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職場上叱咤風雲的他,45歲後跑去寫書旅行當街頭藝人,重新探索「我的志願」

「找出自己適合做什麼,並且有機會去做它,是快樂之鑰。」—杜威,哲學家

文/田臨斌(老黑) 圖/Seaview N. on Unsplash

整理編輯/104高年級

進入下半場雖然不一定要離開眼前的工作,但一定要經過一段中場休息時間。休息可以是生理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休息。我們從小進入學校後,就從沒有停止為爭取成績和達成目標的努力。早已習慣隨時提槍上陣,應付來自外界另一波的挑戰,但年過四十該是停下腳步喘口氣,看看過去、想想未來的時候了。

下半場還是會有新的挑戰,但不同的是,因為目標由自己設定,碰上的挑戰和應付挑戰的心態和上半場不一樣,中場時間的目的就是讓我們能夠專心透過探索自己,訂定新的人生目標。

我在中場時間透過閱讀、旅行和嘗試(譬如兼職顧問),徹底推翻了剛退休時的想法,並且打定主意這輩子再也不回企業界了!我並不厭惡企業,否則也不會一待二十二年,何況工作上班的確提供學習和發揮技能的機會,雖然偶爾也有沮喪倦勤的低潮,但大致來說還好,更別提它帶來金錢、物質上的回報,才讓我在這裡有東挑西撿的條件,說討厭工作太不夠意思。只是經過這段時間的摸索,發現除了商業技能外,還有其他的興趣、才幹被長期閒置,我的目標是趁有生之年把它們挖掘並發揮出來,回企業上班可做不到這點。

不上班的日子很悠閒也很忙碌,有時忙到懷疑以前怎麼會有時間上班?剛開始有些人跟我說,走著瞧吧,頂多一年,你就會因為太無聊而回到上班族的行列,一年到了,我和上班族漸行漸遠。雖然不無聊,但是生活中總感覺還是少了些什麼,旅行很好、讀書很好、運動很好,卻總還想「做」些什麼,克服些什麼、完成些什麼。那時的我,雖然知道有這樣的需求,卻拿不準到底那是什麼。

我不急著找答案,發明需求層次理論的心理學家馬斯洛說過:「認識自己是稀有而困難的心理成就。」他還說:「探索需要經過不斷嘗試和調整、觀察和自省,才能慢慢理出一個大方向,即使如此,之後的探索也不會就此停止。」換句話說,雖然努力朝某一特定目標前進,真正重要的事情並不是最終是否達成目標,而是不斷探索的過程。

我曾在一個自己並不認同,但又沒有太多選擇的旅程上奔跑二十二年,人生能有幾個二十二年?我可不想因為心急又走上另一條不屬於自己的道路。

放棄回企業界的念頭後,我曾經考慮開一家以書籍或電影為主題的咖啡館或酒吧,也考慮過做義工,但都因為這樣、那樣的因素,決定暫時作罷。這時,發生一個偶然的事件:大學畢業二十六年的同學會,促使我開始另一波全新的嘗試...

編按:本書作者老黑,任職殼牌(Shell)石油22年, 曾外派澳洲和中國大陸等地。45歲事業頂峰之際,放下工作,移居南台灣,積極經營退休樂活人生。他在50歲時,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 》,接著陸續寫了八本,當了四年街頭藝人,每年旅行超過一百天,到過近百國家,演講分享上百場,參加過幾十次路跑,一次單車環島,也經歷過數次大小金融危機。罹患過青光眼、憂鬱症等疾病。有人曾問老黑,會不會後悔提早退休?老黑說:「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英明的決定」,要是現在再問老黑同樣問題,他表示還是會很認真地回答:「那是我這輩子做過最英明的決定」,即使人生重來,還是會做同樣選擇。

節錄自:時報出版《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 (十周年全新增訂版),作者/田臨斌(老黑)》


關於【人生第二曲線】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高年級不打烊】好友募集中!活動優惠、最新資訊不漏接,點擊圖片現在就加入

追蹤【高年級】粉絲專頁,開啟精彩人生下半場