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104獵才顧問 米莉
轉職薪資,通常轉換不外乎就是希望有獲得更好的報酬或職務上的晉升或是跨區域的發展舞台…
人選啊~重視的是什麼?
除非是目前當紅發展的產業,讓人趨之若鶩…
不然就會輪迴到,與企業揪結薪資啊、職稱啊、管轄啊…等等…
當人選與企業第一類接觸後,彼此有初步的共識,
經歷重重關卡、測試、簡報之類…
決定走到任聘的階段…
核薪的技巧也是關鍵…
外派人才在意的幾個點:
1.一年返台次數
2.每次返天數
3.幾套機票
4.外派宿舍
5.薪資分配比例
若是local hire
很多成本也會變相的增加在給薪內容中
而究竟提昇多少比例是合理的範圍,
理論比不上企業機制,
與其說希望提昇幾%的成長
深究企業核薪項目了解如何配套
以總數來拆解,或是津貼項目來操作,再不然就是搭配具目的性的績效獎金方案。
企業對於用人成本的拿捏,常常會忽略了,相對於在等待產能或績效pending的時間成本,孰輕孰重呢?
企業擔心的風險,在人選端同時也在承受,在現職的狀況的穩定發展,身上也有幾個專案或客戶在運作經營,轉換一定是好的嗎?而沒有一定誘因的變動,為什麼需要換?另外,目前具備成熟的資源,轉換到需要重新建立的關係及脈絡,而且績效的展現也是被受期待的檢視…
早期我接觸過的企業,對於挖角人才願意提供sign offer的保障,同時對於最低服務年資的協議取得共識
上述都是可以操作與搭配的項目,核薪是一個很希望用最低成本任聘人才的課題。但切記別因為拘泥於小數字算計,而丟了企業顏面失了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