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諾羅病毒肆虐,日本病情同樣大爆發,專家提醒出國民眾注意用餐前後做好手部清潔,並避免生飲生食。每年的冬~春季期間都是諾羅病毒流行季,你還不清楚它的威力嗎?諾羅病毒症狀有哪些?得諾羅病毒可以上班嗎?《104職場力》幫大家統整諾羅病毒的潛伏期、好發季節、傳染途徑及相關病程,還含照護及預防方式,5分鐘即可閱讀完畢!
更新時間:2025/3/12
文/《104職場力》
本文導覽
大家是否還記得,聽見同事感染諾羅病毒後那股忐忑不安的心情?害怕自己也成為「被選中的人」?究竟人人聞之色變的諾羅病毒是什麼?知己知彼,讓我們先從這個病毒的特性談起。
諾羅病毒(Norovirus)是一種常見的感染型腸胃病毒,以前稱之為類諾瓦克病毒(Norwalk-like virus, NLVs)。
根據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顯示:諾羅病毒屬於「單鏈核醣核酸(RNA)病毒」,是杯狀病毒(Calicivirdae)的家族成員之一。其大小約莫直徑27~32nm,周圍沒有外殼包覆。
病毒何其多,為何「諾羅」特別有名?往下看症狀,就會知道它有多惱人!
諾羅和腸胃炎雖同為腸胃型病毒,不過噁心及嘔吐在諾羅症狀中為典型代表,可用來初步辨認諾羅病毒與腸胃炎差別;通常幼童的嘔吐症狀比起成人更加明顯。
不只上吐下瀉,約有4~5成的諾羅病毒患者還會出現脹氣及伴隨腹絞痛等現象。
除了吐瀉等諾羅病毒初期症狀,3成以上的患者還可能合併發燒及身體畏寒。
少部分患者可能會引發頭部或全身肌肉痠痛,包含頸部僵硬等。
因為身體不適,加上有吐瀉等較激烈的症狀反應,因此患者可能會有虛脫、倦怠的情況。
基本上諾羅病毒的症狀很外顯,如果發現自己、同事或家人的身體出現上述反應,就要特別當心囉!
引發腸胃型疾病的因素很多,從類別著手,大約可分為以下這幾種:
其中同屬「病毒類」的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的症狀較相似,常會造成混淆,不過如同上一段說明,可以透過症狀的觀察初步判定,通常諾羅病毒以嘔吐為主要症狀;輪狀病毒則以腹瀉、發燒為主。
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資料顯示,醫師大部分也是依據病患的身體症狀及檢查診斷病毒性腸胃炎,雖然可透過檢驗患者的糞便檢體得知確切結果,但除非是調查大型感染事件,否則一般不會特意採檢,醫療機構的實驗室也不常處理病毒性腸胃炎的採檢業務。
諾羅病毒潛伏期很短,大約在24小時至48小時之間,因此只要一感染,通常身體很快就會出現相關症狀。
基本上諾羅病毒在台灣一年四季都存在,只要稍不注意,隨時都有感染的風險。由於這類病毒在低溫環境活性更大的關係,所以主要集中在11月至3月間大流行,因此邁入冬季後大家更要多加小心。
無論小孩、成人或年長者,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感染諾羅病毒,只是相較於健康的成人,小孩及年長者的抵抗力較弱,感染的機率及嚴重程度都可能相對更高。
因此,在保持個人和環境清潔的前提下,要特別注意嬰幼兒、孩童和家中長輩的飲食及衛生,以降低感染諾羅病毒的風險。
諾羅病毒基本上不算很嚴重的疾病,大部分的患者都可以自行痊癒,但其可怕之處除了痛苦的症狀之外,重點在於諾羅病毒傳染力非常強!常常在家庭、學校、醫院、辦公室、飯店,以及安養中心等人口密集、接觸頻繁的地方爆發群聚感染,所以才會有「一人中,全家中」、「一人感染,辦公室全滅」等說法。
那麼諾羅病毒到底是經由什麼管道散播出去呢?
