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父母暫停職涯不僅可能影響家庭經濟,也會使國家勞動力出現缺口。政府現今雖落實了產假和育嬰假制度,卻忽略了幼兒時期的照護需要,本文透過調查報告數據解析現況,也提供4個方向建議,希望能喚醒企業對此議題的重視。
文/呼延朔璟 由Cheers人才永續頻道授權轉載
本文導覽
休完產假和育嬰假就要回來上班,但育兒需求才剛剛要開始而已。國際報告顯示,父母照顧幼兒的需求比照顧嬰兒還要大,企業需要關注子女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員工育兒需求。
起對員工提供育兒支持,企業最常見的做法就是有薪產假和育嬰假,但其實,這兩種假別僅滿足到新生兒父母。當休假結束,隨著孩子成長,父母的各種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同樣需要企業支持。
專注幫助職場女性的數位平台The Mom Project與兒童保育和早教平台Vivvi合作發布一份研究報告,提出組織要從「短跑」轉變為「馬拉松」心態,也就是對員工每個階段的育兒需求都有理解和投資。
報告發現,因為照顧幼兒和學齡前兒童而暫停工作的父母比例高達37%,超過為了照顧嬰兒而離職的父母比例(34%)。
(圖/由Cheers人才永續頻道授權轉載)
報告列出企業可以全方位支持員工育兒的4個關鍵舉措:
首先是團隊和主管的支持,他們需要明白員工育兒的需求不會影響工作品質或團隊凝聚力。一些當媽媽的受訪者表示,她們曾遭遇主管不理解,被主管認為無法承擔某些任務,或無法獲得晉升,這些都是組織應該克服的障礙。一位受訪者說:「公司應該為所有員工創造鼓勵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文化。」
分別有51%和5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薪酬和職涯發展受到父母身分的負面影響。相對地,無此感受的員工,通常會對組織表達強烈的感激與忠誠。
有薪假期被所有父母認為是最有用的福利;輔導和升學規畫的福利對14~17歲孩子的父母最有用,而2歲以下孩子的父母則更重視育嬰假和哺乳設施。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為父母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務也愈來愈重要。
子女在任何年齡段的員工都需要彈性,家有嬰兒的員工需要配合托兒所或保母的時間;大孩子的父母需要接送上下學、陪伴課外活動、出席家長會。當父母可以靈活地安排工作,他們不僅能以最高的水平完成任務,對組織的滿意度也會大大提高。
此外,對於那些無法實現遠距工作的家長來說,有一些福利對他們更有用,包括哺乳設施、托育機構和家長輔導服務。而家長的員工資源團體(Employee Resource Group, ERGs)更是一個有用的手段,員工可以在當中互相學習、分享平衡育兒和工作需求的好方法。同時,ERGs還可以讓員工更理解公司政策,從而更有效使用組織提供的福利。
總之,企業需要明確,育兒對於員工來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為不同需求的員工提供相應的支持,將會為企業帶來更多好處。
(原文標題:新手父母離職的最大主因非育嬰!企業這4大育兒福利將決定組織滿意度)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