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如何吸引並留住優秀人才成為企業的關鍵挑戰。「不只是人資」創辦人陳雨瑭老師特別分享如何用行銷思維來吸引求職者的目光,主要聚焦於三大方面:洞悉人才市場趨勢、優化招募流程,以及打造吸引人的雇主品牌。人資夥伴如何在人才招募管理中發揮人資行銷力,事半功倍!
人資要找到人才的第一步,必須先了解當前人才市場的組成以及狀況,根據台灣主計處的數據,我們可以觀察到兩個明顯的趨勢:
由上述數據可以得知,企業應該重視並鞏固年齡在 35 歲左右的女性勞動力,公司應審視目前的政策,是否能夠吸引並留住女性和高齡化的人才。高齡化與性別結構變化會是未來人才策略的關鍵,企業也必須知道自己的期望的人才背景,與當前人才市場上的求職者們是否吻合,HR需要時時檢視人才市場與市場薪資狀況,愈早佈局陣痛期就愈短,也能搶先他人一步找到好人才。
提升招募效率的關鍵在於能夠優化流程和靈活應用各種工具。第一步,診斷招募流程中出現的問題。陳雨瑭老師用某公司的實例作為示範,該公司目前的招募概況如下:
面對這樣的狀況可以考慮在收到履歷的48小時內安排視訊面試的策略,在視訊面試中求職者若有初步合格,則同時給予作業並且約定複試時間,最後再同時和三位實體面試官面試。這樣的做法既能夠減少雙方來回等待的時間,並且增加求職者對公司的認識以及參與感,作業繳回率自然就會提高,而在實務經驗中,實施此方法後招募天數縮短4.5天,作業繳回率提升到80%。
快速安排面試小幫手→104 eRecruitor能快速安排雙方面試時間,還能儲存履歷無上限!
另一個提高效率的方法是根據職位需求靈活運用作業或測驗。對於需要思考與創造力、軟實力的職位,如:行銷、研發、PM及設計,作業是一個很好的工具,能有效篩選出具備潛力的求職者;而對於具備專業技能的職位,如會計、工程師,測驗則是一個合適的工具,可以準確評估候選人的專業知識。
此外,透過作業取代初試面試也是一個有效的策略。尤其在面試官時間難以安排時,作業能幫助篩選出合適的人選,並在複試時節省時間和資源。陳雨瑭老師舉例:一些需要大量社群行銷人員的行銷公司,一開始初試的面試官都是較初階管理職,同時還有許多要務在身,在面試時間安排上較無彈性,這時候利用作業取代初試,就是一個有效又省時的面試方式。而對於初階的職缺例如:會計助理,將測驗與團體面試結合也能有效一次篩選多名候選人,提高招募整體效率。
有效縮短招募週期不僅對人資夥伴的職場心理健康有幫助,更是面對市場競爭的關鍵。以實例來說:有些十分積極的公司上午面試,下午發就發了offer,這樣極短的招募周期能在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避免想要的人才在公司內部漫長的流程中就跑掉了。
所以HR需要具備能夠快速決策的思維,避免因等待而流失優秀人才。當面試流程過長,候選人可能會接受其他公司的offer,HR應積極協調時間,並且擬定好能夠靈活變通的策略,例如安排兩個不同層級的面試官,將更符合需求的人才交給層級較高的面試官面試,確保快速進行複試,搶到人才。
最後,對於作業的設計要謹慎,避免作業負擔太重或讓受試者使用公司的真實素材和需求,尤其設計業更是,現在網路論壇發達,這樣可以避免負面體驗及潛在的公關危機。透過這些策略的調整,HR能在人才競爭中更具優勢,並有效縮短招募流程,提升整體效率。
在缺工狀態下,想找一位優秀人才可不容易,人資在招募過程中,可說是分秒必爭,除了可利用前面1-4點進行優秀人才的篩選外,更可以透過系統工具幫助人資快速進行人選篩選及面試。
像是104 eRecruitor,便可以利用面試工具幫面試主管及求職者對接適合時間,避免來回確認時間造成求職者體驗不佳。HR也可以在後台直接看到招募成效的視覺化報表分析,一目了然哪一個管道的招募成效最好。
