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現在求職者對「工作價值觀」調查結果,對比到「馬斯洛需求論」會發生什麼事呢?根據人力銀的調查結果顯示,現代求職者追求的工作價值觀中,最重要的三項分別為「薪資與福利」、「工作環境」以及「交通便利」。專家指出,這三項需求幾乎都只是馬斯洛需求當中的「低層次」需求,我們該如何應對呢?
文/許朝茂
本文導覽
日前在「多元世代之共榮共融研討會」,104人力銀行人資部的江錦樺協理提出該公司調查:現代求職者工作價值觀比率依序:
如將前述工作價值觀對照「馬斯洛需求論」層級來看,似乎不太樂觀,求職者的工作價值觀幾乎都落在「低需求層級」之上,如此一來,試問職場、社會該如何往前進步?
【補充資料】什麼是「馬斯洛需求論」
俗稱的「馬斯洛需求論」其實正式名稱是「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是是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 在1943年發表於《心理學評論》期刊的論文《人類動機的理論》中所提出的心理學觀點。
「馬斯洛需求論」把人類的需求分成五種類: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縣需求這五類,需求依據排序可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的需求,逐層向上獲得滿足,需求的迫切程度也不同。
最常見的是以下的五種類需求層次圖:
(圖片來源:WIKIPEDIA)
也許就業市場、社會進展都變了,才會出現前述現象?
目前因為就業市場浮出負面現象:不重視職業與專業相關、偏向「錢多事少」的工作、工作者毫不在乎企業的形象、不在意工作穩定性、缺乏職涯目標等等,因此造成徬徨年輕人普遍存在,甚至不在少數。
世代停滯或混亂絕非社會之福氣,當多數人感到無奈之際,提出諍言者少,但如對工作價值觀有扭轉印象,後續能對職場產生的良性效益,相信不論勞資雙方應當都感到振奮。
延伸閱讀:聽聽《職涯診所》Podcast怎麼看
▶ 相差半世紀的工作價值觀(上)她說:吃虧不是占便宜!他說:準時下班難升官!
▶ 相差半世紀的工作價值觀(下) 她說:工作指導直白說!他說:暗示明示才訓示!
所謂的「低層次需求」,多出於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的考量,對應在職場生活當中,最直接的就是「薪資」、「收入報酬」。
學者高希均曾提及職場工作者二種型態:(1)經濟人、(2)社會人。
前者會出現在商品市場打拼,後者則不能忽略社會既存之禮儀。本文嘗試以「馬斯洛需求論」針對工作者求、轉職之「工作價值觀」之分析個人看法。
此前人力銀行的調查結果顯示61%求職者在意「薪資水準與敘薪」,名列工作價值首位;但它屬於「馬斯洛需求層級」第一層級的「生存需求」,工資是勞工提供勞務、雇主給付報酬,因此,其需求為滿足「生存需求」,實不為過。台灣就業市場中,就業人力偏向服務業達60%,普遍來說「薪資與福利」偏低。
但求職者在轉職途中,「生存需求」已非當初生存之必要。展望未來在挑選合適企業時,「薪資水準與敘薪」絕非唯一考量,近年如企業形象、企業永續經營、工作穩定、企業文化、職涯培訓、專業成長及自我實現等需求,才是一般轉職者在考量職涯成就時會納入的相關工作價值。
換言之,實務上其實是朝向「馬斯洛需求論」更高層次的需求。
唯有例外的部分,應該是當企業專業人員或主管在轉職時,常會把「薪資水準或敘薪」需求視為「高層級需求」(因專業人力或高階主管轉職可能涉及「給予尊重」,此常見於企業高層人力而設計隆重登場與重金禮聘儀式)。因此在此前提下,往往「薪資水準」是被當作彰顯其高層次需求的禮遇之一,給出的是薪資、但其實是希望「借重或尊重接收新職者的專業才能、業界成就」。
工作環境又可分為「操作性工作環境」、「內部員工人際關係」等層面。
根據統計有近6成的勞工投身服務業,現今台灣的服務(業)環境大都尚可,普遍來說較少工作者不滿服務業之工作環境。但在其他產業(如製造業、營造業)的工作環境難免不如人意,求職者在投身產業之前,應先有心理準備。
至於人際關係,又可細分為「同事間關係」與「主管人際關係」。同事間關係能否建立與維持良好關係,攸關勞工本人與同事相處之道,是否和諧、讓人舒服,可能相當主觀。
但與主管人際關係,主要觀察點在工作執行與績效表現。主管負責部門管理績效,求職者進入企業內部後,若專注於分派工作執行與績效,則主管自然與之建立並維持良好關係。求職者若想深入經營「主管人際關係」,自然應調整自己工作表現,就公務言之,績效管理的重點是:主管與部門同事皆聚焦工作。反之,欲借助興趣、人際關係、私人協助、其他偏方來改善與主管人際關係,均不如「直接給出優良的工作表現」來的有正面影響力。
54%求職者在意工作環境屬於「馬斯洛需求層級」第二層級安全或第三層級「愛與歸屬」,連結職場工作環境互動,若屬「愛與歸屬」,應增強與人際互相關動,而人際關係是否優良,也攸關當事人是否決定「安靜離職」或穩定努力。
若屬「安全」工作環境適性程度,若能該項工作適性,則能樂在其中甚且樂此不疲。反之,勢必要離開工作環境,否則恐在職場惡夢連連。
日本東京市搭捷運前往企業工作之上班族,其上班日捷運搭乘者擁擠景象,恐會讓台灣諸多上班族害怕,而且印象深刻;但是,若在任何一個國家的首都圈上班的工作者,不論搭乘任何交通工具、通勤時間擁擠幾乎無法避免。都會區上班族受制於人口稠密,短暫時段通勤擁擠,在所難免。除非像竹科企業上下班採「分時段」,行之多年,適者生存。
現今年輕工作者將「交通因素」的重要性提升至第三為且有高達50%的人選擇,實在有點出乎意料。試問竹科或全台工業區通勤比比皆是;若求職者將之列為工作價值觀第三名,台灣還剩下哪些地區的工作能順其意呢?
且「交通便利」屬於馬斯洛第二層級的「安全需求層級」,竟成為求職者選擇工作的一大依據,這個現象其實不可忽視,否則將陷於找不到人的窘境。
延伸閱讀:想找捷運線上的工作?快上104一鍵篩選,不用投完履歷才為通勤傷腦筋啦!|通勤地圖找工作
求職或轉職的挑選均跳脫不了「個人工作價值觀」之影響,而根據「馬斯洛需求層級論」,雖無法完全反應求職者或轉職挑選工作時的價值觀,卻足以作為觀察工作者「工作價值觀」的分類與走向參考。
求職者與轉職者之工作價值觀,多半有其個人考量而導致決定;惟本文中所提及的個案,工作價值觀乃借助「馬斯洛需求層級論」,並將之簡化分類提醒。職涯無要活得精彩,若總是習慣於「馬斯洛需求低層級」的工作價值觀,恐怕不必虛談職涯發展,已成為可惜之人力資源。
(原文標題:年輕人工作價值觀,盤旋Maslow低層次需求,無視「需求論」之鼓勵?)
作者介紹:
● 岩熊仕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勞工法規事務 首席顧問
● 文化、元智、健行大學推廣中心(部)等就業服務技術士班 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