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是最靠近CEO的職位?看這些執行長就知道!前臉書產品經理「矽谷阿雅」帶你實戰分析

Cheers快樂工作人
2022.07.27
5849次觀看

在矽谷,產品經理被喻為「最靠近CEO的職位」,Google CEO、Notion CEO、Slack CEO都是PM出身,為什麼?前臉書、eBay產品經理、目前為Taelor男裝租賃平台CEO的「矽谷阿雅」鄭雅慈,分享她一路走來的實戰經歷,告訴你產品經理的5大關鍵角色、以及這份職務的最大挑戰。

文/張紹敏 圖/鄭雅慈提供 由Cheers授權轉載

在大缺工時代下,科技業更積極向文組生揮手,「產品經理」也成為熱門的轉職跳板。人稱「矽谷阿雅」的她,將分享她一路走來的實戰經歷。

產品經理(PM)在做什麼?該如何成為產品經理?

  1. 都叫做「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工作大不同
  2. 產品經理身兼5種角色:觀察家、策略家、會計師、民意代表、外交官
  3. 想應徵產品經理,作品比學位更重要,用2招從零開始累積

「矽谷阿雅」鄭雅慈
圖/鄭雅慈提供

你知道,Google的CEO皮蔡(Sundar Pichai)、筆記軟體Notion的CEO趙伊(Ivan Zhao)、通訊軟體Slack的CEO巴特菲爾德(Stewart Butterfield),他們有什麼共同點嗎?

答案是,他們都是產品經理出身。在矽谷,產品經理被喻為「最靠近CEO的職位」,許多新創在發展初期,CEO也都身兼產品經理的角色。

現任Taelor男裝租賃平台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的鄭雅慈,就是其中一個鮮明的案例。人稱「矽谷阿雅」的她,畢業於政大韓文系、曾擔任《蘋果日報》記者,後來從媒體跨足行銷,又從行銷踏入科技業,不到40歲,就協助過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購物功能、負責過eBay在3大洲的二手市場,也曾為美國前5大零售集團Target打造電商App。

成功跨域的亮眼表現,讓她入選「Girls in Tech」40歲以下女性科技菁英榜,並獲得有網路界奧斯卡之稱的「威比獎」(The Webby Awards)。自2020年開始,她也在美國西北大學擔任講師,把實戰經驗開授成「產品管理」這門課。

「產品經理是很有魅力的工作,」鄭雅慈笑談,近年來有上百位年輕求職者,向她詢問入門之道,常見的問題是——產品經理(Product Manager)和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到底有什麼不同?

都叫「PM」,產品經理、專案經理的差別是?

「他們做的事情,至少在美國是完全不一樣的。產品經理管的是『要做什麼』(What),專案經理管的是『怎麼達成』(How)。」鄭雅慈說明。

產品經理的本事是依據用戶痛點,去創造過去不存在的商品或功能;當產品經理決定好開發目標後,才換專案經理登場,確保產品能依照時程、在預算內完成。

「矽谷阿雅」鄭雅慈
▲「矽谷阿雅」鄭雅慈(中)和同事參加Google產品發表會(圖/鄭雅慈提供)

既然產品經理是真正在設定目標的人,他們怎麼知道該做什麼?

產品經理的5大關鍵角色

第一,產品經理必須是「觀察家」,能透過消費者洞察、產業報告和競品分析,定義在未來會受歡迎的產品。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蘋果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所發明的iPhone,這項橫空出世的產品,不只解決了用戶無法隨時上網的痛點,更永久改變了市場生態。

再者,產品經理也是「策略家」,不能只有天馬行空,也要思考新產品如何發揮公司的強項。舉例來說,Google和Instagram都有購物功能,但因為Google的優勢是搜尋引擎,因此選擇發展「比價」功能;但Instagram的策略是鏈結人群,因此主力從社群和網紅行銷來發展購物功能。

第三,產品經理也需要「會計師」的能力,準確評估產品是否能獲利,「在Facebook,產品經理是執掌大部分預算的人。」鄭雅慈補充,在許多矽谷的科技公司中,產品團隊對預算的影響力很大,也意味著必須一肩扛起成敗。

最後,產品經理也時常扮演「民意代表」和「外交官」。一方面要在開發過程中,持續反應用戶需求,另一方面也要不斷轉換跨部門溝通的語言,說服團隊該產品所具備的潛力。

產品經理的工作難在哪?一窺實戰現場

擁有多重角色的產品經理,看似是掌握大權的「小CEO」,但鄭雅慈觀察到,這份工作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不是決定要「做什麼」,而是該「放下什麼」。