新鮮人及年輕人不追求穩定鐵飯碗,更在乎企業社會責任展現以及照顧員工福利等,要打造吸引人的雇主品牌,關鍵在於職缺的呈現與曝光。許多講師在這一個議題上,會專注於員工價值主張或社群經營,但陳雨瑭老師認為,實務上更有效的方式是通過媒體報導和徵才說明會來提升品牌知名度。
雇主品牌的建立首先要確保職缺頁面吸引點擊率。如果求職者不進入職缺頁面,單靠社群或粉專的熱絡互動,對招募實際幫助不大。優化職缺名稱是增加瀏覽量的第一步。舉例來說,簡單的「Customer Project Manager」職缺,在加上「流動率低的幸福企業難得職缺釋出」後,瀏覽數從3次瞬間增至39次。這顯示職缺名稱需要強調差異化,並避免負面用語,例如「無經驗勿投」,這類措辭會讓求職者卻步。
優化職缺名稱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福利、條件和角色。職缺名稱應凸顯福利,譬如遠距工作或百萬年薪,這樣能提高應徵意願。此外,明確標示產業類別、職缺的未來罰展也能增加吸引力,例如註明儲備幹部、核心成員等等,避免模糊職缺讓求職者無法理解具體內容。
薪資條件也是關鍵之一,若薪資不在求職者的設定範圍內,他們可能無法看到職缺。因此,建議企業同一職缺開設多個不同薪資範圍,例如40,000~45,000 、55,000~60,000 以便擴大人才篩選範圍。用意在於先取得履歷,並透過數據分析後續策略,同時也可以檢視公司徵才條件是否符合目前市場狀況,且薪資範圍應具體,不建議使用「面議」,因為這樣可能讓求職者無法評估職缺吸引力。
最後,建議保持職缺長期開放,避免頻繁開關,這樣不僅能持續吸引潛在人才,也能避免內部敏感猜測。
在舉辦徵才說明會前,首先需要說服老闆提供資源。關鍵是從「空崗成本」的角度切入,這指的是從職缺空缺到填補期間造成的損失。舉例來說,若一名獸醫師離職,獸醫院每天可能損失兩萬元。透過徵才說明會,人資可以快速跟多位候選人推薦職缺,以縮短招聘週期,降低這段時間的損失。要說服老闆,應強調徵才說明會能直接減少營收損失,並加速業務推進,以「錢」為溝通重點。
在舉辦說明會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媒體文章報導對於提升公司知名度和吸引求職者至關重要。許多小公司即使提供優厚福利,仍因缺乏報導而無法吸引應徵者。求職者在搜尋引擎上未必能了解公司的產品、產業及文化,這使得媒體報導成為必要的宣傳工具。HR應主張說服老闆這一部分,透過購買報導來提高公司的曝光率,從而減少資訊不對等。
報導的效用不僅限於雇主品牌,還能增進公司的整體行銷。求職者、客戶及投資者在搜尋公司時,都能透過報導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此外,網路文章永久保存,有助於降低求職資訊的不平等,增加求職者的信任感。
報導只需要一篇就能提升公司的信賴度,不必過度追求數量。報導內容可以多元,涵蓋產品、願景及辦公環境等,讓求職者更全面地了解公司。HR可在面試通知中附上報導連結,或在面試過程中提供閱讀,增加求職者對公司的認識,也可在面試中作為測試工具,了解面試者的積極性與企圖心。因此,投資於媒體報導是提升公司形象和吸引人才的重要策略。
不只是人資創辦人陳雨瑭表示,運用行銷思維來優化人才招募管理,不僅能提高招聘效率,更能幫助企業在人才市場中建立強大的競爭優勢。通過深入了解市場趨勢、優化招募流程,以及打造強大的雇主品牌,人資專業人員可以在激烈的人才爭奪戰中脫穎而出,為公司吸引並留住最優秀的人才。無論是新手還是資深HR,都能從這些策略中汲取靈感,提升自身的人資行銷力,在招聘過程中事半功倍。
2024最新功能!企業自建的招募應徵系統也可以和104串接囉!
企業官網與104人力銀行同步刊登、修改履歷無時差!收履歷也沒問題!
★立刻了解→https://104ha.com/Tum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