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就業」(overemployment)是指在正常的上班時間從事兩份或更多份的工作。通貨膨脹讓上班族荷包緊縮,而遠距工作、居家上班的工作形態,讓「過度就業」變得容易實現。美國有愈來愈多工作者正背著老闆、利用上班時間兼差。工時不變下,還能領兩份薪水!雇主該如何應對這種現象?
文/《104職場力》小編
美國Yahoo!新聞一則報導指出,面對今日高通膨、高物價及高油價等因素,愈來愈多工作者必須從事更多份工作以維持生計。
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報告,2022年8月有將近750萬名美國勞工從事不止一份工作,占了勞動力總數的 4.7%;而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1年一份報告也指出近 60%的勞工需要依靠零工、兼差、彈性的工作(gig work)滿足基本生活需求。那當前的通膨膨脹物價飛漲,更可能推高這個數字。
然而,要能找到不同時段、可彈性排班、時間安排相對自由的兩份工作同時進行並非易事。因此,有些聰明的工作者即透過一種稱「過度就業」(overemployment)的工作策略,來滿足自身需求。
白天A工作,下午打卡下班再去從事B工作?很抱歉,「過度就業」並非指涉這種工作型態。
「過度就業」(overemployment)的工作者是在正常工作時間從事兩份或更多份的工作,多數會找尋職責較少、職位較低的工作。如同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減少投入只達到基本工作要求,而工作者一樣一週工作40小時,但能夠從2個不同工作的雇主那領到2份薪水,並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很大因素在於今日的「混和辦公」、「居家工作」(WFH)、「遠距上班」等工作趨勢,促成工作者能夠「過度就業」也不讓老闆知道。
前面雖然提到美國勞工統計局統計750萬名勞工從事一份以上工作;但「同時間」從事2份工作以上之勞工比例數據便顯得更難調查。
當然大多雇主會明確規定工作規約,一旦發現員工在公司時間從事其他工作而動用解僱權。然而,美國《Wired》雜誌報導指出 TikTok 社群標籤「#overemployed」的瀏覽觀看數超過 430 萬;美國論壇「Reddit」中「r/overemployed」討論區有著 9.93萬名成員,更是Reddit所有討論區前1%的成員規模。
另外於搜尋引擎搜尋「Overemployed」時,映入眼簾即為「Overemployed」網站。這個網站提供了許多資源,為了想從事兩份工作並盡快實現「財富自由」的人們,能夠更為了解、嘗試這樣的工作型態,或許這股現象已勢不可擋。
同時領著兩份薪水,遇到裁員潮被公司資遣時還有另一份薪水得以倚靠;如果參加了數個醫療保險計畫,還能從中規劃調整降低醫療費用;甚至處理妥當時,並不意味需要花費更多勞力、心力,反而能有效安排工作時間,達到個人與工作義務的平衡。
《華盛頓郵報》記者Karla L. Miller頭一次了解這現象是在新冠疫情初期,從鄰居那聽聞好幾位軟體工程師同時擔任兩份全職工作。「過度就業」也如同股票投資分散風險,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不難看出它的吸引力。
但想要順利「過度就業」有著許多挑戰、並非容易。其中最大問題就是「保密」和達成這種模式的代價。
如何避免自己從事第二份工作被發現?
如果要資歷查核該怎麼辦?
兩份工作的會議同時舉行該如何處理?
如何在處理其他項目的同時安排電子郵件?
避免疲倦的方式?
