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聞之色變的「MIS-C」是什麼?哪些症狀需要警覺就醫?5大QA一次了解「兒童多系統發炎症狀群」

優活健康網
2022.06.15
9852次觀看

孩童COVID-19確診後,若持續高燒不退、更伴隨噁心嘔吐、腹瀉或皮疹等症狀,就要當心「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此種全身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通常在確診痊癒後2至6周內發生。在事前預防上,國外研究指出如讓孩童接種疫苗、應可有效預防MIS-C。

文/優活健康網 原文出處

兒童確診新冠康復後,若再次出現持續性高燒、腹痛、嘔吐、腹瀉、皮疹等症狀,就有可能是罹患「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尤其好發於21歲以下兒童及青少年,千萬不能輕忽!而猶如疫後未爆彈的MIS-C到底是什麼?症狀治療、預防方法又有哪些?《優活健康網》為您整理6大QA一次看。

什麼是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

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MIS-C),是指孩童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發生侵犯全身多系統的發炎性疾病,通常在染疫孩童痊癒後2~6週內發生。目前研究統計顯示,可能跟病毒感染後體內的免疫風暴有關,其中約3分之1恐合併休克症狀。

延伸閱讀:4種兒童染疫症狀要當心,輕症居家照護可使用「清冠一號」


MIS-C好發族群年齡?

MIS-C是兒童易發生的症候群,6到12歲較多。但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定義,小於21歲曾確診新冠肺炎者,皆為高風險族群,致死率可達1~2%。


MIS-C有哪些症狀?

孩童在感染新冠肺炎康復後2~6週內,若出現高燒持續3天以上不退,並合併以下多器官發炎症狀,就有可能是MIS-C,家長須盡速帶孩童就醫。

  • 腸胃道症狀:嘔吐、腹痛、腹瀉
  • 皮膚黏膜症狀:皮疹、非化膿性結膜炎、肢端腫脹
  • 心血管系統:心肌功能異常、冠狀動脈瘤
  • 神經症狀
  • 凝血功能異常
  • 呼吸道症狀
  • 約1/3會併發休克

此外,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說明,如果兒少確診6周內持續發燒,且出現「腹痛、腹瀉、嘔吐、皮膚出疹、眼睛充血、頭暈」6大症狀其中1~2個症狀,就要盡快就醫評估。

MIS-C
MIS-C(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常見症狀


MIS-C的治療方式?

MIS-C的治療目前以「免疫球蛋白」(IVIG)注射為主。而關於是否併用類固醇治療.目前各國的治療指引仍沒有定論,但建議可於免疫球蛋白治療後未改善、疾病嚴重度較高等情況下,併用類固醇治療。

也有研究支持併用類固醇,可降低加護病房的住院天數、心血管功能的影響,以及需要第二線治療的狀況。此外,MIS-C的病患若無特殊禁忌症,皆建議使用抗血小板製劑如:阿斯匹靈(aspirin)或其他抗凝血製劑,並持續於門診追蹤心臟功能。


如何預防MIS-C?

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日前在記者會中表示,兒童施打疫苗可有效預防MIS-C。他舉國外研究結果說明,打過第1劑疫苗後,MIS-C的發生率可以降低97%,打過2劑疫苗者在該研究中沒有發現MIS-C,因此家長也不用過度擔心。

延伸閱讀:【孩童防疫須知總整理】0-6歲幼童開放領5劑免費快篩試劑、孩童確診8大警訊症狀,兒童疫苗怎麼選

(104職場力轉載自uho優活健康網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遵守規定


關於維護更優質的【職場健康】,推薦您這些好觀點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

《優活健康網》為台灣極具專業權威性的健康知識平台,擁有完整醫療記者與編輯群,提供最正確的就醫認知與醫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