繁瑣的流程。例如改變績效評估方式,讓管理者能更專注於員工成長,而非填寫過多報告。

3. 調整Z世代的職涯發展策略

為了讓年輕員工願意考慮管理職,企業應該改變傳統的晉升機制。《Fast Company》提到,像是透過輪調計畫,讓年輕員工能逐步適應管理責任,而非直接將他們推向高壓的管理崗位。

此外,提供更靈活的管理角色選擇,例如專案管理者(project manager)或技術導師(technical mentor),也能降低他們對管理職的抗拒。

2025年將是企業管理階層面臨最大挑戰的一年。假設組織無法調整文化與支持系統,這場「管理階層崩潰」將會對整個企業績效與未來發展產生深遠影響。畢竟管理層的倦怠十分有可能會向下延伸。

芬克便提醒,當公司處於在轉型期間,感覺不到管理者支持的團隊成員,往往會遇到更多困難。而一旦缺乏來自上層的支持時,工作者辭職的可能性會增加4倍以上。因此,管理階層的身心健全和情緒需求,不該被視為組織的成本,而是企業長期競爭力的重要梁柱。

(參考資料:FORTUNETHE WALL STREET JOURNALFAST COMPANY、 Forbes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原文標題:大量主管過勞、離職!2025年企業將面臨管理階層「大崩潰潮」


延伸閱讀:

告別死背簡報講稿!5步驟練習「像賈伯斯一樣演講」

告別死背簡報講稿!5步驟練習「像賈伯斯一樣演講」

賈伯斯的演說風格輕鬆自然,整場簡報大多時候,賈伯斯幾乎完全不用講稿。該如何在簡報時拋開講稿和腳本呢?作者分享5個練習步驟,從寫下完整講稿、保留關鍵字、到完全不依賴講稿,讓你看起來像一位天賦異稟的演員,或是像賈伯斯一樣自然的演講者。本文節錄自《跟賈伯斯學簡報》。

想用技術改變千萬人生活?加入統一超商,打造下一個零售創新

想用技術改變千萬人生活?加入統一超商,打造下一個零售創新 

「想用創新改變千萬人的生活?在統一超商,數位創新不只是口號,而是每天實踐的任務。從App整合、行動支付到跨平台會員服務,團隊以用戶為核心,快速將創意落地,打造貼近生活的科技體驗。這裡,是創新人才實現影響力與價值的最佳舞台。

內向者建立職場人脈的方法

誰說I人就自閉?5個內向者的「職場人脈養成」小妙招!

不擅社交、不愛寒暄,是否就無法在職場中建立人脈?其實內向者擁有觀察力強、心思細膩的優勢,只要善用低干擾、高效益的方式,就能累積信任與好感,默默成為最受歡迎的「關鍵角色」。本文提供5種I人也能輕鬆上手的協助手法,教你如何自然付出、有效被看見。

職缺刊登成效不如預期?從線上到線下打造「雇主品牌體驗」才是關鍵!

職缺刊登成效不如預期?從線上到線下打造「雇主品牌體驗」才是關鍵!

找不到人不是履歷太少,而是企業體驗沒設計好?!打造強而有感的雇主品牌,已是現代企業的招募徵才關鍵。從線上公司頁、職缺內容,到面談流程與報到體驗,全面設計一致的人才旅程,才能真正吸引、留住新世代人才。本文將分享 104 整合招募服務處副理黃亭綺 Sara 的講座分享,重點整理 OMO 招募實戰案例,幫助企業從體驗出發,強化品牌吸引力。

接受建教生訓練之企業,HR似乎勿忽略其與勞工之特別勞動條件差異

勿讓建教生淪為「廉價勞工」!企業應注意3面向

當前企業經營所需的人力有多種選擇,常見的「建教生」通常是由學校與企業合作,企業提供實習機會與部分生活津貼,讓學生能在課業之餘在企業實習,增加其未來在職場的就業競爭力。勞資專家提醒:建教生的勞動條件依然受《勞動基準法》及其他法規保障,企業切勿誤以為招收建教生等同「廉價勞工」、忽略其基本權益。

台灣最大工作人交流平台,協助新世代透過學習、成長,實踐熱情工作與快樂生活。是對年輕人最具正向影響力的媒體,創造企業與人才間的對話,克服學用落差,推動世代互助與典範傳承。在人生每個重要時刻,給予工作者實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