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漢鍾Clark Chen
原文標題:降低員工流動率,不管調不調薪,主管要先做的三件事
年關將至,許多部門人員開始蠢蠢欲動,高流動率的部門主管開始拉警報,要求人資單位做好留才的工作。人資可以做什麼事呢?人員流動到底是誰的責任呢?
我常想,公司裡若買了一台百萬元的設備,公司大都會要求部門要指定專人負責維護,每月甚至每周需要固定加油,擦拭保養,有的每天還要做例行的日常點檢;但是對公司的員工,每人年薪可能從五、六十萬元起跳到上百萬元都有,但一般公司並沒有專人負責保養,更不要說每日的點檢了。許多員工可能從進入公司以後,主管就拼命利用,尤其是越好用的部屬,操得越兇,一定要等到有一天這人提出辭呈,才會有人去問他為何要離職。
大家都知道,機器平常若不保養,使用壽命一定變短;主管若不加以關心所屬員工,只有工作的關係,怎會留得住呢?但要如何關心員工,拉近彼此的距離呢?我覺得下列是主管一定要先做到的三件事。
首先,主管要先了解員工的基本生活背景,同時也讓員工了解你的背景。很多主管其實對員工住在哪裡,如何來上班,結婚沒,配偶的工作,父母的情狀況都不甚清楚;如此一來,員工若有請假或突然作業延宕,主管如何能掌握問題的原因呢?大多員工家裡若有事情,一定會影響到工作;公司或主管若了解員工的家庭背景,適時的運用公司的資源或自己的人脈給予協助,解決員工的困擾,員工或許能馬上回來工作,對勞資雙方都是好事,員工的向心力也會提高。法務的諮詢服務,醫院醫師的轉介,都是公司可以幫得上忙的實例,主管不是只做工作分派。
其次,是主管要關心員工日常工作的內容。許多時候看到員工忙得團團轉時,但從主管的角度來看,可能是多此一舉,做錯方向了;此時主管若能適時的加以調整,轉個彎,或許就能節省部屬每月一大段的時間。因此三不五時了解部屬的日常工作,能讓部屬知道部門的方向與目標,而不是埋頭苦幹瞎忙窮忙;去了解部屬的工作內容,主管既能從工作中即時教導部屬,自己也可以了解部屬的工作細節,對雙方都有利,主管為何只想收割部屬的成果,不去關心部屬平時的作業過程呢?
第三,是主管須給予部屬學習成長的機會。一般部屬都會擔心自己工作不保,因此想要有所學習成長。所以主管除了交辦工作以外,也必須幫部屬思考如何讓部屬有所成長;進行部門內工作的輪調,分享自己過往的資料或經驗,運用新技術進行新專案,購買新設備導入新做法等,都是可以讓部門與部屬同步成長的方法;一昧的只想利用部屬,不幫部屬思考未來的發展,這種關係絕對無法長久。員工若自認自己勞心勞力卻可能被操斃時,一定會自找生路,這時再做任何補救,都已為時已晚,同時也將主管與部屬的私交關係宣告結束。
許多大企業會舉辦家庭日或旅遊活動,就是冀望透過公司的活動與員工的眷屬相互認識,期望家屬能了解公司的氛圍與主管後,繼續支持員工為公司效力;有些主管平常也會找部屬一起聚餐或郊遊,目的也是在拉近與部屬的關係;但無論如何,部門主管要先對部屬的家庭背景,平常的工作內容與未來學習成長的需求,這三件事先做關心;若與部屬的關係只停留在工作指派與等待收割成果的層次;員工需要什麼,主管一定不知道。如此等到員工提出離職時,主管才想拿出加薪或晉升的糖果,也是無法降低流動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