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360

2024.12.10 | 3056次觀看

不小心進到有毒職場怎麼辦?4招降低風險,首要保有「離開的選擇」

職場霸凌事件讓大家更關注職場環境,很多人可能認為健康職場環境需要公司負責,但如果我們在選擇工作前能增加一些思考面向,會更有主動權,也能降低誤入有毒職場的風險。4個思考讓你「保有職場競爭力」,在不小心身處有毒職場時,有離開的選擇。

文/Cindy Lu(職場C引力)

本文目錄:降低誤入有毒職場風險的4個思考(點擊可快速前往)

最近陸續爆出的職場霸凌事件讓大家對職場環境這件事更加關注,因應發生的事件,政府單位和專業人士陸續整理出很多相關的資訊,包含職場霸凌的形式、處理方法、申訴管道等。但這些都是事情發生後的因應之道,而不是事前的避坑指南。大家可能會認為打造霸凌零容忍的健康職場環境需要仰賴每家公司負起責任,但如果我們在選擇工作前能增加一些思考面向,會更有主動權,也更能降低誤入有毒職場的風險。

不小心進到有毒職場怎麼辦?4招降低風險,首要保有「離開的選擇」

1. 入場前先確認退場機制

在求職的時候大部分人會考量的多是進來後能得到什麼,很容易忽略的是如果不得已要離開,需要付出什麼。近期被報導的職場霸凌事件大部分是發生在公家單位,很多受害者提到,之所以長期忍受主管的霸凌是因為轉調或換工作很困難,而要放棄好不容易考上的公職身份也要下很大的決心。如果有一種類型的工作是要犧牲很多才能退場的,這就會是就職前需要考量進去的風險。  

2. 讓自己保持動態

之前在《從知名企業裁員浪潮中應該學到的事》這篇文章中曾經提到「市場會變,策略會改,高層會流動,這些都會造成工作的不穩定。」

同樣的,職場環境也是動態的,進公司前評估覺得滿意的人和環境可能幾個月後就不一樣了。因應變化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的心態保持彈性—公司環境好時盡情發揮,環境不好時就尋求機會轉職。因為保留「也許會需要轉職」的可能性,工作時就會更注重能力的培養和經歷的累積。如果抱著想在某份工作安穩做到老的期望,在公司環境惡化時,就只能消極的留在原地煎熬,而不是積極的尋找新機會。

3. 別高估自己,也別低估在業界有惡評的主管

我相信大部分人在考慮工作機會時都會想辦法打聽關於這家公司的消息,尤其是關於主管的風評。但如果公司的名聲和提供的職稱、薪資、福利都很好,只是直屬主管的風評不好,有多少人能理性的拒絕這個工作機會呢?

我自己就曾經踩過這樣坑。當時在原本的公司待了很多年,一心想到外面看看,談到的一個工作機會整體都符合期望,唯一的考量就是這個職位的直屬主管是業界有名的情緒化。我認識很多曾經跟他共事過的人,有些人以過往的經驗力勸我不要去;也有些人曾經作為他的下屬,覺得他還不至於到不能相處的地步。由於一心想嘗試新機會,我還是接受了這份工作,我洗腦自己:「只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他應該也找不到機會來刁難我。」後來的事實證明,我把這件事想得太天真了。如果主管有心為難你,他有很多方法讓你做不好該做的事。很快的,我就決定離開這家公司。

因為當直屬主管就是那個創造有毒環境的人時,作為下屬的我們其實很難單靠一己之力帶來改變。能做的是,在下次記取教訓,求職時不輕忽打聽到的主管風評,也不高估自己可以跟不合理的人應對的能力。

4. 自己的感受就是最精準的指標

每個人不能接受的事情不同,身心的耐受程度也不一樣,不是別人能忍受的事你就需要忍下來,自己的感受才是最精準的指標。如果目前的職場已經讓你身心不健康,就需要尋求退路,主動規劃轉換到更合適的方向。只有身心健康,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很多篇文章中我都會提到「主導權」和「職場競爭力」這樣的字眼,因為我真的覺得這兩件事很重要。比起仰賴命運或是公司來安排期望的環境和機會,我更喜歡自己採取主動。我們很難在進入一家公司前完全了解內部的狀況,但可以在接受工作機會前做更全面的評估和思考,來降低誤入有毒職場的風險。而「保有職場競爭力」能支持你的主導權,在不小心身處有毒職場時,有離開的選擇。

(原文標題:降低誤入有毒職場的風險,避開職場霸凌別忘了思考這些事


拒絕有毒環境!「職場霸凌」不是你該忍受的
《104職場力》職場霸凌專題特輯

職場霸凌專題特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