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光會對小事下決策」,你也不小心陷入「窮人思維」了嗎?|觀點

所謂「窮人思維」常形容一名工作者不上進、不善思、短視近利。可是這些負面思維並不是與生俱來的,甚至多數人其實身陷其中而不自知,最後在每個決定產生分歧,造成「導致人變成窮人」的結果。

文/李又宗  由方格子授權轉載

在大多數的窮人身上,我觀察到一個共同點,窮人決策的層次太低了。

什麼意思呢?窮人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卻在大事上件件糊塗。

我們經常討論名人的穿著,對於藝人來說,無非是滿身名牌,我曾經就看過某藝人一口氣花了17萬買了四雙同款GUCCI球鞋,只為了一個原因——配衣服。

而很多成功人士穿的衣服為什麼都很簡樸?賈伯斯、比爾蓋茲、馬克佐克格等無一例外,因為他們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大事的決策面,放在那些「更少卻更有價值」的事。

這個時代最大的考驗就是——複雜。它讓我們迷失了自己,隨著生活的選項越來越多,打開手機,迎面來是各種插播的廣告、五花八門的電商、無限推播的視頻、永無止盡的促銷等等。

當社群網路將一切都呈現在我們面前,每天就有各種決策等著我們去做;當你每天要做很多決定的時候,你每一個決定的準確度就會被削弱,如果做許多人生決策都像刷抖音一樣只用15秒,想想就有多可怕。

不如把所有的精力分配在最重要的決定上,其他的決定都由它去吧。

為什麼在都會區,越來越多的人都不喜歡開車了,因為開車需要你額外挪出精力,包括找路線、找車位、繳停車費;還不如直接叫個車,你坐在車上還可以繼續工作,或者放鬆休息瞇一下、看個電子書也不錯,然後把精力都用在刀刃上。

誰送你到目的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今天見的是誰?你要去哪裡?準備完成一件什麼樣的事?想要達成什麼效果?

如果你為了每天吃什麼或穿什麼而煩惱,只能說明你是典型的「窮人思維」,你每天做選擇的層次太低了,富人則把時間精力都放在高層次的選擇上,比如我今天見了誰,我該做什麼?我們有沒有雙贏的機會?

再舉個例子,同學會的時候,很多資產豐厚的人大多衣著樸素,要個乾淨體面就好;而很多條件一般的人,非常熱衷於討論派頭,比如衣服、名牌包、新款的iPhone 。

談論的話題也有明顯差異,資產豐厚的同學說得更多是後代教育、國外旅游見聞、經濟投資等比較「抽象」的話題;而經濟條件一般的人,談論的是衣服品牌、手機品牌、什麼時候換車、年終獎金多少這類很「具象」的話題。

這說明了窮人關注的,大多是日常選擇問題,把精力放在生活細節上了;而富人關注的,卻是宏觀的格局和趨勢議題;其實提升層次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只需要關注更高層次的選擇就可以,其他瑣事無所謂。

成大事者要清醒,面對最重要的決策上絕不可出錯,要快狠準,最忌諱的就是拖;面對小事則要糊塗,吃什麼穿什麼都沒差,否則你的層次永遠都不能拉高。

然而,窮人永遠恰恰相反,在大事上犯糊塗,在小事上斤斤計較。

比如說,你管蔡英文對拜登的留言幹嘛?

woman in black tank top holding bottle of juice

“窮人永遠忽略目標本身”

賣場裡的床單打折,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原價各是1200、1000、800 ,現價一律 600 。根據銷售人員的經驗,窮人會更傾向於買大的——省更多錢,有錢人則更傾向於需要的尺寸——自己的需求,這就是「窮人思維」造成的第二個更重要影響。

《稀缺》這本書稱之為「管窺效應」:指人們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會變得更為專注,但注意力過度聚焦會導致判斷力下降。

我曾被邀去參加一個理財講座,裡面的高階經理提到,她從小到大就夢想住進一座城堡,於是她把理財方針和投資策略,都設定在一座三千萬的別墅上,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十多年來她兢兢業業的工作,賺到錢就是投資,然後不斷地再轉投資,充分運用複利。

當財富達到設定目標時,她毫不猶豫地把投資項目套現,買了自己夢想中的別墅,然後把裡面裝潢得像城堡一樣。當時有人問她,你把手上的0050跟美股ETF都出掉了,不心疼嗎?她回說:「投資理財是為了目標,不是漫無目的賺大錢。

