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嘉凱 (Jack) 身兼導演與創業家,不時需要在身份的轉換間自我調適。比起當老闆,他更喜歡做導演,認為自己不是商務人士,只是一位懂商業的創作者。希望用商業的知識和腦袋,來將好的作品推薦給更多人知道。如果你想了解,老闆和導演有何不同?為什麼有的工作使人熱血,有些工作卻叫人意志消沈?想知道結合最新科技話題的開創性電影《聖人大盜》的靈感究竟從何而來?為什麼有時衝得太快也沒有用?就讓我們繼續一起聽下去吧!
<此為節目Part 2,可至後面一集,收聽完整內容>
以下,精選本集「部分精華節錄」。想知道更多,快去收聽完整版的 EP120「104職涯診所」Podcast 吧!
當導演和做老闆相似的地方,是兩者都需要去組織、運籌、統合,去看到事情的大局。但本質上還是有許多的不一樣,最大的差別就是「終點」的不同。導演是希望在最終創造出一個作品,而老闆的目標,則是經營企業、打造出獲利。老闆要讓自己的公司賺錢,才能夠生存,才能夠去發揮它的影響力。而導演則比較像是一份拿錢、領薪水的工作,要負責的是作品的成敗,而非像老闆一樣專注於獲利的部分。對於導演來說,一個作品「好不好看」最重要,至於「賺不賺錢」則是製片人要煩惱的事情。
徐嘉凱——創業家暨導演
比起做老闆,我更喜歡當導演。因為我很享受每一個創作的當下,你會感覺你是真的活著。你可以看到一個個鮮活的畫面被記錄下來,可以真實地看到自己所創作出來的作品,還能在片場中感受所有「最直接的工作回饋」。攝影時推一軌就能看到一個畫面的誕生,收音時馬上就能聽到成品,每一場拍攝究竟有沒有拍到關鍵的細肉也清清楚楚。那種反饋是立即性的,感受非常的直接、真實。
徐嘉凱——創業家暨導演
這其實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因為現代很多工作都會將你抽離開來,讓你無法直接接觸到「最終的成果」和「顧客回饋」。這就很像馬克斯所講的「異化論」,在現代過度分工的工作型態中,很多工作都被「抽象化」了,導致我們沒有辦法去看到那個具體的部分。以前我們當農夫、做廚師,可以很清楚地看見自己的工作成果,和該成果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而現在的大部分工作卻是沒有辦法的。
比如:你在電子廠工作,你知道自己現在在做一個元件,但最後組裝出來的產品卻離你太過遙遠,這項產品對用戶的影響也離你很遠,你沒辦法獲得所有「直接回饋」。所以我們就被簡化成一個「勞動單位」,無法獲得其中的「生命力」,產品反應不佳時你不知道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工作也很容易會越做越累、越做越沒有成就感
身兼導演和創業家,我覺得比起當導演,做老闆還是比較辛苦的,因為這也是一個沒有辦法獲得「直接回饋」的工作。唯一能看到的回饋,大概就是公司的「財報和獲利」了。但那種賺錢的喜悅,卻不是真正驅動我的動力,看財報也常會覺得很辛苦。比起做老闆,我還是更適合當個創作者。所以真的要去講的話,我其實不是商務人士,而是懂商業的創作者。
徐嘉凱——創業家暨導演
我很清楚,自己適合走的路線。雖然很多和我同期的新創,成長速度都比我們要快很多。但我們不是那種的募資型的公司,也不是走一個發展出某種商業模型,然後複製出去的路線。我想做的是打造一個全世界都買單的IP (Intellectual Property 知識產權),然後靠這個來賺錢。
當時虛擬加密貨幣才剛出現,但我認為那就是我們的未來。我相信未來我們可以共同擁有一個IP,可以一起發揮力量,甚至是時間和勞力,去打造一個共同的夢想。所以我便決定要來製作一部整合線上、線下,類似於沈浸式娛樂的作品。
徐嘉凱——創業家暨導演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年輕人為了翻轉這個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公平,而去發展虛擬加密貨幣,企圖打敗這個中心化金融世界的故事。這其實是大家都很有感的一件事情,因為只要我們是受薪階級的勞工,不論再怎麼努力的工作,錢永遠都是往上流。獲得最大利益的,只有那些金字塔頂端的既得利益者。電影非常精彩,歡迎大家自己去看看喔!
別走開,更多精彩內容,都在完整版的 EP120「104職涯診所」Podc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