她分享過去在Target開發電商App的經歷,當時蘋果剛推出iPad,許多公司搶著進入App市場,她也必須加速Target轉往線上的腳步,達成一天賺進100萬美元的業績。

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下,她仔細研究用戶和競品,得知Target的客群以蘋果用戶為主,因此毅然捨棄Android版的App;另外,她既不做比價、比商品的功能,也不做當天到貨,原因是,如果消費者想要最便宜、最多的商品選擇,本來就會轉往沃爾瑪(Walmart)和eBay;如果真的急著收到商品,也會轉往亞馬遜(Amazon),這些人都不是Target的客群。

而除了要有斷捨離的果決,產品經理的另一個超能力是,在遇到不同屬性的產品時,能倒空自己、重新認識用戶。

鄭雅慈清楚記得,剛開始負責eBay在非洲的房地產拍賣時,做了詳實的用戶調查,發現在美國賣房,「附贈BBQ」是一大賣點,但是非洲客群在意的卻是:「賣房子有沒有送牛、送羊?」而負責南美洲市場時,也觀察到當地因為治安不好,必須刻意把網站上公開的交易地點模糊化,才不會讓賣家因為對於自身安危的擔心,而不敢使用eBay交易。

「你要回到做產品的第一步——認識你的用戶,不能假裝你認識。」這也是為什麼她認為,國籍和身分並不是管理產品的障礙,身為外國人,反而常常更願意虛心觀察、真正貼近用戶。

「矽谷阿雅」鄭雅慈
▲「矽谷阿雅」鄭雅慈(左一)在臉書全球上網計畫服務期間到奈及利亞出差(圖/鄭雅慈提供)

沒經驗的文組生,如何轉戰科技業?

近年來,產品經理一直是科技業的熱門職缺。根據薪資情報平台Glassdoor,產品經理在美國的平均年薪超過119,400美金(約台幣347萬元)。

該如何應徵這個夯職缺?鄭雅慈以過去15年的產品資歷回應:「其實我們只在乎一件事情,就是你的作品。」許多人因為沒有相關資歷,會花費上萬元,透過各種認證或學位來補強,但她直言,這些事情雇主幾乎不在意!

若是沒經驗、又想靠作品說話,她有2點建議。首先,可以自己發起小型專案(Side Project),練習規劃一項產品,進行用戶訪談、畫出體驗地圖、做出人物誌(Persona)等等;另外更重要的是——不要怕蹲低姿態。

她舉例,過去在eBay時收過一位實習生,對方從新聞學院畢業、只有紀錄片助理的資歷,卻對產品經理一職很有興趣,於是找上鄭雅慈,表示自己想來eBay實習。即便幾乎沒有領薪水、實習過程中還有其他公司的Offer,她卻緊緊抓住在eBay潛心學習的機會。

「後來eBay開缺了,一般來說eBay的產品經理缺就算有5年經驗也不一定能上,她卻得到了這份工作。」這讓鄭雅慈印象很深刻,一年後,這位實習生跳槽到Google,多年後任職於YouTube,目前年薪上看台幣千萬。

「你不要怕手髒、不要蹲低。就算是打雜、做小螺絲釘,至少你有動手做,就比你去上課、在那邊抄筆記還強。」她強調。

事實上,除了產品經理之外,科技業還有眾多文組生能發揮所長的空間。鄭雅慈以Facebook為例:「開啟App時上面要顯示哪些字,決定的人不是設計師、不是工程師、不是產品經理,而是一群叫做『內容策略家』的人,你很難想像,光是這一份工作,就有上百人在做。」

因此,若想轉戰科技業,無論你的背景如何,保持開放的心態、避免憑著刻板印象找工作,其實都很有機會抓住這一波缺工浪潮,找到發光的舞台。

鄭雅慈的跨域產品經理之路
▲鄭雅慈的跨域產品經理之路(圖/Cheers團隊)

(原文標題:PM為何號稱「最靠近CEO的職位」?一位前臉書、eBay產品經理的實戰建議


推薦閱讀: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

台灣最大工作人交流平台,協助新世代透過學習、成長,實踐熱情工作與快樂生活。是對年輕人最具正向影響力的媒體,創造企業與人才間的對話,克服學用落差,推動世代互助與典範傳承。在人生每個重要時刻,給予工作者實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