這句話震撼了我。

你問現在台灣年輕人要不要買房?大多都會跟你說這輩子都買不起,房價太高了,然後怨嘆自己生錯年代,不過事實上華人都還是會想買房,股癌謝孟恭也曾提到,台灣房市需求永遠存在,不信的話現在所有房價打5折,你看會有多少人搶著進場。

“窮人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為出,“富人思維”的特點是目標導向

窮人思維買房,先考慮我有多少錢付頭期款,每月房貸多少?再倒過來推算,自己該不該買房、買什麼房,最終買了一間不適合自己的房子,日後徒增煩惱。

富人思維買房,首先問我要不要買房、想買什麼房?然後再算,還差多少?怎麼解決?會花多久時間?最重要的是,投入並確實執行,遇到風險即時調整。

去年台灣Podcast剛好迎來爆發年,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研究聽眾市場、寫企劃找贊助商、找到共同主持人後上線。剛開始每週更新一集,到了三級警戒後,便改為每週上兩集。不到一年,我們頻道突破了百萬下載量,成功擠進了全台前200的節目排名,還有穩定的冠名贊助。

當時身邊很多人都想一起做,但最後證實大多只是說說而已,連第一集都孵不出來,他們理由不約而同——沒時間、資源不足。

窮人多以“資源不足”為理由去否定目標,富人則永遠“目標導向”,那怕是每天只有15分鐘,也會想盡辦法花在目標上。

這就是富人告訴我們,一條至關重要的做事原則。

three person sitting on ground beside man

" 窮人一輩子都有認知缺陷 "

《教父》裡面有一句經典的台詞:「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半輩子都看不清的人,註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戰勝貧窮的第一要務,是武裝自己的大腦,總的來說,就是提高自己的認知邊界,提高對於世界、人性、社會運行規律的洞察能力。

這個世界其實很公平,你永遠賺不到超過你認知框架以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然而單靠運氣賺來的錢,往往會憑實力虧掉,這是一種必然。

你賺的每一塊錢,都是你對這個世界認知的變現;你所虧的每一分錢,都是因為你對這個世界認知有缺陷。

世界最大的公平之處在於,當一個人的財富大於自己的認知時,這個社會有著成千上萬的方式收割你,直到你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為止。

  • 為什麼會有敗家子?認知缺陷
  • 為什麼散戶總被當韭菜?認知缺陷
  • 為什麼中樂透的人最後一無所有?認知缺陷

認知缺陷不單單只針對財富,擺到人間哪處都受用,比如說兩性市場。

老實人總抱怨女生看不上自己,那是因為老實人永遠無法看清楚感情的本質—— 老實是優點,不是賣點。有人其貌不揚卻能在感情裡吃得開,也有人條件不錯但萬年單身,這就是認知缺陷。

" 窮人思維裡最可怕的一件事:窮人可以被動吃苦,但不能主動吃苦。 "

窮人可以忍受貧窮,和貧窮所帶來的一切災難,但窮人完全無法接受心靈成長的痛苦,也拒絕踏出舒適圈。

很多人不是人窮,是心窮。

認知邊界的薄弱也會連帶影響人際關係,很多窮人都有著糟糕的人脈,沒有知心好友,也沒有家人支持,造成自己在低谷時孤立無援的窘境。

為什麼老高說錢的本質是「信用」?因為所有財富的積累,你都離不開人,而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關係就是信用,但窮人寧可破壞信用也要賺蠅頭小利,而富人寧可砸大錢也要維護信用。

人最不該做的兩件事,一是同朋友創業,二是和知己上床,一旦做了,就是信用崩盤的開始,這個世界有太多的遺憾都跟前兩者有關。

順帶一提,為什麼高利貸不能借?因為當你以為只要咬牙度過眼前這關,後面就一定可以否極泰來;然而社會新聞只會告訴我們,這個世界從不存在否極泰來,只有越陷越深。

(原文標題:什麼是窮人思維(1)什麼是窮人思維(2)什麼是窮人思維(3)

【關於方格子】以多元模式創造價值,期望讓每位專注的創作者自在分享、交流。在104發表的文章,都是由方格子創作者各別創作,透過「方格子直送」計畫授權轉載。
方格子網站  方格子臉書粉絲頁


有關【職涯規劃】的成長思維,還有這些觀點可參考:

追蹤【104職場力】粉絲專頁、職場更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