從「Overemployed」網站的文章也不難看出,如「賺取60萬美元又能避免生活變差的7招」(7 Tips to Avoid Lifestyle Creep When Making $600K)、「同時兩份遠距工作的優劣利弊,真的值得嗎?」(Worth It? Pros and Cons of Working Two Jobs Remotely),都是潛在難題。
更進一步,雖然從事多項工作通常不會違反任何法律,但被發現有這類行為時,雇主通常有權力解僱員工(如勞動契約、工作規則明確規範)。
而雇主可能透過更縝密、全面的工具來追蹤員工遠距工作的活動記錄,那工作者也得花費更多心力避免抓包。
對這種遠距工作型態到興趣?FOX Business一篇報導建議您在踏出第一步前,先慎重考慮這5件事:
一間商業策略公司Structured Consulting的創辦人Jeremy Babener告訴FOX Business,「從事兩份遠距工作是有利可圖的,但如果未做好周全計畫,可能會遭遇許多危險。」
他建議工作者用行事曆做好時間規劃、對每份工作設定期望、從雇主角度思考自身價值。有時可能遇到雇主要求在設定的時間外工作,無論是否同意,都得反應下次可能無法做到這要求。透過提早設定時間界限,與雇主有所共識,額外工作都需要相對應的報酬,也能避免自己無法應付過來。
紐約一家公司Branding with Chuck的首席顧問Chuck Catania表示,擁有兩份全職工作可能會影響工作者的表現和聲譽。
如同安靜離職一樣,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也可能使自己落入危險之中。當然具有高效率、高生產力之優秀工作者會是這擔憂的特例,滿足各項工作目標、達到雇主與組織要求。
但在一天8個小時工作時間內同時從事2份工作,如何分配時間成為難題,雇主也曉得員工什麼時候會付出最大努力。
如前面所述,疫情改變了工作型態,遠距工作、居家上班讓勞工多了彈性、機會與隱私。
然而有些雇主可能會限制員工從事第2份工作,或設有禁止兼職的規定(anti-moonlight agreements)。但對於想要「過度就業」的工作者,或許會優先考慮自身財務狀況、貸款與債務等。
專業職涯顧問與The Voice of Job Seekers創辦人的Mark Anthony Dyson就表示,有些工作者會在從事2份工作前如實向雇主雇主確認,但也有工作者選擇低調行事。
我們也常聽聞業界圈子很小,今日的人際網絡更為發達,當前雇主說不定與你面試過的公司員工有所聯繫而被發現,這些風險皆須權衡。
佛羅里達一家公關公司Otter Public Relations顧問Mark Kaley認為「過度就業」其實就是觀點角度的不同。
從另一角度看待「過度就業」,可以將這2份遠距全職工作都視為「零工」(gig),也就是零工經濟的延伸。如同身為百貨銷售業務,同時也是一位咖啡師,其實與這種狀況並沒有差異。
當然,有些雇主可能要求簽署競業條款相關規定,想要從事「過度就業」的人也得確保不會接到利益衝突、不違反競業條款的遠距工作。
Dhillon Law Group 律師事務所的負責人John-Paul S. Deol則是建議不要嘗試同時從事2份全職工作。
大多數「過度就業」的工作者不會讓雇主知道這個情況、不但難以同時兼顧兩份全職工作、也無法提供最佳表現,而就在遠距工作環境中使雙方面臨許多危險。
譬如更容易導致過度勞累、工作怠惰而疏忽相關職責與法律問題,且當今企業雇主多於勞動契約中明確禁止兼職,而這麼做多是為了避免利益衝突,也確保員工將時間投入工作職責中。
而「過度就業」可能也如其他職場現象,延伸出雇主和勞工之間的問題:
「雇主是否有為員工的時間和專注力付費?」
「雇主聘請員工是為了完成任務而付出相對報酬?而不用規定工作時間?工作地點?」
那如問題是後面這個,該職位的員工又與承包商(承攬工作)有什麼區別?
遠距工作的反對者可能會利用過度就業作為無人監督的工人不可信任的證據。
反對者可能提出遠距工作者並無人監督,因此很難信任其「過度就業」的工作表現;有些人也認為在40個小時內完成工作而收取 80小時的報酬是貪心、不合乎道德。但如果一個「過度就業」的工作者按時完成所有任務並讓雇主滿意,那問題根本又是什麼?
支持者提出「過度就業」工作型態只是在扭轉多年「勞資剝削」和「薪酬不足」的狀況;但反對者則表示,如果有經驗的工作者利用此方式從事多份初階、入門門檻較低的職位,是否也變相排擠了「初入職場求職者」的機會?
一位 Reddit 用戶則指出,長期人們都接受為了勉強糊口而從事2份或3份低薪工作或零工。
然而一旦將議題上升到為退休存錢而賺取2份全職薪水、可以擁有雙重保險、擁有2倍的機會,似乎就成了意見嚴重相岐的道德問題。
有些公司可能認為「員工」這詞蘊含著排他性,勞雇雙方像是約會的兩人,必須全心全意付出時間給對方,而設有相關勞動契約條款禁止同時兼職、從事相關競業工作。
但無法避免的,「過度就業」這種新型工作關係出現,有些應徵者會在面試開宗明義告知原因、想要什麼、並解釋為何想這麼做;像是對企業領導管理的挑戰,那麼也有雇主開始認真看待,並允許員工從事類似行為。
另外,如果管理階層想要了解公司內部是否產生這一現象該如何判斷?富比世一篇報導提供6個指標,但要特別留意將所有細節加以總結,才能了解員工是否考慮著「過度就業」:
「勞動力正擺脫著拘束」並非秘密,更重要的是如何吸引並留住頂尖人才,企業必須持續投入並與員工保持聯繫,這樣「過度就業」現象就不足為奇,也不會導致影響。
作為雇主,從工作者的角度思考當前通貨膨脹的影響,而企圖心和想追求的生活物質、心理成就並不會因此消逝,那可以透過什麼方式與員工建立聯繫管道,也重新考慮勞資雙方的關係。
淺白解釋「過度就業」,是在這個大環境中奮力掙扎的工作者們,試圖尋找工作上的意義、平衡「收入」、「通貨膨脹」及「失去工作熱情」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