諾羅病毒傳染以糞便和口腔為主要途徑。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發布的數據顯示,諾羅傳染方式與比例如下:
另外,接觸到患者嘔吐或排泄時噴濺的飛沫,也是傳染途徑之一。諾羅病毒可以在環境、物體、食物及水中存活1至數天,只要有少量的病毒碰到口、鼻或眼睛黏膜就能引發感染。
只要患者感染後開始出現症狀,就已經具有傳染力!就算漸漸康復,在症狀解除後約莫2~3天內,也都還在諾羅病毒的傳染期間,因此患者應盡量避免在症狀解除後立即接觸大量人群。
另外,雖然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在對抗病毒後產生抗體與保護作用,可偏偏諾羅病毒有多種型態,只要碰上不同型態的病毒株,一樣有重複感染的風險,並非得過就有免死金牌。
在症狀極為不適且傳染力非常高的狀態下,建議患者好好待在家休養,待症狀解除48小時後再恢復正常上班上課,千萬不要逞強,也不要隱瞞工作單位或學校,避免造成大規模感染。
在確認感染諾羅病毒後,可以這麼做:
每年都會有諾羅病毒引發的大型感染事件,在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的統計資料中,幾乎每年都有超過百起因諾羅病毒引發的大型食品中毒案件,受害者總計皆超過千人。
年度 | 諾羅病毒食品案件數 | 諾羅病毒患者數 |
112年 | 187起 | 1,658人 |
111年 | 137起 | 1,098人 |
110年 | 113起 | 2,321人 |
如要往前追溯更多年前的病例概況,可至防治食品中毒專區翻閱歷年食品中毒資料。
延伸閱讀:【13大病假實用QA】病假扣薪怎麼算?病假共幾天?扣全勤合法嗎?勞工請假規則懶人包
針對個人或家庭等單一或小規模感染個體,目前沒有強制通報的特殊規定,請病假時告知工作/就學單位即可。
但大型機構,比如醫療院所、照護機構、學校及幼托機構等,若發生疑似群聚感染,有主動通報主管機關的相關規範。
機構與族群 | 關於通報的防治重點 |
醫療院所 | 疑似群聚或群突發事件發生時,應儘速通報地方衛生主管機關。 |
照護機構 | 機構發生疑似腹瀉群聚事件時,應立即通報轄區衛生主管機關,並安排就醫,或移至獨立或隔離空間,配合衛生單位檢體採檢及疫情調查等防疫措施。 |
學校及幼托機構 | 學校發生疑似腹瀉群聚事件,請即通報當地衛生機關,並配合進行檢體採檢及疫情調查等相關防疫措施。 |
諾羅症狀這麼痛苦,還要自主隔離好幾天,患者、家人跟同事們一定都想知道得諾羅多久會好?怎麼治療和照護?以及吃什麼能加快復原速度,本段都幫大家整理好囉!
諾羅病毒症狀通常會持續1到10天不等,之後會慢慢痊癒。
之所以有這麼大的天數差距主要是因為患者遍布各年齡層,而諾羅病毒多久好轉其實因人而異,身強體壯的成年人只要適當休養,基本上2~3天症狀就能減輕,如果是體弱的嬰幼兒或年長者,可能就會需要更多時間修復。
目前諾羅病毒不僅沒有預防疫苗可以施打,也沒有針對該病症的特殊治療藥物,唯一的方式就是支持性療法,其中最重要的是「適度補充水分與電解質」,因為人體在經歷多次上吐下瀉後,會流失大量的電解質與水分導致虛脫,因此患者需要特別注意保持身體水分平衡,及時補充所需的電解質,讓症狀快快消失。
特別提醒,如家中患者是嬰幼兒、孩童、需要長期照護的年長者,或是免疫功能不良者,只要無行為能力,一定要協調家庭成員輪流幫其補充水分及電解質,避免因為缺水及電解質不平衡導致抽搐,甚至死亡。
除了補水、補電解質,如果不清楚得諾羅病毒吃什麼比較好,可以比照腸胃不舒服的飲食概念,吃清淡、好消化的食物,且根據身體狀況緩慢進食;避免油、鹹、辣、甜,以及其他刺激性或促進腸胃蠕動的飲食,這樣才好得快。
如果對特定食物有不耐、過敏等特殊狀況,建議先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以獲取更適切的飲食建議。
統整上述所有資料,照護諾羅病毒患者時,不外乎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照護諾羅病毒患者需要全天候的關注,盡可能提供所需,讓患者有充足的休息,幫助他們盡快康復。
準備物品:
消毒水泡製方式(以市售家用漂白水次氯酸鈉濃度 5%計算):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諾羅病毒腹瀉群聚相關機構與族群防治重點》
比起感染後的辛苦康復之路,如果能提前預防、杜絕病毒,絕對是更好的選擇,以下防範概念,不論居家或辦公場合都適用。
透過簡單而有效的防範措施,我們可以大大減少感染諾羅病毒的風險,無論是在家中還是工作場所,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和食品安全措施,都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傳播的機會,守護自己及他人的健康。
參考資料來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