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4 經濟日報記者江睿智 由聯合新聞網授權轉載
進入新的一年,事業單位即將申報員工2024年度「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勞保局提醒各事業單位,申報時應將勞工於該年度內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金額,於申報薪資所得總額中扣除,以免勞工多繳稅款。
延伸閱讀:「勞退舊制」、「勞退新制」到底差在哪?兩者權益差異圖表比比看,一次看明白!(附線上試算)
目前大多數勞工都適用新制勞退。新制勞退係指雇主每月提繳勞工工資6%,存在於勞工專戶中,勞工亦可在1%至6%範圍內自提;勞工年滿60歲才可請領,未滿60歲喪失工作能力符合提前請領資格者,得提早請領退休金。提繳年資未滿15年,請領一次退休金,年資超過15年,可選擇請領月退金或一次退休金。
依據法源 | 《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規定,其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的金額,得在當年度綜合所得總額中全數扣除 |
案例說明 | 以月薪45,000元(提繳工資應為45,800元)、年終獎金二個月,全年收入63萬元為例: ◆ 去年自提6%,為32,976元 ◆ 扣繳憑單「給付總額」應為597,024元 |
受惠勞工 | 逾106.5萬人 |
勞退自提好處 | ◆ 勞工可享有節稅優惠 ◆ 參與新制勞退基金投資收益分配,並有最低保證收益,保本又保息 ◆ 累積退休儲蓄 |
勞工自提勞退金,好處多多。新制勞退基金2024年收益表現刷新紀錄,大賺6,989.7億元,收益率16.16%,雙雙創新高,勞保局預訂在今年3月完成2024年收益分配,有自提勞工,因為本金多,收益分配就多;而且,勞工自提愈多,享有節稅效果更大。
勞保局表示,為了鼓勵勞工自願提繳退休金,《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4條第3項規定,勞工在每月工資6%範圍內自願提繳退休金的金額,不計入提繳年度薪資所得課稅。
因此,事業單位申報「各類所得扣繳暨免扣繳憑單」時,對於有自願提繳退休金的勞工,應將其年度內自願提繳金額,填報於「依勞退條例自願提繳之金額」欄位,且給付總額欄位須扣除該自願提繳金額。
勞保局舉例說明,A公司勞工小王去年每月工資總額為4萬5,000元,其勞退月提繳工資歸級為4萬5,800元,年終獎金二個月,全年薪資所得為63萬元(4萬5,000元×14個月),另當年度每月自願提繳6%退休金,則2024年度扣繳憑單「依勞退條例自願提繳之金額」欄位應填報3萬2,976元(4萬5,800元×6%×12個月),給付總額欄位應填報59萬7,024元(63萬元-3萬2,976元)。
勞保局表示,依規定勞工得自當年度所得總額中扣除的自願提繳金額,以月提繳工資上限15萬元的6%為限,也就是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得自當年度綜合所得總額扣除金額為108,000元(適用級距15萬元×6%×12個月)。
根據勞動部統計,截至2024年第3季底,勞退新制提繳企業達59萬家,總共有106.5萬人自提勞退金,平均提繳金額為6.6萬元,包括受僱勞工自提人數達93.7萬人,以及自願提繳對象包括受委任工作者、實際從事勞動的雇主與自營作業者等13.9萬人。換言之,有106.5萬人自提勞退金,得自薪資總額中扣除。
勞保局提醒勞工,如在2024年度有個人自願提繳退休金,要記得在明年度報稅時,再次確認自願提繳金額是否已自當年度個人薪資所得總額中扣除,如發現未扣除或金額有誤,請儘速洽事業單位向各所轄國稅局分局或稽徵所申請更正,以維護自身權益。
隨著對公益事業支持的增加,許多民眾選擇將捐款投入寺廟等宗教機構,但捐款的稅務處理須留意,特別是當寺廟尚未完成合法登記時,捐款者可能會面臨無法在個人綜合所得稅中列報扣除的情況。高雄國稅局針對這情況進行說明,並提供具體範例,幫助民眾了解如何在日後進行稅務申報,以便最大化自己的稅務利益。
報稅所需的自然人憑證是什麼?使用何種技術功能確保資訊安全?自然人憑證用途多達數十種,該如何申辦?《104職場力》統整自然人憑證申請流程、費用等資訊,並提供常見問題解法,幫助大家安心享受便捷的數位生活。
綜合所得稅報稅季節來臨,今年的扣除額為何?應該繳納多少稅款?這篇文章將幫助民眾全面了解綜所稅的計算方式。
民眾查詢個人所得資料時,若發現有未曾任職的公司申報了薪資所得,可能是遭到虛報。財政部台北國稅局提醒,這種情況可能影響個人報稅,建議民眾可向戶籍所在地的國稅局檢舉,以確保自身權益。
2024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的申報即將開始,今年的申報表相比往年有一個重大變動,新增「中小企業增僱及加薪費用加成減除」的租稅優惠專區。會計師提醒:優惠取消了過去經濟景氣指數需達一定條件及增資達一定金額以上的門檻,使其成為常態性優惠,企業自2024年度起即可適用,申報期限至2033年底。
【產業新訊】若您願意提供更多的產業趨勢、業界人才動態、工作機會等資訊至《職場力》 >> 歡迎來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