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向者如何拓展人脈?「感覺花時間、不自在」經營人脈很重要嗎?

「人脈」可以帶來哪些幫助?內向人要如何克服人際交往的不安感?想要更多人脈,需要練習哪些「原子技巧」?作者為兩位出身底層的女醫師,分享看似不起眼的「原子技巧」,幫助職涯加速闖關!

文/ 艾黛拉.蘭德瑞、瑞莎.盧伊斯

本文目錄:擴展人脈的原子技巧(點擊可快速前往)

原子技巧1:了解自己的人脈擴展需求

了解建立人脈將如何幫助你取得事業成功。

幾年前,我聯繫了我的系主任麥克.范魯延醫師(Dr. Mike VanRooyen),那時候,我的人脈圈很小,我告訴他我想認識一些資深的黑人女性主管,無論是哪種領域的都可以,我的目標是找到與我背景相似、知道如何當主管的女性,我不需要與這個人合作,不需要她聘請我,也不是要尋找潛在客戶,我只是想從他推薦的人選那裡學習領導。他建議我與寶拉.強森醫師(Dr. Paula Johnson)會面,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主管,取得非凡成就:她曾是哈佛醫學院的醫學教授、哈佛陳曾熙公共衛生學院(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的流行病學教授,在我們初次見面時,她是衛斯理學院的校長,她給我提供了許多深入的見解和明確的想法,讓我體認到黑人女性在職場上也能很有成就。

-艾黛拉

【了解人脈拓展需求】我們為何需要掌握這項技巧?

人類是社會性動物,工作環境需要社交互動和參與。儘管有可能,但如果沒有別人的幫助,想要取得成功是極具挑戰性的。當你有人可以請益時,確實會帶來豐厚的回報。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會引導你正確的方向、讓你有責任感、教你謙虛之道,或許最重要的是,你也會以行動報答他們的幫助。

【了解人脈拓展需求】為何難以達成?

  • 你認為建立人脈很花時間,而且沒什麼好處。
  • 社交聯誼讓你感覺不自在或做作。
  • 你認為自己目前的人脈已經足夠。
  • 你沒有體會到透過人脈來幫助他人的好處。

【了解人脈拓展需求】的關鍵行動是什麼?

1. 了解他人如何透過人脈關係獲益

從你的好朋友、家人和同事那裡找靈感。事實上,即使是一封簡訊也可以開啟這個話題:「我正想要了解建立人脈的好處,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經驗嗎?」為了給你一些啟發,我們請教了一些專業人士建立人脈如何幫助其職業生涯,以下是他們的說法:

姓名身分建立人脈的好處
艾莫麗娜‧洛佩茲(Amorina Lopez)法學博士醫療疏失律師我認為最近最重要的一個實例是,由於多年來建立和培養的人際關係,使我能夠輕鬆地找到新工作,從一家律師事務所順利地轉換到另一家。雇用我的合夥人是我的朋友,多年來我們一直在不同的研討會和活動場合互動交流。
周珮玲(Peilin Chou)奧斯卡金像獎電影製片人入圍者我必須承認,「建立人脈」這個概念從來沒有真正吸引過我,尤其是在好萊塢職業生涯的早期,我總是對那些每天積極安排各種餐會、想辦法和許多人見面拓展關係的人感到驚奇。我看得出來這讓他們充滿活力,但對我來說,我只感到精疲力竭,甚至懷疑自己在這麼依賴關係和人脈的行業中是否能夠成功。我剛進入這個行業時,幾乎不認識任何人。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我發現自己以更緩慢、更自然的方式建立最牢固的人脈關係,主要都是那些與我共事的人,大家分享著共同的熱情、價值觀或信念,無論是對於彼此認為有必要傳達的故事的熱愛,還是對故事敘述代表的重要性有共同熱切的信念,這些都是建立長久且有意義的關係基礎。
海蒂‧梅塞爾(Heidi Messer)法學博士Collective[i]主席、共同創辦人建立人脈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但這種投資將為你帶來巨大的優勢。首先,你必須願意成為一個聯繫人,樂於分享自己所知的資訊和人脈,幫助他人成功。做個慷慨給予的人,隨時願意提供自己的人脈建議、推薦、知識和介紹,以創造出巨大的機遇。根據我的經驗,以這種方式在商業上幫助他人將會獲得巨大的利益,別人會感恩並希望回報,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我所認識最成功的人之所以有成就,是因為他們一路上為他人提供幫助。
塞雷娜‧穆里洛(Serena Murillo)法學博士洛杉磯高等法院法官研究生課程會教你如何執行工作,但不見得會提供你在職場上摸索或推動職業發展所需的技巧。在與新進律師交流時,我都會建議他們加入三個律師協會:所在地區的、專業領域相關的,以及支持個人成長的。我自己一直到職業生涯後期才開始參加這些協會,但很快,我在這些團體中遇到的人幫助我成為專業人士、提供領導機會、一路上鼓勵和支持我成為一名法官。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助,我無法完成這一切,我希望自己早點了解到人脈網絡的重要性。
向你最好的朋友、家人和同事請益,了解別人從人脈關係中獲得什麼益處。

2. 評估自己的人脈需求

思考你目前的成就,衡量現在的職位與你希望達到的目標之間的距離,比方說,你希望成為執行長,但目前只是一名初階員工;你想成為獲獎作家,但多年來都未寫過任何作品。要誠實而又有野心,要明白若有人指導對你會有很大的幫助。建立人脈、結識志同道合的人(包括已有良好發展的人、同儕、新鮮人和各階層的人)是非常明智的策略。如果你對職涯規畫感到不確定或迷茫,也沒關係,若是這種情況,和可能指導你的人聯絡會更有幫助。最後,要知道你並不需要堅持任何一條路徑,即使你暫時選擇了一條路,也可能會隨著時間發展而有所改變。

3. 集思廣益、探索主題

既然你已經思考了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就要開始想想你需要學習的主題,列出希望獲得意見和建議的領域,思考你希望改進的地方,選擇一件你想要提升到更高境界的事項。

討論主題範例:

  • 演講與設計投影片
  • 時間管理
  • 人員管理與衝突解決
  • 主持會議
  • 預算與財務
  • 政治與宣傳
  • 職場健康與職業倦怠預防
  • 贊助與指導
  • 教學、評量與能力評估
  • 撰寫提案
  • 產品設計
  • 網頁開發與設計
  • 利用人工智慧
  • 創辦新創企業

列出你希望尋求意見和建議的領域,這有助於了解自己的人脈需求,並擴展交際圈。

4. 請求會面

透過電子郵件聯繫別人。是的,我們知道這可能讓人感到不自在,如果你沒有收到任何回應,或是被「拒絕」了,不要擔心,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很有禮貌,也很專業,別人不會因為你的請求而生氣;他們只是太忙了。不妨轉移目標,繼續去問別人。以下是一封請求會面的電子郵件範例:

請求會面的電子郵件範例,以信件邀約會面以擴展人脈。(圖/商業周刊提供)
以信件邀約會面以擴展人脈。(圖/商業周刊提供)

5. 主動出擊

在安排會面時,要考慮對方的行程和時間。確認日期時間後,發送行事曆邀請。在會議之前寄出提醒,而會議結束後,寄一封感謝函。

6. 慢慢來

培養人際關係需要時間,享受與人相處、擴展人脈圈的樂趣,這個過程不該成為負擔,你可能一年只會與某人聯絡幾次,或是一年只見面一次,沒必要急於排滿日程表,慢慢認識一個人,了解建立關係的節奏和方法,讓你的人際網絡逐步成長。


原子技巧2:內向者如何克服人際交往的不安感

如果你是個內向的人,學習適應性技巧來建立人脈。

我花了多年時間和參加急診醫學研討會,才學會了如何應對這些專業活動,我告訴別人我很善於社交,並不害羞;但我其實非常內向,這兩種特質並不矛盾。我可以主持會議,在數百甚至數千人面前演講,也可以自在地參加陌生人的社交活動。同時,我也會在安靜獨處的環境中重新充電、整理思緒,並恢復活力。閱讀、在大自然中散步,和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是我最喜歡的嗜好。因此,專業會議和大型社交活動並不是我偏好的交流方式。對於會議,我會選擇靠近會場的住宿處,但通常不在會場內,這樣可以讓我在需要時逃離,享受寧靜的休息時刻。我喜歡獨自用餐或喝咖啡,或組織小型聚會,而不是參加大型晚宴活動,這種擴展人脈的方式對我來說確實比較輕鬆自在。

-瑞莎

【內向者建立人脈】我們為何需要掌握這項技巧?

長久以來,對許多行業而言,建立人脈的文化通常是以參與人數眾多、社交互動頻繁的大型活動為主,這對於性格外向的人來說是很有利的。根據邁爾斯—布里格斯公司(Myers-Briggs Company)的數據,全球有五六.八%的人是內向型的性格。所幸,現在職場上越來越重視兼顧外向型和內向型人士。要知道,害羞和內向是兩碼子事。害羞的人是會對社交互動感到焦慮,而內向的人不一定害羞,但是會因為大型團體互動而感到精疲力竭,需要透過獨處時間來充電,比較喜歡小團體或一對一的交流。

【內向者建立人脈】這項技巧為何難以達成?

  • 許多行業和工作環境都有專為外向人士打造的社交聯誼活動。
  • 有人可能會將你的內向解讀為無禮、冷漠疏離或反社會。
  • 除非你學會了適應性社交技巧,否則你可能會逃避所有的社交聯誼機會。
  • 很難提倡或要求團隊舉辦讓內向型的人感到自在的社交聯誼活動。

【內向者建立人脈】的關鍵行動是什麼?

1. 靜心反思

想想哪些社交場合、對話情境是最自在又愉悅的,花點時間回想與他人在一起且感到放鬆的時刻。回想之前那些讓你感到空虛、未能建立深刻人際關係的經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偏好,因此思考這些細微之處會有幫助,或許你只喜歡和(少於四人的)小團體共進晚餐;或許你喜歡參加研討會,但會選擇住在會場外的小旅館。

2. 避免消耗太多精力

思考如何維持和恢復活力的方法,婉拒那些會讓你感到不自在的邀約,回答說:「非常感謝你的邀請,我沒辦法參加這個派對,你願不願意約其他時間單獨見面呢?」一對一邊走邊聊可能會建立更有意義的聯繫和專業關係,有時甚至更勝於充滿輕鬆對話的雞尾酒派對。

3. 表達個人需求

如果你覺得自己對社交的猶豫正在影響你的聲譽和人際交往能力,不妨與團隊溝通,解釋內向性格的特點,告訴他們你的內向並不代表粗魯、冷漠,或是害羞,許多人可能會感到寬慰,因為他們也有同樣的感受。

原子技巧:小練習帶來大改變,早知道會更好的10種職場組合技

節錄自:商業周刊《原子技巧:小練習帶來大改變,早知道會更好的10種職場組合技/艾黛拉.蘭德瑞, 瑞莎.盧伊斯 著 》


更多【經營人脈討論】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